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兩年前有個同學正好問到了這個問題,當時是用紙寫的,所以第一次回答是放的照片了。昨天補充了文字版本(更新成文字的動力是本學期上的自然辯證法), 可以直接滑到最底檢視。
首先,石油是各個國家維持與發展經濟必備的資源,但並不是每個國家自有的石油產量都能滿足本國需求,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與國家之間可以把石油作為交易物件進行交易。
雖然美元原本並不是每個國家需要的,但是如果能使各個國家必須使用美元購買石油,那麽各個國家就都需要美元了。美國是如何使得那些石油大國心甘情願地同意石油交易都使用美元進行支付呢?因為許多石油大國常年戰亂、沖突頻繁,政局也不太穩定,發展程度也不夠高,因此需要強國的保護,也需要匯率穩定的貨幣(誰也不希望一會升值一會貶值)。自然而然地,美國就憑借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等優勢「扮演了」了這個角色。 因此美元與石油掛鉤的作用機制在於:美國利用自己的優勢使得各個國家對石油有需求的同時對美元也有了需求。
既然各個國家在交易石油時都需要使用美元,那麽各個國家就會儲備美元,因此各個國家都會用自己的商品和美國交易,以換取美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不公平的點產生:美元並不真正承載價值,商品才是價值的載體,各個國家向美國提供各種各樣的商品,美國需要的只是一台印鈔機。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美元強大,匯率穩定,各個國家都會覺得多儲備一些美元可以防範一些不時之需,也能更保險,於是各個國家都儲存了美元。不同國家如果直接使用美元進行交易就會免去衡量彼此貨幣價值和再次兌換成美元的麻煩,於是美元又成了不同國家間商品交易使用的通用貨幣,成為了一種統一的衡量標準。這就如同秦始皇統一貨幣一樣,對提高國家間的貿易效率是有益的。
美元成為全球貨幣意味著美國需要什麽資源,從其他國家那裏購買時,拿起印鈔機印美元就可以了(這種印鈔活動並不會導致通貨膨脹),印美元的成本非常低,這樣一來,美國自然是最大獲益方。對於那些把商品賣給美國持有美元的國家來說,美元太多也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時美國就告訴其他國家:可以用美元來買我們的國債。國債是債券的一種,除國債外,還有企業債券、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等,但國債是其中信用程度最高、收益最為穩定的債券。在這裏,可以簡單把債券理解為一張借條:
因此,如果有一個國家A買了100美元的美國國債,美國就會收到國家A支付的100美元,按照約定,美國會在兩年後按照5%的利率把應該付的錢付給國家A。可是當美國收到這100美元後,它可能轉頭就用這100美元從國家A購買了100美元的商品,加上原本國家A擁有的100美元也是透過銷售了100美元的商品而得來(如石油),因此整個過程來看就是美國從國家A那獲得了200美元的商品,同時自己並沒有花一分錢,因為欠國家A的100美元在兩年後才償還,兩年之後,美國可以在其他國家借錢還給國家A,這就是一個東借西借的過程。因此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欠了很多錢,自己獲得了大量資源,其他辛辛苦苦生產、將商品賣給美國的國家得到的卻只是一堆堆不知歸期的「欠條」。這個時候如果非要償還的話,美國透過印鈔機印美元發給大家,美元無故增多,就會導致美元貶值,持有美元的國家購買力就會下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自己手中的錢貶值,美國也深諳此道,為了防止公分和早飯,它就需要強軍事,因此美國就用到處借來的錢在軍事上也進行了很多投入。這裏存在一個迴圈:
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正向迴圈,但對其他國家來說卻恰好相反。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就大量印鈔,導致美元貶值,其他貨幣相對升值。由於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持有美元,因而美國成功地讓各個國家也承擔了一部份傷害。其他國家也並非不知道美國的叵測用心,但孤掌難鳴,且國家之間的聯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經也有國家試圖或已經做了「不用美元也可以購買石油」的嘗試,結果美國總能找一些理由進行報復。
2018年3月,上海期貨交易所「原油人民幣期貨」誕生後,成交量就在迅速攀升。原油人民幣的出現將改變國際貿易主要以美元結算的格局,形成與全球市場互補的局面,並有望進一步促進國際原油體系的完善。但這些都不是美國渴望看到的局面,近年來美國試圖透過貿易戰來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增大中國商品的出口難度,我們要步步留心,踏實走好每一步。簡單來說,就算是支持一下國貨也算是一種對國家經濟的支持。
其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