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要說最近這段時間,車市可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拿年輕使用者來說,10年前大家關註的都是提速快不快、操控好不好,然後才是油耗、空間、舒適性……
但隨著新能源銷量壓倒燃油車,加速和操控已經成了車企們的「基操」,年輕使用者往往更關註座艙智不智能,智駕好不好用。
正因如此,車企們除了突破三電技術之外,也在座艙上猛猛堆料。什麽冰箱彩電大沙發,新風系統、多屏娛樂、影院級音響統統安排上,這也讓華為這樣「幫車企造好車」的企業搶先一步,開始交卷。
舉個例子,智界新S7的副駕就有一個4L的雙儲物格精致化妝台、隨變置物台、零重力懸浮座椅,這些都深受不少年輕使用者的喜愛。
那麽,現在的年輕使用者究竟喜歡什麽樣的車?又會因為哪些意想不到的理由被「種草」?
今天,我們就借著103份智界新S7車主調研和深度采訪的結果,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01. 年輕,不止於年輕
從公社這次的調研結果來看,智界新S7車主的平均年齡為30.8歲。其中25-30歲的占比最高,超過了1/3;25歲以下和30-35歲各占20%左右;40歲以上的使用者只占10%。
也就意味著智界新S7的使用者裏有超過半數為Z世代年輕人。
在本份調研問卷裏,關於從什麽途徑了解到的智界新S7,41.58%的使用者是透過自媒體了解到的,39.6%的使用者是透過汽車類相關APP,而35.64%的使用者是透過抖音、微博、小紅書一類的社交平台。
Z世代被稱為「數碼原住民」,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伴隨著社會發展和社交媒體的興起而生的,這也和智界新S7的使用者年齡分布所高度吻合。
這次受訪的103個新S7車主裏,超過一半的使用者已經當上了團隊主管或是總監級別,甚至還有副總裁級別的高管,家庭年收入30-50萬的使用者達34.12%、年收入10-30萬的使用者為44.71%。
而他們對自己的評價裏,高頻出現的詞是「樂觀」、「理性」、「果斷」。
28歲的妮妮,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車主。
和其他使用者比起來,她很早就關註到了智界,新S7上市之後去試了一下,發現確實不錯。
當時她本來想選暖星雲的配色,但沒想到最終卻被碧波青種草了,提了一台智界新S7 Max版。
妮妮提車到現在還不到一周,因為是100度的電池包滿電交車,她說「太經用了,還沒去充過電」,說罷給我發了一張昨晚新鮮出爐的圖,說「這個能耗,感覺很不錯!」
不到200km的裏程、13.7kWh/100km的能耗,確實稱得上優秀。按照這個消耗速度來算,855km的標稱續航實際能跑600多km,上下班兩周充一次電都妥妥夠用。
另外在調研結果裏,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在本次受訪的使用者裏,近70%的使用者為首次購車:
但訂購智界新S7的使用者裏,有45.54%的使用者在購車前曾經對比過小米SU7,24.75%的使用者曾對比過極氪,但也依然有37.62%的使用者在對比BBA。
這也就意味著,包括智界新S7在內的許多新能源車,正在憑借自己的產品力和用車體驗,蠶食著BBA的市場份額。
妮妮就是這樣,當時她拿著三十幾萬預算,本來是想買台奔馳的。但只試駕了一次智界新S7,就立馬改了主意。
對內飾質感有所要求的她,一眼就相中了智界新S7的副駕零重力座椅,這已經不再是最頂配才有的配置了。午休時在車裏小睡一下,用化妝台補個妝,都很方便。
最終促使她下定的也不僅僅是因為內飾,而是科技所帶來的「安全感」——
「雖然還沒來得及體驗更多聯動功能,但目前華為手機聯動車機是很方便的,上車喊小藝也很方便,手不方便亂點的時候喊它就可以。」
(在調研結果中,大部份車主也對小藝給出了比較高的評價)
另外,相比於閨蜜開了兩三年依然「停不好車」的尷尬,智界新S7的自動泊車在很多時候確實解決了像妮妮這種使用者的困擾。
對於妮妮來說,雖然她以前也開過家裏的油車,但對駕駛還是有一些「新手恐懼」在,尤其是在停車的時候,總怕蹭到自己車,更怕蹭到別人的車。
但有了自動泊車之後感覺就不那麽緊張了,去個商場、路邊停車都可以交給它來負責,自己只要關註周圍的環境就行。
比起家裏原本的油車,妮妮感受得到,兩者不僅僅是功能上的差距,還有一種時代感在裏面,這也是新能源和燃油車最大的不同。
02. 華為,不止於華為
從公社這次的調研結果來看,智界S7的使用者分布很廣,但有近40%的使用者都身處一線/新一線城市。確實,一線/新一線城市對於新品牌、新技術的接受程度確實較高,同時也肯定是新品牌在早期會花更多力氣去突破的市場。
而且買智界新S7的使用者,很大一部份確實是沖著華為來的。
無論是智艙還是智駕,華為都堪稱智界的最大賣點之一。
從調研結果來看,華為器材的使用率達到了驚人的98%。其中,88%的車主在用華為手機,55%的車主在用華為手表,就連使用華為耳機的使用者都超過了50%。
華為花粉的比例,也接近80%。
這麽來說,大多數的智界新S7車主和使用者更像是一場「雙向奔赴」。
但這也不絕對——畢竟還有超過20%的使用者,是真沖著產品來的。
來自武漢的小馨,就是這次103份問卷調研裏唯一一份非新S7使用者,也是為數不多並非「花粉」的使用者。
她是去年12.28下定,4月才提車,雖然等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提到車後卻依舊興奮。
作為一個忠實的iOS使用者,她用的是蘋果全家桶,家裏的智能器材選擇的則是小米智能家居,幾乎沒有用過任何華為器材。
但她卻在一次逛商場的「偶遇」中,就立刻下定了一台智界S7!
