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小米自動駕駛測試車首曝!造型亮眼,年輕人的第一台 Mi Car 不遠了

2022-07-08汽車

作者| yy 來源| 極果編輯部

「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我願壓上人生全部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去年3月,小米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彼時,小米CEO雷軍放話,將親內建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現如今,距離小米宣布造車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同時也有很多人開始關心,小米造車到底進展到哪一步了?

近日,汽車博主@德鹵愛開車 曝光了一張疑似小米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的照片,從照片來看,一輛藍色的「小米自動駕駛測試」車正停在路邊疑似進行路測。

從車身造型來看,測試車酷似比亞迪漢,車頂處應該是加裝了激光雷達和巨大的測試器材的固定裝置,從現場圖片中可以看出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偵錯。

另外,從車身下面的噴塗字型可以發現,小米智能駕駛系統可能會命名為「XIAOMI PILOT」,並且將沿用激光雷達掃描技術。

對此網友調侃道:「會不會看了廣告才能啟動」,以及部份表示期待的評論。

按計劃小米的首款車型將會在2024年釋出,看來這回要提前了?

從測試車的車身線條來看,小米很有可能套用了比亞迪漢EV、寶馬5系的車體,對此外界還有許多猜測,小米的首款車型可能是一款主打運動效能的純電動轎車。

根據雷軍此前發起的「你希望小米汽車第一輛車是什麽」的投票來看,有大部份使用者希望首款車是轎車或者SUV,在所有類別中最多。

對此雷軍表示,車型研發的方向與使用者的投票反饋相似,「不是轎車就是SUV,但這個還需要再商量」。

再結合雷軍表示「小米粉絲希望我們做高端」的表態,小米汽車首款量產車型或將打造一款20-30萬元之間的中高端轎車。

從曝光的測試車照片還可以清晰看到小米測試車上方的激光雷達,根據激光雷達的外觀形態,以及之前了解到的與小米合作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大致可以判斷出這是來自禾賽科技的Pandar128激光雷達,Pandar128具備車規級可量產的設計。

Pandar128是目前市場上可買到的唯一一款10Hz對應水平角分辨率做到0.1的360度環視激光雷達,也是唯一一款單回波最大點頻超過3.4M點 / 秒的360度環視激光雷達。

在測試車其他照片中,還可以看到後備箱為測試的儀器和一些數據采集器材,以及大量線束和器材,可見其收集數據量以及運算量之大,車頂和車前邊中網的位置都有很多的網絡攝影機,看起來還是很專業。

綜合目前大部份的訊息來看,目前這款測試車暫時不是小米的原型車,很可能就是小米向比亞迪借了一台車搞測試,後續小米自動駕駛技術首秀,應該會在自己制造的車上。

對於造車,小米一向都是認真的,回顧一下小米的造車歷程,你就會發現這話一點也不假。

繼宣布造車計劃以來,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超預期。2021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00億元。

今年3月,小米2021年業績釋出會上,雷軍透露了小米造車的最新情況: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未來將繼續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拓展研發,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另外,在今年的4月11日,小米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造車基地也開始建設,其中工廠一期將於2023年6月份建成,而工廠二期將在2025年3月份建成,一期、二期工廠的年產量均為15萬輛。

今年6月,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連續公布了多個有過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其中包括了一項「影像處理方法」的專利,主要是透過獲取車輛底部區域的影像,來檢視車輛底部的情況,這樣的好處在於能夠獲得更大的視野範圍,減少視野盲區,有利於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另外,還有一項「自動超車方法」的專利,可以根據車速確定車輛的變道軌跡,從而控制車輛超車。

總的來說,小米汽車從2021年12月至今,已公布了超過20個專利,從自動超車、儲存介質、芯片各個領域應有盡有,看起來小米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距離小米汽車上路現在只差一樣東西——車。

然而對於小米來說,未來造車之路也充滿了困難與挑戰。

目前芯片產能下降有目共睹,而新能源汽車對芯片的需求卻日益增長,甚至傳統燃油車因此減產,那麽對於更加依賴芯片的新能源汽車來說,受到的影響更大。

據不完全統計,小米已經投資了8家國產芯片企業,除了比亞迪半導體排在行業靠前的位置,其余幾家在行業裏並不具備太大的競爭力,所以對於小米來說,芯片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圖源:物聯網▲

另外一個挑戰便是電池短缺的問題了,據了解小米試圖透過投資珠海冠宇、中航鋰電、贛鋒鋰電、蜂巢能源這樣的電池供應商,來緩解電池短缺問題,但並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因為動力電池的產能無法跟上能源汽車增長速度,雖然寧德時代、蜂巢能源、中航鋰電等企業均公布了擴產計劃,但近幾年內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缺電池危機。

所以雖然種種跡象表明,小米目前的確是在腳踏實地在造車,但作為跨界造車的一員,小米造車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不過,雷軍曾直言表示「我們虧得起」。時代在發展,市場需求也在變化,希望小米能夠頂住壓力,早日完成首款量產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