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去掉南方發達的沿海省份,南北經濟差距還大嗎?

2021-04-21財經

從某種角度講,中國地區經濟最大的差距既不是東西差距,也不是南北差距。

以前,我們常說國內區域發展不均衡,主要指東部沿海和西部內陸的差距,為此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近些年,隨著北方各省經濟增速減緩,又有人提出南北差距。2021年,隨著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暴漲,猛拉了一波北方資源型城市的經濟增速,於是又有人說南北差距開始緩和。那麽到底哪種說法更貼近現實呢?

數據說話。我們就來詳細計算一下。

首先要明確一下東西南北如何劃分。先看東、西劃分,中國可分成四大經濟區域,即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與之對應的,國家提出了四大經濟區各自的發展戰略,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

那麽根據相對地理位置,可以將東部、東北合稱為「東」,中部、西部合稱為「西」。不計港澳台,「東」包含13個省市,「西」包含18個省市,經計算可得東西差距。在2021年:

「東」GDP總量為64.8萬億,常住人口6.6億,人均GDP為9.78萬元人民幣;

「西「GDP總量為49.0萬億,常住人口7.5億,人均GDP為6.55萬元人民幣;

東西差距(人均GDP比值)為1.49倍。

再看南北劃分。由於緯度不同造成氣候和環境等各方面差別,氣候和環境又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所以在人文、風俗方面,南北差異比東西差異更為明顯。我們不妨將南北劃分精確到地級市,將江蘇、安徽等地跨南北的省份分開計算。詳見下表:

經計算,在2021年:

北方GDP總量為42.1萬億,常住人口6.0億,人均GDP為7.01萬元人民幣;

南方GDP總量為71.8萬億,常住人口8.1億,人均GDP為8.86萬元人民幣;

南北差距(人均GDP比值)為1.27倍。

那麽根據計算結果可知,在2021年,中國南北人均GDP相差1.27倍,東西相差1.49倍,東西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但是,我們在計算過程中會發現,中國的三大經濟核心區,也就是京津、長三角、珠三角,他們人口占比雖不高,但卻在GDP總量中占有很大一部份比例。而這三大經濟核心區,2個在南方,1個在北方。3個都在東部。

那麽,三大經濟核心區和國內其他區域人均GDP差異有多大?去掉三大經濟區後,東西差距、南北差距還剩多少?

劃定一下三大經濟核心區的計算範圍:長三角取官方中心區的27市;珠三角為廣東省的9個地市;京津地區再加上夾心的廊坊和旁邊的唐山組成京津唐地區。三者相比,長三角覆蓋範圍最廣,珠三角次之,京津唐的範圍最小。

2021年, 三大經濟核心區GDP總量為40.7萬億,常住人口3.0億,人均GDP為13.47萬元人民幣;

三大經濟核心區以外地區GDP總量為73.1萬億,常住人口11.1億,人均GDP為6.61萬元人民幣;

這兩部份差距(人均GDP比值)為2.04倍。

而去掉三大經濟核心區後,東西人均GDP差距僅剩1.08倍,南北差距僅為1.06倍,可以認為基本相當。

三大核心區之外,其實各個方位都還有一些人均GDP領先的地方,分布比較平均。如東北方向有膠東半島,東南方向有福建沿海,西南方向有成渝地區,西北方向有一票資源型城市,中部還有武漢、長沙等省會。

整體來看,東部地區具有率先發展的先天良好條件,而西部地區隨著這些年持續的轉移支付和基建開發,也有了一定的造血能力。到了今天,在三大經濟區之外,東西南北經濟差異已經越來越小。

所以,經過計算, 中國地區經濟最明顯的差距既不是東西差距,也不是南北差距,而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三大經濟核心區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差距。

三大經濟區的領先,不僅僅是少數城市或某類產業,而是形成了較綜合的體系,代表著中國最高的區域發展水平。他們如同三駕馬車,拉動這座14億人的巨型經濟體前進。

如何拉動呢?兩個方面:一個是發揮尖端優勢。三大經濟區集聚了大量的人才資源,相當於三個大型創新技術孵化器,引領中國向更高的科技層次突破。另一個方面是向外擴散。三大經濟區可以透過向其他地域推廣先進經驗、促進產業轉移的方式,帶動中國的整體發展。在向周邊輻射擴散這一方面,長三角地區的表現較好一些。

此外,這三大經濟區的特點各有千秋,產業布局各有側重。地理方位從南到北,跨度較大。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他們的存在,為中國經濟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增加了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