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註意到,包括裏昂、大和在內的多家機構,調高了對中芯國際的評級,主要因為公司表現超出預期,據中芯國際披露的二季度業績,期間公司營收19.01億美元,同比上漲21.8%,凈利潤1.65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59.14% ,但降幅有所收窄,好於之前的預期。
雖然元氣未復,但中芯國際的「心態」十分樂觀,並且進一步加碼產能,押註12英寸晶圓。在業內觀點看來,芯片市場需求波動在所難免,中芯國際需要的是與周期博弈。
下遊需求回暖
對從事晶圓生產的中芯國際而言,產能利用率是業績晴雨表,2023年,其產能利用率從上一年的92%下滑至75%,如今公司產能利用率已回升至85.2%。
其中的起伏主要還是受供需關系影響,2023年芯片市場庫存高企,需求放緩,而今隨著下遊逐漸去庫存、需求回暖,中芯國際業績得以復蘇。
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針對二季度業績表示:對高端智能電話所需芯片而言,無論是DDIC還是CMOS,國內芯片廠商幾乎沒有存貨,市場供不應求,預計四季度仍有增長。至於WiFi等常用芯片,趙海軍稱,四季度市場需求主要取決於廠商是否為來年提前備貨。
由於中芯國際體量龐大,周期的作用更加顯著,在此前「芯片荒」影響下,公司的營收、利潤在2020—2022年三個年度內持續增長,其歸母凈利潤在2020年、2021年兩個年度增幅更是達到約142%、148%。
今年以來,中芯國際雖然略有復蘇,但利潤仍起伏不定,從環比數據來看,去年四季度,公司營業利潤約為17.4億元,環比上升約44%,但今年一季度再次回落至約5.28億元,環比下滑近70%。
無論如何,中芯國際方面頗為樂觀,其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三季度公司的收入指引是環比增長13%—15%,毛利率介於18%—20%,除了因本土市場供不應求之外,公司也在積極擴產12英寸晶圓,其附加值相對較高,利好公司營收。
同時,中芯國際方面也意識到四季度是傳統淡季,市場需求具有不確定性,但公司表示,今年的總體格局可以大致確定,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前提下,公司的下半年銷售收入可超過上半年。
擴產能否奏功
「12英寸晶圓」成了中芯國際回復中的關鍵詞,也是市場關註的增長點。相比8英寸晶圓,由於其面積更大,所以能夠裁割出更多的芯片,降低了單個芯片成本,從套用上來看,目前高效能處理器、高端儲存芯片更多采用12英寸晶圓。
產業觀察家丁少將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就手機領域來說,AI手機無疑對12英寸晶圓需求更大,隨著手機GPU效能提高,電路的整合度也會更高,需要在單位面積上整合更多的元件,用12英寸晶圓生產比較理想。
但同時專家也指出,12英寸晶圓並非替代8英寸晶圓,手機中的成熟制程芯片,例如射頻芯片、電源管理芯片,仍然采用8英寸晶圓生產,也就是說,下遊需求回升利好各條線的晶圓,只不過對於上遊而言,12英寸產品有更大利潤空間。
為順應市場趨勢,中芯國際此前有34萬片12英寸晶圓產能擴產計劃,對於計劃執行程度,中芯國際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沒辦法滿足客戶需求,也就是供不應求,我們盡可能在加快產能建設速度。
雖然在加碼生產,但中芯國際並不打算以低價換市場,相反,其在價格方面頗有底氣。趙海軍談到,目前看到的情況是公司產品價格穩步回升,公司不會主動降價,增加產能利用率也不是為了低價競爭。
有市場聲音稱,雖然下遊客戶「補庫存」推動了需求上漲,但這可能只是短期行為,有可能再次回落,中芯國際擴產之後如何應對「供大於求」的局面?對此趙海軍談到,在總體需求回升的同時,的確也有一些部門在下調庫存,例如數碼電視、音箱等領域,不過公司可以把新增產能轉移給那些未來有前途的產品和套用,從而吃到市場增量。
業內觀點指出,對於中芯國際這樣體量龐大的企業而言,逆周期擴產並不罕見,在一定程度上說,其生產節奏的確要與市場周期「對賭」,相比短期內的利潤風險,錯失良機是中芯國際更不能接受的結果。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中芯國際,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