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章玉貴:美國「產業自強」仍未找對上策

2024-07-22財經

美國政府以關稅為手段的對華經貿霸淩仍在不斷加碼,不久前剛宣布將對含有中國鋼材或鋁的墨西哥出口產品征收關稅,更早時候宣布的對中國電動汽車等商品加征關稅也將於8月1日開始實施。

從時間線來看,美國自特朗普時期開啟對華加征關稅的一系列政策,拜登政府上任後不僅全盤繼承,還進一步動員盟友構築對華關稅壁壘,同時在國內出台更多保護主義政策。部份美國企業也在或被動或主動地按照華盛頓所謂的「去風險」或「中國+N」戰略,進行產業鏈供應鏈重組。美國一些決策精英認為結合美國強化本土制造的相關保護主義措施,短期內就能收獲增強「美國制造」的效應,但事實上卻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他們「謀劃中」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數十年內都不一定能實作,美國盡管仍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和科技等領域掌握著主導權,但以孤立中國為目的而在全球範圍進行產業鏈供應鏈重構,顯然已經遠遠超出美國能力所及,跨國資本以及美國盟伴都很難長期為美國的地緣政治私利和霸權幻夢買單。

事實上,盡管近年來美國以應對「中國經濟挑戰」為由祭出眼花繚亂的一系列政策組合,包括「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去風險」等,但從全球產業發展史來看,中國透過持續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擴大高水平開放而在全球制造業高、中、低三個產業鏈均占有重要地位,這樣的格局有其內生的產業和市場邏輯。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中樞地位還將長時間保持相對穩定,而且後續還將繼續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因此,強行對中美經濟進行「硬脫鉤」,揮動關稅大棒,只會費時耗力並且適得其反,根本不會助推美國制造業競爭力的實質提升。因為事實不斷證明,失去中國市場是包括主要美企在內眾多跨國公司和資本的不可承受之重。而像華盛頓這樣人為制造全球產業與科技分工體系的分裂,只會造成沒有贏家的零和博弈。

美國財長耶倫被美媒認為是拜登政府中頗具經濟學素養的高官之一,盡管她也不時渲染「中國產能過剩」,但卻一再反對「中美脫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真正「懂經濟」的人都該明白,經濟決策必須保持理性和建設性。美國現在試圖霸淩遏壓的,是一個經濟總量接近20萬億美元、擁有「全球最完整產業鏈」的超級經濟體。從全球產業發展與分工演變趨勢來看,無論中美之間的產業鏈分工與合作,還是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中樞,其形成與發展既有全球工業生產和產業格局變遷的周期性與階段性特征,也有周期內的穩定性特征。美國強化本國產業競爭力的上策,不是與中國「脫鉤斷鏈」,而是應與中國在穩定宏觀經濟、應對全球挑戰等方面加強合作,實作兩國經濟互利雙贏。

對中國而言,盡管面臨美方蠻橫遏壓,我們依然在堅守底線安全的同時,以戰略胸襟與全球格局對美加強溝通,增信釋疑,推動雙邊經貿與投資關系基本盤企穩,以大國責任感、底線思維與開放思維探索構建對美有效合作區間和風險管控機制,歡迎包括美企在內的西方跨國企業加大在華投資。

目前來看,推動事實上的對華「精準脫鉤」,構築技術與產業的「高邊疆」,強化「芯片美元」以遏制中國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發展勢頭等,依然是美方短期內的政策執念。但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並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包括加大對核心技術與關鍵產業的研發投資,並在中美戰略博弈中展現出自己的智慧,那麽從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來看,時間還是在中國這一邊。(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