紅周刊 記者 | 林偉萍
2月26日下午,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透露,作為「兩會」代表,今年她的提案將繼續聚焦中國制造業品牌「出海」、提高個稅起征點至10000元、建立中國市場行業標準認證、企業科技審批綠色通道等話題。同時,她也對近期市場關註的格力管理人員培養、疫情對格力業績影響、渠道改革、海外市場拓展等熱門話題進行了回應。
談管理人員培養:
對企業文化必須有認同
對年輕人過多表揚並非好事
近日,格力董事、執行總裁黃輝離職引發市場對於格力管理層人事變動的關註。而其與此前離職的公司董秘望靖東被認為是董總的「接班人」或「左膀右臂」。對於近期格力管理層變動以及格力「接班人」,董明珠側面給出了回應。
董明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選擇,但格力的文化是不會變的。無論什麽時候,我們一定是以企業為中心,任何不能為企業服務的人,我們都不會挽留。我想強調的是,這個時代「80後」都40歲了,我們要更關註從「80後」、「90後」隊伍中加速培養人才。格力的人才特點之一正是年輕人特別多。我們希望好的企業,是一代一代人承接下去。我確實想培養「接班人」,但我給了你平台,不能成天拽著你走,需要你自己走才行。當然這個前提是,認同格力的文化。
對格力年輕人的培養,我認為過多表揚並非好事,我們公司有一套不錯的考核機制,定期考核,促進各位管理人員再上台階。在選人上,第一要把握他的特性,有些人在業務崗很優秀,但在管理崗可能並不適合,一定要在適合的條線上來培養。第二要根據性格喜好來發揮特長。此外,對年輕人我會建議他們一定要學會三思,不要看表面,要深層次去看問題,這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談疫情沖擊:
疫情對公司業務影響基本消散
2020年受疫情和渠道改革影響,格力業績承壓。從2020年三季度數據來看,業績逐步好轉,那當前疫情對格力的沖擊是否已經消除?
董明珠:受疫情影響,格力電器2020年一季度下滑了幾百億。而線上上線下轉型過程中,我們最大的調整是,不能忽視質素,偷工減料,這就使得我們產品的成本很高,利潤肯定會受到影響。
但確實我們三季度數據開始出現好轉,目前來看,疫情對我們公司業務的影響基本消散。但看不到的「疫情」仍然存在,例如,國際形勢變化、國際貿易摩擦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不斷來做風險評估。所以,雖然疫情對我們業務影響逐步消散,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就很好,只有不斷審視企業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企業才能發展的更好。但就我們而言,我們的產品消費者是否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談渠道改革:
不會拋棄線下渠道商
今年將繼續推動渠道改革
經過一年的線上渠道拓展,當前格力渠道改革成果如何?渠道改革預期在什麽時間完成,將對公司未來業務開展和業績釋放帶來哪些具體影響?
董明珠:從家電發展歷史來看,格力電器在不同時期都引領了行業渠道的發展。過去我們線上上遲遲沒有行動,主要因為此前線上銷售存在很多不規範,例如假冒偽劣、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
例如,很多消費者線上購物,首先關註的是價格是否便宜,而把質素放在第二位。但消費者忽視的是,「只有賣錯的,沒有買錯的」。產品銷售價格低,肯定是有原因,如果不偷工減料,低價很難實作。
去年我們為什麽大力拓展線上渠道,進行渠道改革?一方面,我們需要考慮疫情之下,如何將好產品真正送到消費者手上;另一方面,格力線下渠道上百萬人,如果簡單一刀切,全面轉型線上的話,可能這100萬人就要重新面臨職業選擇。我們在每次變革中,都牢記共贏這兩個字。我們打造產品是希望帶動更多的再就業,而不是店大欺客。
所以我們在探討如何打造線上線下共贏的全新行銷模式,讓每位線下渠道人員既不失業,消費者還能享受到更高的服務水平。這也是去年我進行多場線上直播的原因所在。目前初步摸索出一點經驗出來了。今年我們還將繼續開展多場直播。
未來線下店,我們肯定也要進行全新的改造。因為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互聯網的作用其實是賦能,提升實體經濟發展的效益和效率。但如果離開實體經濟,那互聯網的價值其實並不大。
目前渠道改革還未完成,今年我們將繼續推進線上線下改革。當前國內消費者在格力董明珠店下單,如果有時間要求,我們基本可以實作2個小時送貨到家。未來我的目標是將格力董明珠店打造成國際化店鋪,當然這需要時間。
談多元化:
裝備業績不能用銷售額來評判
多品類電器實作家庭全智能互聯
除了空調、冰洗、小家電,格力還在5G物聯網通訊器材、微處理器和芯片,以及工業機器人、精密儀器等高端制造領域的布局,這些業務未來是否有望與主營空調業務並駕齊驅?在您看來,外界是否低估了格力在通訊器材以及高端制造領域的布局?
