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90後65歲退休?人口學專家:接受新常態

2024-07-24財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 7月22日,一則「90後無論男女都得65歲退休」的訊息在網絡流傳,引起廣泛關註。

許多網友將此訊息與7月21日釋出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相關聯。

實際上,【決定】僅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並未有具體的延遲退休方案。網傳內容並非官方出台的政策。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長期從事人口經濟學研究,是中國著名人口學家。他告訴經濟觀察網,延遲退休早已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在【決定】這樣的綱領性檔之下,預計相關部門很快將會公布具體的延遲退休方案。

原新認為,當前的退休年齡制度早已不符合人口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境況,在人均預期壽命已比70年前延長超30歲、工種類別不再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當下,漸進式推行延遲退休是合理的。實際上,全球多數已開發國家的退休年齡均在65歲及以上。

他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社會,未來還將進入重度老齡社會,所有人都應接受、適應這個新常態。

|專訪|

經濟觀察網: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應該如何解讀?

原新: 自願,是指在現在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和以後延遲的法定退休年齡之間,你可以自願地選擇。彈性,是在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工作性質、工作種類,甚至薪金待遇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為什麽要漸進式改革?社會政策的出台,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和波動越小越好。如果在一年之內把退休年齡從60歲一下調到62歲,這意味著勞動市場會突然增加三四千萬人。就業崗位能不能供給?

所以,勞動力數量的補充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樣對整個社會的就業制度安排來說,沖擊是平緩的、平糊的。

從個體角度來說,應該讓即將退休人員感覺延遲退休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樣才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假如一個人本應明年1月1日退休,政策要求延遲兩個月退休,這個人容易接受,但如果突然告訴他兩年以後才能退休,他可能就會覺得非常突兀。

對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一點點地往前遞進,例如,規定1964年出生的人延遲兩個月退休,1965年出生的人延遲四個月退休,後面的人實際是在接受了前人的退休時間後再延遲兩個月,沖擊也就變小了。

經濟觀察網:為什麽有必要延遲退休?

原新: 道理很簡單,現行的退休年齡是70多年前制定的,當時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5歲左右,而現在已經達到了78.2歲。

我們已經進入長壽時代,80後、90後都能活到80歲以上了,退休年齡還停留在平均只能活四五十歲的時代,當然不合理。過去70多年,我們的退休年齡沒有發生本質性變化,這不符合人口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

其次,70多年前的退休年齡,也是根據當時的經濟環境制定的。在新中國成立的早期階段,幾乎所有人都是進行重體力勞動,機械化程度非常低,只能拼體力。例如,那時修公路、修鐵路、修水利都是肩扛手拉的,一個60多歲的人當然不可能扛得動石頭、揮舞鐵鍬了。但今天,挖掘機、盾構機、架橋機、架軌機等現代化大型電腦器,只要會按按鈕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勞動場景或者說勞動性質,隨著機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發展,對體力的要求在下降,這實際上放寬了老年人就業的條件,體現了勞動的年齡包容性。

第三,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整體人群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齡在不斷推遲。如果不延遲退休那意味著什麽?退休後的余壽在延長,但生命周期當中用來創造財富的時間卻在縮短。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生當中用來做貢獻的時間越短。這樣的人生軌跡,我覺得是非常不合理的。

對博士生來說,按照現在的學制,7歲上學,用23年來讀書達到博士學位,30歲參加工作。女性55歲退休,幹25年,男性60歲退休,幹30年。女性55歲退休後的平均余壽有28年—29年,男性60歲退休後的余壽是20年—21年。

換句話說,接受了23年的教育,用25年—30年來創造財富,最後養老時間是21年—29年,這樣一個比例關系合適嗎?

在壽命延長到現在這個程度以後,適當地延遲退休年齡,體現受教育的價值、長壽的價值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嗎?

經濟觀察網:具體的延遲退休方案近期有可能出台嗎?

原新: 中國的退休年齡,起源於1951年制定的【勞動保險條例】,當時規定女性職工和幹部50歲退休,男性職工和幹部60歲退休。1978年,國務院頒發新規,把女性幹部的退休年齡調整到55歲。也有一部份單位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退休年齡,主要是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實際上,這些地方陸陸續續在延遲退休,很多大學教授現在都是65歲才退休。

但是,延遲退休作為一項正式的制度,是在2013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被提出的,原文是「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到2021年,國家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寫入「十四五規劃」就意味著,它已經變成一個要落實的具體任務,當然在「十四五」時期(2021年-2025年)就應該落地了。

經濟觀察網:有人認為,推行延遲退休政策是因為養老金緊張。

原新: 不可能。

有研究指出,養老保險金到2030年左右就會入不敷出。延不延遲退休,這個問題都會到來,只是早一點晚一點的事。

養老金為什麽會入不敷出?這是制度設計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必然會入不敷出。全世界都一樣,全球的養老保險制度都是在年輕型和成年型社會基礎上建立的,那個時代繳費的人多,領費的人少,當然具有持續性。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加劇,領費的人越來越多,繳費的人卻越來越少,當然就不可持續。

所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深化改革很重要,政府會有修正政策去解決未來養老保險金緊張的問題。其實在「十四五規劃」中已經寫到「完善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制度,最佳化做強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經濟觀察網:有人對延遲退休比較難接受。

原新: 在工業革命以前,全世界的人均預期壽命在30歲左右,已開發國家大概在35歲左右。人類壽命的延長,也就是過去200年的事兒。現在已開發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到了79歲—80歲,中國離已開發國家的水平越來越近了。

長壽化的同時,很多國家都在經歷少子化,已開發國家也是率先開始少子化的。20世紀50年代,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基本已經降到2.5個孩子左右了。現在已開發國家平均生育率大概是1.6左右。

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們的人均預期壽命是35歲,現在是78.2歲;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平均生6個孩子,現在平均生1.3個孩子以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和已開發國家的共性是,大家都在長壽化、少子化的路上,但我們的個性是比已開發國家要跑得快、跑得急。

已開發國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形成一系列準備,比方說退休年齡在不斷延後,利用經濟優勢接受國際移民等等。

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靠國際移民來調節我們的人口數量和結構不太現實,所以延遲退休是我們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可行路徑。

我們已經身在中度老齡社會,所有人都應該主動去適應。不要再盼望著回到年輕型社會、成年型社會,回不去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中國的大地上,遍地都是小孩,現在和未來,遍地都是老人。

深度老齡社會已然成為新常態,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色,建構於年輕型和成年型社會的經濟發展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越來越難以適應老齡社會,我們迫切需要一場多維度、深層次、長時期、全面的經濟社會適老化轉型和改革。

經濟觀察網:其他國家在退休年齡上的規定是怎樣的?

原新: 絕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退休年齡在65歲左右。同時,有很多國家近年制定新政策要求未來繼續提高退休年齡,比如美國,制定了不同年齡的人漸進式地在現在65歲的基礎上逐步延長退休年齡。

日本基本上是65歲到70歲退休。政府對企業的要求不是一刀切的,企業可以把退休年齡制定在70歲以上,但是必須為就業者提供基本的保障。有人說日本是個無齡退休的國家。

另外,絕大多數國家男女是同齡退休的。我們國家現行的男女差別性退休制度,有人認為是性別歧視,其實當時的初衷是設定一個性別照顧的制度。

因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多數人都在從事體力勞動,並且家庭平均生育4—6個孩子,女性要兼顧家庭和工作,所以可以早點退休。現在,隨著女性受教育條件的改善,就業和收入條件的改善,男女在很多工作上不存在體力上的差異,走向男女同齡退休也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