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好,我是個人主義的主觀價值論者 (individualistic subjectivism),這也是現代經濟學觀念中一個主流了。在這個理念看來,因為「成本決定論」是錯的,一個東西的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的。傳統觀念認為成本(人類無差別勞動)決定價格,一個東西的價格是成本乘以合理的利潤率就是價格。這是錯的。
商品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商品價格決定資源關系。這世上不存在合理的「利潤率」,蘋果也好,其他公司也好都是能賺多少賺多少的。蘋果的新產品弄出來後,公司會猜測其供需(曲線)然後定一個價格,如果這個價格市場能接受,然後給公司帶來穩定的利潤就能把生產資料留在自己的生產線上然後繼續生產。如果價格過高沒有利潤,公司會考慮降價回收資本,如果還是沒人買,那麽生產自然就完蛋了。人們願意購買蘋果的產品才是其高價的原因,而不是這個產品裏面的材料多值錢。如果成本能決定價格,我拿世界上最好的材料組成一個手機都能買好了嗎?不行的,沒人買的東西就是賺不了錢。為什麽過時的東西消失了,因為他們的需求不能支撐足夠的生產資料留在生產它們的生產線上了。
同理,同一碗牛肉面在一線城市和一般的三線小城市賣價格可以差幾倍,商家會告訴你我這邊裏成本高。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一線城市生產效率高,人們願意留在這裏,人們的收入高,也更願意為一碗牛肉面付出高價。如果還不理解,看看同一瓶水在火車上等特別地方和其他地方的差異,真正決定價格是需求。
經濟學上的需求有兩個特點,你想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需求本身是層層遞進的。你要iphone x,別人也要。表面上你要的是iphone,你真正想要的是隨時連結他人和世界的手段,是可以使用微信的方法,是消費高檔品的心理需求,是可以裝逼的資本。而一個人願意為iphone付出的價格本質上是一個personal worth(個人估值),用Armen Alchian的說法,個人估值是一個人願意為得到一個商品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數量。 所以真正推高iPhone價格的是一堆願意為之付出高價的人(包括我個人) 。當然了背後的願意大概是大家收入提高了,人們的觀念改變了,人們更願意為一個手機付出高價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