董明珠:我不為別人的評價而活,為自己的使命而活。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另一個人,只有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但是格力絕對不會逐利而行,它是帶有使命的,我們也不會一事一議來給自己做評價,這是我首先想表態的。
高端裝備確實是格力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例如,我們已經生產出100多款滿足不同需求的智能裝備數控機床。但分析海外裝備企業的發展路徑,例如,日本裝備企業幾十年的發展,一年業績僅一兩百億。因此,對於裝備行業,我認為應該從技術創新角度來評價其業績是否優質,而非銷售額。因為裝備行業有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當大家都認同你的產品的時候,沈澱到一定時間,才會在業績上有所體現。對於裝備等工業制品 ,未來我們仍將繼續發力。
但主業我們永遠不會放棄,近年來,大家經常討論,專業化和多元化哪個更成功,其實只有專註才能成功。例如,格力是中國家電行業唯一產品不貼牌的企業,因為只有自己生產,才能對質素有嚴格把控,雖然這也意味著建廠需重資產投入。格力空調目前出現質素問題概率為萬分之三,但我認為這個質素還需提高,必須達到產品100%符合要求。
格力空調目前推出的分布式送風技術,是公司獨家技術。就家電行業而言,分布式送風技術也將對空調行業進行顛覆。
空調之外,我們也在拓展消費品類,例如,洗衣機、蒸烤一體機、洗碗機等提升生活品質的品類。嚴格來說,格力當前相較於外界認知的空調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多元化科技型企業。例如,格力已經實作家庭全智能的電器裝備服務。消費者來格力下單,我們會將廚房、客廳、洗衣房、臥室等全系列產品按照消費者需求進行客製化安裝。
之前,很多人對我堅持做格力手機不理解,其實格力手機正是一台可以操控格力智能家電器裝備的工具,所以,未來格力手機還會繼續做下去。
談海外市場:
打造品牌最重要
不會為了拓展海外市場而犧牲質素
格力電器的海外市場業務拓展也很多,投資者認為是格力未來破局的關鍵點之一,格力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的長遠規劃是什麽?當前取得了哪些突破?
董明珠:格力海外市場的發展,宗旨很清晰,最為重要的是打造品牌,讓海外消費者透過格力品牌來重新認識中國制造業,而不是借別人的品牌,簡單從銷量上來判斷。
過去中國制造業產品出口,依靠別人品牌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壓榨,海外市場不僅要低價,還要質素,在此過程中我們僅是代工廠的角色,沒有話語權。當然根源在於,我們中國企業沒有自己的技術,而如今我們格力已經完全自己掌握了技術,且向突破更高端的新技術在改變。
在此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塑造自己的品牌。在「十四五」發展過程中,作為中國制造業企業,如何將格力品牌推向世界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今年「兩會」擬提議的方案之一。
我們提起德國人,第一反應是嚴謹。實際上,很多國人可能並沒有到過德國,但因為用過德國的產品而得出這個認定,例如,提起汽車,就想到奔馳、寶馬,這其實就是企業的價值和重要性的體現。
品牌形象無非就兩點,品質+數量,造就品牌的力量。我們把質素絕對要擺在第一位。所以我們在拓展海外市場的時候,我們不會盲目去為了擴大市場而放棄了品牌形象,我們希望格力的產品能夠改變外國人對中國制造業懷疑的目光。例如,目前格力空調可能是國內唯一一家經過沙特多輪檢測允許出口到沙特的空調。
國內市場,例如,一些政府采購工程專案,高端樓盤也仍寧可貴,也傾向於用進口品牌,這其中就存在對國產產品的認知偏見,我們希望「十四五」發展中,這個現象也能得到改善。
談「兩會」和「十四五」規劃:
建議將個人所得稅起扣點調至10000元
建立中國自主的市場標準認證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您也是即將召開的「兩會」代表,對於「十四五」期間格力的發展,和今年「兩會」您有何建議?
董明珠:十四五開局之年,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而人才培養的落腳點將在科技的創新上。現在我們已經有15個研究院,1000多個實驗室,未來還會根據情況再增加,特別是基礎材料等研究。
今年「兩會」期間,我將繼續呼籲將個人所得稅扣稅起點上調至10000元。現在提倡加大內迴圈,而只有讓基層員工獲得更多的收入,才能真正帶動內需消費。
其次,要建立中國自主市場標準認證,而非用美國標準,提振中國制造業的信心。目前我們企業每年各種認證都會進行大量支出。
再次,對企業科技創新開通綠色通道,加速創新技術標準認證。例如,格力研發的儲能空調,利用光能資源,解決家庭用電問題。目前已經在東北、西藏、新疆、海南等地使用。但目前行業尚未有統一標準。此外,國家也要進一步規範行業發展,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最後想強調也是前面提到的,要加大中國制造業品牌海外影響力,透過提升格力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改變海外消費者眼中對中國制造業「中國工廠」的刻板印象。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