從調研結果來看,線上下第一次看到並最終選擇智界S7的車主比例高達五分之一。
說到理由,她笑著這麽評價自己:「算是沖動型吧」。
大多數人只試駕了一兩次就直接下定、甚至還有12.94%的使用者一次都沒試駕過就交了錢。
一方面,這代表著武漢使用者對智界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智界新S7的設計這一類第一印象,確實給這台車提供了不少好感加成。
小馨比較喜歡的功能,就是能在回家路上給到她陪伴的 「無麥K歌」。能在獨屬於自己的空間裏想唱就唱,那感覺懂得都懂。
至於聊到智界新款S7,她說她很喜歡新款的方向盤,變圓潤了,車裏很多地方也變成了植絨。如果此時此刻重新做選擇,她一定會選智界新S7。
03. 科技,不止於科技
在小城市裏,通勤可能只要幾公裏、十幾分鐘,再堵車也不過半小時。但對大城市來說,二三十公裏的通勤距離、超過1小時的單程駕駛,幾乎是家常便飯。
在智界新S7車主中,就有接近20%的比例通勤距離超過30公裏:
47.31%的車主一上車就會開啟智駕,偶爾使用或者不用的車主占比只有10%。
可見能夠緩解駕駛疲勞、增強車輛安全性的智駕,當屬智界新S7車主們最喜歡的功能。
車主小馨一般上下班堵車、來電話和自動泊車的時候用的多,智駕中需要主動接管的頻率,她也覺得很低。
她還曾透過影片,給遠在老家黑龍江的媽媽展示過代客泊車。
當時媽媽非常驚訝,還一直給身邊的人看,說「你看現在的車都可以這樣子了!」
為數不多的幾次接管,基本上都是因為武漢快速路上需要躲避偶爾出現的摩托車,因為「給小藝嚇一跳,不過小藝會打一下方向盤避讓,但以防萬一還是接管了」;
另一次,就是在路上遭遇了「幽靈剎車」。
小馨反饋給客服之後,也得到了「將在下一次OTA中解決」的回復。
這種嘗鮮、反饋、幫助企業自糾的態度,既是車主們對智界最大的支持和鼓勵,也是智界常用常新的源頭所在。
04. 智界,不止於新S7
總結下來,不難發現智界新S7的使用者有幾大特點。
平均年齡30.8歲的他們年輕有為,大多數在一線/新一線城市生活,給自己貼上了樂觀、理性、果斷的標簽,也更加樂見新事物的發生。
大部份人的預算在20-30萬元的區間裏,有超70%的使用者是首次購車;但也有人預算超過了30萬、甚至沒有預算,千金難買咱喜歡。
他們之中,有80%的使用者是花粉,其中不乏華為手機/手表/平板/耳機的全家桶使用者;但也有20%的使用者單純被產品力所打動。
智界新S7的造型設計,讓不少人對它「一見鐘情」,甚至沒試駕就定了車,網絡媒體的傳播可謂「功不可沒」。
但在平均20+km的通勤路上,智界新S7的高階智駕和鴻蒙車機,成了這台車的加分項。
如果讓大家給車企的智駕水平排個名,華為排第一,特斯拉第二,小米排第三。
除此之外,小藝小藝、車手互聯、無麥K歌、AEB主動剎車等等,也都是大家非常喜歡的功能。
在用車之後,對於智界的評價詞裏,除了「智能」和「顏值」相關的詞高頻出現之外,安全、運動、舒適、空間也都是高頻詞。
但不難發現,「安全」和「效能」的排名,已經提升到了第四的位置。
智界新S7之所以能在眾多競品中獲得使用者的信任,正和車主們體驗到的一樣:
它的AEB和華為途靈底盤能更好地應對各種路況和突發情況,而這台車在被動安全、電池安全上下的功夫,也都讓人覺得安心、可信賴。在滿意度打分了,車主們給到的平均分達到了8.32分。
寫在最後:一個時代的延續
1909年,亨利·福特在一次會議上發表了著名的「暴論」:
「顧客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任何顏色的汽車,但福特汽車只提供黑色這一種。」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這種大振幅壓縮成本的操作確實讓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卻也在十年後讓福特的市場份額被其他車企所蠶食,最終不得不放棄這一決定。
正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所展示的,在生產力進步、足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之後,市場唯一的走向就是「滿足使用者的個人化需求」。
這場革命,註定會從性格更加鮮明的年輕使用者中掀起。
於是我們看到,強如一線豪華品牌BBA,都在想方設法地用出挑的設計、用科技感更強的座艙來吸引年輕使用者;
而新品牌中無論是先發的蔚小理、還是後發的極氪、小米、智界等等,也都在爭相打造年輕人的科技大玩具。
遙想當年,無論是電腦和手機,在滿足年輕人的諸多需求之後,都已經變成了人們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
而在當下這場汽車行業的巨大變革中,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