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銷量雪崩,裁員關廠,百年歐洲汽車發生了什麽?

2024-09-11汽車

歐洲汽車工業正在經歷一場雪崩。

歐洲汽車工業的重鎮德國,德國汽車市場8月下跌了27.8%,其中純電動車的銷量更是暴跌了68.8%。

8月的法國市場,新車銷量同比下跌24.3%。今年前8個月,法國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為16.8%,雖然高於歐盟整體水平,但低於3月底的18%。說明自二季度以來,法國電動汽車的份額就在逐月走低。

歐洲第三大汽車市場意大利,8月新車銷量同比下降了13.37%。

另一個新能源滲透率較高的國家瑞典,整體市場年初至今銷量下降14,118輛,這都是由於BEV銷量下降,而且目前看來並沒有緩解的跡象。

從整體市場表現來看,上個月電動汽車在歐洲汽車總銷量中的占比降至13.6%,低於去年同期的14.5%。即便是特斯拉這種電動汽車的領頭羊,今年1-7月在歐洲的銷量也下降了12%。

與此同時,燃油車的銷量下降了8.4%,柴油車的銷量下降了11%,顯示出傳統燃油車市場也在經歷轉型的壓力。

往大方面說,銷量下跌的背後,是經濟復蘇並未如預期般強勁,消費者的購車信心受到制約;往微觀方面看,純電車增長遲滯,是拖累大盤的最大因素。

看完市場,再來看行業。

歐洲汽車的根源在德國,德國的核心看大眾。但是現在的大眾,可能正在經歷一場百年危機。

自1937年成立以來,大眾首次宣布關閉其位於德國本土的工廠,並試圖終止與工會的就業保障協定。

揭示了問題嚴重性,高昂的成本、低迷的需求和難以解決的軟件問題,迫使大眾做出最困難的決定。從零件廠到周邊的麪包店甚至是清潔工,都是影響範圍。

關閉工廠,預示著將有數千工作崗位的流失,對德國工人階級造成沈重打擊。關閉一座三千名員工的工廠,遠比裁撤三千名員工更復雜,這涉及到布魯塞爾這座城市的經濟沖擊,甚至還觸動著整個國家的經濟神經。10月底,代表工人利益的工會將會與大眾集團談判,屆時超過50萬名工人可能會參與罷工。

除了大環境的因素外,大眾全球產能與實際銷量之間的差距,加之在電動化轉型上的巨額投入,都迫使大眾不得不重新審視其生產布局和戰略規劃,做出「壯士斷腕」的決定。

意大利的驕傲,歐洲的第二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集團,別說支撐起歐洲了,就連意大利本國的汽車產業就救不了。

據Stellantis披露財報,其2024上半年凈營收為850.2億歐元,同比下降14%;凈利潤為56.5億歐元,同比下降48%,業績表現顯著低於市場預期。

「降本大師」唐唯實拿出了一套組合拳,不僅裁員,而且已經在考慮為旗下的意大利品牌安排「出路」。唐唯實對內雖未「點名道姓」,指出哪些品牌有被關停或被「雪藏」風險,但也坦言「集團不能再承受那些不賺錢的品牌」。

最近兩個月,業內盛傳某些意大利豪華品牌正在尋求中國買家,並且似乎已經實際的探討可行性階段。意大利政府也在出面喊話中國車企,希望能夠在意建廠,拉動本地產業的發展。

同樣感受到電動化轉型帶來的壓力的,還有奔馳、寶馬、沃爾沃等歐洲品牌,它們雖然沒有如大眾關廠、Stellantis賣品牌的地步,但紛紛宣布推遲或取消原定的電動化目標。

曾經的零部件巨頭也在裁員和申請破產,采埃孚裁員11000-14000人,大陸集團裁員7150人,博世裁員1200人…

這已經反映了整個歐洲汽車行業在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但是歐盟似乎並沒有因為歐洲汽車行業面臨的這些困難,而放棄原定的碳中和計劃。

前不久,雷諾 CEO 盧卡·德梅奧透露,電動汽車需求放緩致歐洲汽車行業或面臨 150 億歐元(約合174億美元)碳排放罰款。德梅奧直言:「電動汽車目前增長速度僅為實作不支付罰款目標所需速度的一半。

而2025年之後,歐洲還將迎來更嚴格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目標。

所以,現在歐洲汽車行業面臨的情況幾乎是一個無解的死局。向電動化快速轉型,面臨的是需求低迷、銷量下滑、利潤下滑甚至虧損,還會引發社會就業問題;不轉型,哪怕是轉型慢了,每年還要接受巨額的碳排放罰款。

與中國新能源的蒸蒸日上相比,百年歐洲汽車工業正在渡劫。

那些已有百年歷史的國際大廠的興衰,更像是全球整個汽車行業轉型期的一個縮影,轉型的結果將由時間來驗證。(文/優視汽車 老炮)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一並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