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美業新模式——一家帶聊天的按摩養生店

2022-02-13財經

這是一家什麽樣的店呢?它主推的服務可以理解成養生按摩的一種,養生按摩這幾個字,你一聽到肯定腦中就有畫面。這個行業已經太古老太傳統了,幾乎沒有什麽創新空間。

但這家療愈中心有它有趣的地方。它往自己的核心服務前後端各加了一個東西:

在前端,它加上了心理咨詢。

在後端,加上了冥想,而且線上和線下都有。

這樣一來,它的一個大滿貫式的服務流程是這樣的:客人可以先跟心理咨詢師聊天,談一談自己心理上、生理上有什麽不舒服,聊聊自己有什麽心事,有什麽不開心,或者幹脆隨便談天說地。然後咨詢師根據你的情況,給規劃一個有大概側重的按摩方案,然後客人去接受按摩服務。按摩完後,你願意走就走,不著急走呢,店裏再給你一個環境很考究的冥想空間,布置的沙灘流水,耳邊聽到的是雨滴海浪。你可以被冥想師帶著冥想,也可以自己窩起來發呆,也可以刷手機,小吃、水果和茶飲都給你備著,免費的。當然,你還可以拉著你的按摩師再聊一會兒。

這樣一聽,你肯定馬上會想,這不就是一個東北洗浴中心嗎?我一開始也這麽想的。但它跟洗浴中心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區別:它的收費點做得非常少、非常輕。

你想,你去一個傳統的洗浴中心是為了休閑,為了獲得松弛感,但你置身其中不太可能獲得真正的松弛。你想要喝一杯茶,得掃碼付個70塊;想要捏捏腳,再付300塊。始終有東西在提醒你說,這是一個消費場所,你得保持交易的警覺。現在溫泉和洗浴中心們也都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所以現在都是讓你先刷手環,出了門再結賬。

而這個療愈中心只在你一進門的時候在核心服務上收費,收得還挺貴。但一旦付完進入了服務流,就再沒有付費點了,你就被拉進了一個時刻在展示關懷的純服務流。

在這樣的氛圍裏面,一個敏感的人,會快速獲得這麽幾種感受:

松弛感,你不用設防,不用時刻準備消費了;

安全感,所有人都會對你提供適度的關懷;

想獨處,你可以自己呆著;

想說話,有人認真聽還給建設性的建議;

想聽別人說話,按摩師也能夠根據你的情況,滔滔不絕地給你講個人化的養生建議。

這個過程裏,是只有按摩服務提供了療愈嗎?不是,是整個流程都在輸出療愈和修復。

這些吸引人的消費目的地,要麽給人創造了良好感受,要麽給人創造了意義,要麽幫助人們逃離了當下的茍且。

而其中關於獲取良好感受這件事,一般意義上女性的需求做個SPA,做個美容,做個頭發,泡個溫泉,或者找閨蜜喝茶聊個天,這在以前經常發生。

但這裏面大多數傳統的線下消費專案,做的都是重功能、輕情緒的功能類服務。你提供功能服務,會自然暗示使用者去關註目標和變化。劉秋香想出門做個光子嫩膚,光是心理建設就得做兩三天,上網查攻略再兩三天,到處看那個技師的手藝好,哪一代的機器更成熟。還要評估做完之後有多痛、改變明不明顯、影不影響上班、能保持多久等等。

跟功能類服務相對的是什麽?情緒類服務。拿養生按摩來說,你對它的功能預期不會那麽強。你可以相信它改變了你一些什麽,也可以相信它什麽也沒有改變,你的心理成本很低。

它並不是一個帶聊天的養生服務,而是一個帶養生的聊天服務。

你明白這兩句話的區別麽?

在這個療愈中心的服務流程裏,甚至都用不到心理咨詢服務,光是按摩師願意用心地陪著聊聊天,這個動作作為附加環節夾在養生按摩的服務流程裏,就完全不會抵觸。所以真正願意買單的並不是養生按摩提供給人的療愈,而是聊天服務提供的療愈。

這家店的業態很有趣,它可能以為自己賣的是新派養生服務,但我更願意認為,它賣給了使用者一個充滿包容感的情緒空間。雖然這都未必是這家店的初始目的,但我感覺它摸到了一條路,來回答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叫:人們願意把時間花在什麽樣的物理空間裏,而且還願意復購?

我們去看的消費已經不單單停留在情緒產品,而是往情緒類服務上去了。人們越來越願意花錢購買美好感受,在以前這些美好感受還需要附著在某一個實體產品身上,作為產品的情緒價值部份來被客人購買。但現在,情緒價值已經可以脫離於實體,附著在某個空間裏作為可以收費的獨立服務模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