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余承東表示尊界將在 11 月底正式亮相?你有哪些期待?

2024-11-15汽車

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已經是確定的事情了,這個變局的第一階段是新能源化,或者說是能源電池化和動力電動化。

電動汽車顛覆了傳統汽車的定義模式,曾經百萬級豪車專屬的3s級別零百,在新能源時代,二十萬級別的車上都可以標配了。

以及,電池的普及,使得用車成本急劇下降,曾經的經濟性汽車能夠把公裏費用做到5毛已經是極限了,而電動汽車時代,配合家充,這個成本能做到五分錢。

技術普及成為了電車時代的最核心話題,帶來了真正的科技平權。

但,如果反過來,汽車的定位往上呢?在動力性和駕駛成本都不再是體驗核心要素的時候,這場變革的點在哪裏?

電動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然後,汽車智能化來了,然後有了問界M9在50萬+市場的一騎絕塵,不分品牌,不分類別。

問界M9最初的成功,被很多人歸結於華為品牌的變現,歸結於華為核心粉絲的購買力,也就是所謂的「首銷期爆發力」。

然後到今天,在問界M9釋出近一年之後,這台車不僅沒有經歷首銷期之後的跌落,反而越來越火了。

為什麽?

因為智能化的魅力在經過真實使用者感知和大眾傳播之後,真實的產品吸重力在極速擴圈,問界M9某種意義上是一個新的標桿,它所代表的意義在於:

在新能源的能源和動力變革下所實作的汽車行業定義模式的顛覆,在舊有秩序被打破之後,智能化正在成為新秩序建立的核心支柱,而問界M9,充分驗證了這件事兒。

我個人一直在關註鴻蒙智行和華為智駕,包括主動安全,之前也試駕過幾次,理論分析也做了很多,但直到我自己提了R7,真正使用過華為的ADS3.0之後,依然有超出預期的感覺。

很多人說坐電車容易暈車,根本原因在於,電車的極快響應速度下,如果我們對油門的控制不夠順滑,它會直接反映在車子的行駛順滑性上。而車子的頻繁響應,作用在乘客體驗上,就是不夠穩,容易暈。

上次和老婆一起出門,走到半路,她突然問我,你今天開車怎麽這麽穩,一點都不暈了?

我:我開智駕了。

ADS3.0的變道、跟車、超車和減速,極其穩定和合理,包括高速或者城市快車道的匝道變道,它的時機選擇都非常安全且合理。

社會的消費能力是由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

反映在汽車上,就是,百萬級別豪車的銷量表現,本質上並不取決於產品本身,而取決於這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階段,高凈值高預算使用者群體的需求規模。

汽車品牌或者產品,本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水平支撐下的需求滿足,而是創造需求。品牌或者產品之間的競爭,是在這個需求範圍內的競爭。

新能源變革使得更低價位的車有更顯著的體驗優勢,問界M9就是典型代表,這台車在同級別的D級大SUV裏,體驗幾乎就是最好的。

但按照百萬豪車級別的預算需求來說,50多萬還是太便宜了。

實際上,真的有一部份人覺得問界M9太便宜了。

他們原本的購車預算是100萬往上的,但經過實際駕駛之後,發現無論是否考慮預算,M9都是最佳選擇。

我研究生同學,之前在考慮GLS,我給他推薦了問界M9,前段時間我問他體驗如何,他是這麽回答我的:

我們常說一個概念,有些產品是隱藏身份內容的,比如蘋果手機,工薪階層在用,富豪明星也在用;比如之前的特斯拉,年限三十萬和三百萬的人,可能都在開,因為獨特性。

而問界M9,其實也是類似的產品。

而這個現象出現的根本,是當更低價位的產品在需求滿足和科技性上做到了最頂尖的水準之後,人們的預算能力內容被隱藏了。

那麽,是不是這個事兒就這樣了?

以華為手機為例,曾經華為的旗艦機就是P Pro和Mate Pro,頂配也就七八千,喜歡華為手機的朋友,最多也就花這麽多的錢去買。

但之後的Mate RS、Mate X系列折疊屏,到Mate XT,這種被隱藏的需求水平,又被充分釋放出來了。

Mate XT剛出來的時候,溢價到了四五萬,這說明,預算四五萬去買手機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過去沒有合適的產品出現,這個需求被隱藏了。

說完基本的理論,我們可以聊尊界了。

我們到底該怎麽去理解尊界?

