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放開到現在已一月,經濟恢復怎麽樣了?

2023-01-06財經

在經過了三年疫情的沖擊之後,中國經濟在今年迎來了新的起點。2023年,中國經濟反彈的力度有多大?向上反彈的同時,又會遭遇怎樣的挑戰?

剛剛過去的2022年,中國經濟全年的增速只有3%,沒有實作年初5.5%的預期目標。 如果以疫情三年的整體表現來看,過去三年來,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速大概為4.5%,也是遠遠低於以前的常態水平。

隨著疫情的沖擊力逐漸減弱,穩增長、拼經濟將成為今年的重點, 在三年疫情的低谷之後,2023年的中國經濟將迎來復蘇之路。

國內企業正逐步復工復產。1月29日,工人在合肥蜀山區一家汽車生產制造車間裏工作(葛慶釗 攝 / 視覺中國 供圖)

首先,去年經濟的低增長,給2023年的經濟奠定了一個相對較低的基數,從技術角度來看,由於GDP指標以同比口徑為統計基數, 去年較低的基數,可以讓今年GDP更容易獲得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速。

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當年GDP增速只有2.2%,由於低基數效應的作用,以及疫情暫時進入平穩階段,中國經濟在2021年高速反彈了8.1%。2023年的中國經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復制2021年的走勢,雖然不會重現高達8%以上的增速,但是和剛剛過去的2022年相比,還是會出現明顯反彈。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2023年最大的亮點和期待還在於,今年的經濟發展可以迎來一個相對正常的環境,2022年被壓制的需求,有可能在2023年迎來報復性增長。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度過高峰期,以及疫情防控政策最佳化,無論是企業生產,還是民眾生活,都可以進入一個相對正常的狀態,這是2023年中國經濟的最大利好。

隨著疫情逐漸度過高峰期,民眾生活也進入一個相對正常的狀態。圖為2月4日,濟南泉城路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顧客正在猜燈謎(視覺中國 供圖)

從企業層面來看,隨著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幹擾降到最低,企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實作復工復產,這將為經濟增長貢獻極強的動力。中國經濟幾十年的發展經驗表明, 只要微觀層面的市場主體能夠充分釋放出能量,就能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上發展。

除了企業層面的復工復產將中國經濟重新推到正常軌域, 居民恢復正常消費,也將成為中國經濟反彈的另外一大動力。

2022年,在疫情沖擊下,民眾的很多正常消費都受到限制,尤其是一些聚集性和接觸性的消費活動,比如餐飲、電影、旅遊等,消費活動幾乎陷入冰封。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也大幅下降到只有3成左右。

疫情防控政策最佳化之後,今年春節期間的消費已經開始明顯反彈。 旅遊、餐飲和電影等幾大關鍵領域的消費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升溫。

三亞出海遊成為熱門旅遊專案。圖為2月2日,遊客在三亞體驗遊船出海(視覺中國 供圖)

除了消費反彈,制造業也開始出現復蘇跡象。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PMI升至50.1,重新回到了榮枯線的上方,也高於市場的普遍預期。 在去年的最後一個季度,中國的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都低於50的榮枯。

隨著中國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也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預計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5.2%。在此之前,IMF對2023年的中國增長預期是4.4%。

雖然今年中國經濟和去年相比出現大幅反彈沒有懸念,但即便如此,還是面臨諸多挑戰。 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是出口引擎的拉動力量會有所減弱,從內部因素來看,懸念在於能在多大程度上啟用民眾的消費潛力。

2022年12月10日,廣東惠州一樓盤舉行收房交付活動,業主前來提新房(周楠 攝 / 視覺中國 供圖)

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外需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由於疫情爆發之初,中國的疫情控制相對平穩,在國外疫情高峰時期,很多行業都停工停產,中國在此期間體現出來較好的替代效應。

不過,「疫情紅利」終究是特殊時期的產物,難以長期維系,隨著國外疫情逐漸進入尾聲,經濟活動基本恢復正常,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開始逐漸消失。 去年4季度以來,中國的出口開始連續三個月負增長。

對於2023年的出口,除了疫情紅利消退,更大的壓力還在於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陷入衰退。剛剛過去的2022年,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面臨史上罕見的高通脹壓力,為了對抗通脹,這些國家不得不大幅加息,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2023年的衰退風險。 對中國經濟而言,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大幅放緩,意味著外部需求的快速萎縮。

1月16日,陜西西安,滿載著汽車的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緩緩駛出,陜西首趟中歐班列(西安-莫斯科)汽車出口(JSQ車)專列順利開行( IC photo 供圖)

除了外需放緩,內部因素的挑戰在於能否啟用消費。疫情以來,很多人對於未來的的不確定感加強,在經歷了手停口停的痛苦之後,很多人開始積極存錢,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更多的保障。2022年的金融數據顯示,住戶存款猛增了近18萬億元,和去年的新增存款相比,增長振幅高達80%。央行釋出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也與此形成了印證,報告顯示,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2.8%,,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1%。

去年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後,很多人開始憧憬中國經濟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不過從春節期間的消費數據來看 ,雖然消費有所反彈,但遠遠談不上報復性消費 ,即使沒有了防控政策的約束,考慮到未來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約束自己的消費。

能否啟用民眾消費,核心還在於如何實質性提升民眾的收入。 在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居民收入基本和經濟增速同步,能夠實作較快增長,但是在中國經濟告別高速增長之後,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挑戰就越來越大。過去透過做大蛋糕就可以實作民眾收入增長,但是當做大蛋糕的難度越來越大,想要實作民眾收入增長,就需要在如何切分蛋糕上多下功夫,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性越來越強烈。

1月26日,海口市 cdf 日月廣場免稅店內人氣爆棚,迎來免稅購物高峰(視覺中國 供圖)

疫情三年來,尤其是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跌至低谷,給穩增長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從短期來看,中國經濟需要一個較高的反彈速度來穩定大局。但是,如果過於追求短期增速,又有可能會陷入過去舊有的增長模式,比如重新依賴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等等。 如何在短期增長和長期轉型之間保持平衡,這可能才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真正挑戰。

創作不易,覺得好的朋友,幫忙點下贊哦,感謝您的舉手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