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對話北大教授姚洋:我們現在有「創新焦慮」,大模型數量太多是浪費

2024-05-19財經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主辦方供圖

5月18日,第五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舉行,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出席並圍繞「青年創新」發表主旨演講。

在演講中,姚洋提到當下我們在趕超美國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種「創新焦慮」,同時呼籲上海能夠進一步放開戶籍限制,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創新創業。圍繞當前國內的創新創業整體環境,以及青年人的創新創業選擇等話題,澎湃新聞與姚洋做了進一步的對話。

希望上海戶籍制度進一步放開,外地人創新動力可能更強

在主旨演講中,姚洋呼籲上海進一步放開戶籍制度,吸引更多青年人來創新創業。

對於這一表述,姚洋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原生的青年人很多家裏都有自己的房子,創業起來很方便,沒有多大壓力。但是對於外地來的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必須要贏,沒有退路,所以創新的動力其實可能更強一些。

姚洋說:「要落地生根,就必須拿出真才實學來,必須要做出一些本地人沒有的東西來,全世界都是這樣。所以怎麽開放上海的戶籍制度,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到上海來,我覺得還是非常重要的。」

創新焦慮會形成浪費,不是只有高大上的才叫新質生產力

當前,AI大模型產品層出不窮,發展一路狂飆,熱度不減。而在姚洋看來,這背後可能隱含著一種創新焦慮,這種焦慮來自美國。

姚洋說:「我們的追趕物件是美國,所以美國那邊搞了一點什麽東西,我們心裏就發毛,永遠覺得我們怎麽又落後了。落後了怎麽辦?大家就奮起直追,然後就去搞大模型。」

當語言模型的數量來到十個、二十個甚至更多,姚洋覺得完全是浪費。其實是形成了一種創新的焦慮,這種焦慮會產生浪費。「如果我們把這些錢、這些精力投入到自己能夠做的那些東西上面去,不是更好嗎?」姚洋如此發問。在大模型之外,他指出可以做AI的套用,範圍非常廣泛,更容易出成績。

對於「新質生產力」概念,姚洋也指出理解不能跑偏。他說:「只有那些高大上的才叫新質生產力,做小的東西,做傳統的改進就不叫新質生產力,我覺得這個理解是不對的。」

如今創新創業走向深入,環境更加完善

十年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興起,時至今日,當下的創新創業氛圍姚洋形容是「更加深入了」。

姚洋表示,十年前中國的基礎相對薄弱,那時候創業比較容易一些,因為空間較大。而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再講創新創業的時候,其實創新是主要的。沒有創新很難創業,這個要求就更高,也是更加走向深入了。

談到現在的創新創業,姚洋表示中國的環境更加完善了,只要有好的想法,能找到落地的方案,錢就會跟著來。具體到上海,街邊的創意小店在姚洋看來也是很好的創業,同時是上海城市發展做得非常好的一面。

「有的人把開個小店作為樂趣,不求大富大貴,而願意把它本身作為一項事業來做,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事,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姚洋說。

創業的資金支持還不太夠,培訓還要加強

對於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來說,現在的創新創業環境最缺的是什麽呢?

姚洋表示,創業的資金支持還是不太夠,對年輕人做的保障不夠。但他也提到在另一方面,國內在小額信貸方面走得較快,這方面的支持力度比較大,可以彌補這些缺陷。

此外,創新創業的培訓也還有待加強。好多年輕人去創業,但是管理還是有技術含量的。姚洋提出,希望工商聯、統戰部等部門經常性地搞一些小型培訓,讓一些有管理經驗的人來告訴創業者怎麽去做管理。從庫存到資金周轉,再到產品更新等方方面面,姚洋認為實際上都是需要培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