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產品市場上,牛肉始終都是價格較高的高端肉類,然而就在最近全國牛肉價格降到了5年最低,讓人不禁想問突如其來的牛肉自由是怎麽出現的?我們該怎麽分析牛肉的自由?
一、全國牛肉價格降至5年最低
據央視財經的報道,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第3周全國牛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68.31元,環比持平,同比下降17.4%,牛肉價格持續保持低位。
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牛羊肉銷售大廳,商戶馬小喜正在將產自山西、天津、河北等地的牛肉進行切割銷售。他表示,臨近國慶日,牛肉銷售量有了明顯增長,但是價格依然較低。
商戶介紹,今年牛肉價格在春節後的4個多月經歷了一輪明顯下降,累計降幅20%左右,7月份至今震蕩趨穩、整體保持低位執行。一方面是由於進口牛肉價格降至三年前的水平,導致進口牛肉消費量增加,另一方面是養殖端供應量加大,整體拉低了牛肉價格。
全國牛肉價格走低,帶動了餐飲、零售、批發的牛肉消費熱潮。在山東濱州陽信縣一家肥牛火鍋店,眾多食客前來消費,生意火爆,負責人表示,近期牛肉菜品銷量同比增長了10%。
受牛肉價格下降和消費火熱的影響,牛肉產品線上線下的銷售量都有明顯增長。
山東省濱州市某牛肉生產企業電商經理張虹雨表示,以線上的牛腿肉產品為例,上半年的價格能賣到每斤40多元,下半年每斤不到30元。近期線上產品每天銷量在1000單以上,牛肉有2噸到3噸的出貨量,較去年有大幅提升。
二、牛肉自由是怎麽來的?
近年來,全國牛肉價格持續下降,甚至降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註。牛肉從曾經的「奢侈品」逐漸變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消費者逐步實作了「牛肉自由」。這一轉變的背後,到底該怎麽看?
首先,牛肉價格的下降是供需關系變化的必然結果。從需求端來看,雖然中國居民對肉類的需求總體保持增長態勢,但牛肉的食用率相對於豬肉和雞肉仍較低。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部份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低脂、高蛋白的肉類,但整體上牛肉並未完全替代其他肉類成為主流消費選擇。特別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少,消費者在食品支出上的預算更加謹慎,高價位的牛肉在一定程度上被更為親民的替代品所替代。
從供給端來看,國內牛肉生產量顯著增加。這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養殖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扶持,推動了肉牛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二是過去幾年各地政府產業政策支持的肉牛專案進入集中出欄期,養殖戶透過技術創新和規模擴張,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據統計,2023年中國牛肉產量達到753萬噸,同比增長4.8%,創歷史新高。此外,隨著奶牛淘汰速度加快,大量低產奶牛被用作肉用牛,進一步增加了牛肉市場的供應量。
其次,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使得國際牛肉市場對中國牛肉價格產生了顯著影響。近年來,大量來自阿根廷、澳洲、巴西等國的牛肉進入國內市場,這些國家具有養牛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的優勢,其牛肉價格普遍低於國內同類產品。進口牛肉的低價優勢使得國內牛肉市場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進一步壓低了國內牛肉價格。
第三,除了國際市場的影響外,國內牛肉產業自身的發展也是導致價格下降的重要原因。過去幾年裏,許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畜牧業發展的產業政策,鼓勵農戶發展肉牛養殖。這不僅增加了牛肉的產量,也促進了養殖技術的革新。隨著技術的進步,比如飼料配方的最佳化、疾病防控能力的提升以及養殖環境的改善等,養殖戶能夠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肉牛的生長速度和肉質質素。這樣一來,國產牛肉的競爭力得到了增強,市場上的供應量隨之增加。
第四,從長期來看,牛肉價格的合理化是市場成熟的標誌。隨著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國內外供應的日益充分,牛肉市場正逐步走向成熟。消費者對牛肉品質的要求提升,促使生產者更加註重品質與成本的平衡。而全球化的供應鏈,讓牛肉價格受國際因素的影響更加明顯,促使價格機制更加透明、合理。牛肉價格的合理化,不僅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實惠,也促使整個產業鏈條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