其實核心就是兩件事兒:

第一、在汽車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兩大核心驅動力下,傳統汽車定義模式正在解體和新的定義模式重構,豪車領域同樣不會例外。

第二、智能汽車時代的豪車重定義是必然發生的事情,而這件事兒上,華為是最前沿的探索者。

我覺得如果你體驗過智駕,一定會認可這是行業的未來;而如果你體驗過各家的智駕,也一定會認可,華為就是現階段至少國內市場的number1,獨一檔的那種。

這部份,我覺得一定會是接下來所有的高端車最核心的價值所在,無關品牌,無關價位。

有人說,智能駕駛是必然發生的事情,所以這部份無法成為品牌的護城河和高端化的內核。

這個言論就如同:

你站在07年的節點上,說智能機時代一定會到來,所以智能化無法成為手機高端化的核心支柱。

而正在今天這個節點我們再去看,智能電話時代是真正到來了,所有的產品都實作了功能的智能化,和流動互聯網基礎功能的滿足,但品牌就是分三六九等的,而體驗,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大家都能流暢,可怎麽才能做到絲滑流暢呢?大家都能實作智能化互動,可怎麽實作更加自然合理和舒適的互動呢?

之所以我喜歡用手機去類比汽車,是因為手機真正做過了這樣一個類似的變局過程,且充分驗證了很多的事情。

華為掌握了汽車智能化時代最核心的技術和體驗點,且在真正實作了行業領先,且是大振幅的領先之後,那麽在百萬以上的豪華市場,華為其實就是掌握了最核心的入場券。

從這個角度,華為做尊界,是水到渠成的。

而現在,尊界真正需要回答的其實是, 智駕體驗普及到所有鴻蒙智行之後,汽車分級怎麽去體現

我覺得是兩部份:

一個是傳統好車的定義模式下,依然值得借鑒的部份;另一個則是智能化發展過程中,最前沿技術裏那些需要足夠的成本支撐才能夠實作的技術能力。

傳統汽車裏值得充分借鑒的,我覺得是三點,造型、空間,以及內飾,這三者所營造的是舒適感和儀式感,而恰恰,對於百萬級別的商務大轎車來說,這種獨特性和儀式感,是非常核心的要素。

頂級餐廳所追求的食材、廚藝和環境,它所滿足的恰恰是營養價值和能量補充之外的儀式感和獨特性,內核其實是相同的。

而這部份的滿足,會是尊界區分於其他鴻蒙智行車輛之外的第一個關鍵點。

第二個關鍵點,是智能化加持下汽車的基礎素質的躍升,比如底盤的舒適性,比如空間的合理性,比如乘坐的平順性,等等。

第三個關鍵點,服務的打造。

尊界的第一台車選擇的是大轎車,這其實不難理解,實際上我們所熟悉的,保時捷、邁巴哈、賓利或者勞斯萊斯,轎車的存在感某種意義上是在SUV之上的,更高於MPV。

本質上SUV我們可以稱之為多功能車,而MPV則更進一步強調功能性,一台車滿足所有,在實用性上,是高於轎車的。

但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越是高端,越會從實用性的框架裏跳脫出來,做專註性。

跑車就是跑車,行政大轎車就是行政大轎車,產品本質是取舍的藝術,越是專註的產品,取舍越會做得更為極致,一台產品全都要某種意義上應對的其實就是預算不足。

當然,舊有秩序的解體和新秩序的重構,它需要一個過程,正確的方向一定是大量的試錯之後得到的。

華為本質上是工程學的極致,但絕對不是神學,沒有冥冥中的註定。

未來方向是明確的,到通往未來的道路需要不斷的探索。

今天大家對問界M9或者問界新M7已經非常熟悉了,但如果我們真正靜下心去看,華為的鴻蒙智行真正爆發的起點——問界新M7,至今也不過堪堪一年的時間。

尊界的第一台大轎車是不是一定能成,現在無法下結論。

我們需要去看華為在這台車上,怎麽去重新定義豪華,包括產品設計、包括智能化,也包括服務和品牌塑造,等等。

但有一點,在未來,華為一定是汽車高端化的典型代表和路標性的存在,以及,如果中國自主品牌裏能夠誕生真正的世界級頂級豪華汽車品牌,尊界一定會是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