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為什麽年薪二十至四十萬的人很少開奔馳寶馬?

2018-09-12汽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它提出的時間是 2014 年,題主問,為什麽年薪 20-40 萬的人不花 30 萬買奔馳寶馬?

然後下面的大部份回答都在講「有錢就該買房」的道理。

這部份聲音顯然沒錯,特別是在 2017 年以前,上車就是硬道理。

但也可以說,就是這樣的輿論情緒,將許老板帶向了今天的結局。

以及,當年說買奔馳寶馬 = 裝逼 = 沒必要的這些人,可能不會想到,近 10 年後的今天,地產市場開始雪崩,這兩年買了房的人,也並不幸福。

而 30 萬的豪華 B 級車,已經成為中國新一代中產家庭的一個符號性消費。

奔馳在中國的銷量,從 2014 年的 28 萬,增長到 2022 年的 75 萬;寶馬則是從 45 萬增長到 66 萬。

可以說我認識的所有拿 20-40 萬年薪的 90 後,都會考慮買一輛 BBA,畢竟奔馳寶馬不會爛尾。

包括從 Tesla 到蔚小理,那些討論熱度最高的明星車型,都是在以 34C 作為對標基準,爭奪這塊市場。

-

今年做媒體行業的朋友聊天,大家的基本共識是,這兩年,只剩車廠,還有投放預算了。

也不難理解,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就是圍繞買大件展開的。不買房了,第一個消費備選就是買車。

如果說上一代中國中產家庭的奮鬥主旋律是買房,擁有一個自己的家。

今天的中產家庭,奮鬥買房已經沒意義了。要麽是奮鬥也買不起,就算咬著牙買了,也吃不到增值的紅利,只剩無可奈何的負擔。

所以他們改善生活的願景就切換到,買個更舒適的大車,周末拉上全家,去山姆塞一車吃的,去露營、燒烤,小長假開車去周邊小城市旅行,以及自駕新疆、西藏。

最迅速、精準洞悉這一變化的,就是理想,現在已經月銷 4 萬了。

-

所以我想說的是,地產塌房,壓力在杠桿上。

炒房的,背房貸的朋友,地產商和地方國資,是最難的,基本已經都繃不住了。

對於無貸,有自住房的朋友,包括中央,其實沒什麽壓力,甚至能吃到一點鯨落後的紅利。

一個長期產能過剩而不是需求過剩的社會,繩子崩斷當然會帶來沖擊,但松開了,就有生長的空間。

今年你會發現,汽車銷售不錯;演出、旅遊,也有一波反彈;餐飲、零售其實也在恢復,就連我的健身房、遊泳館,人都多了很多。

比較苦的,可能是這兩年學大工科,包括一些文科的小朋友。

以前這些專業都是或多或少捆綁在房地產的列車上,直接掛鉤的如土木、工程機械,間接捆綁的也包括法律、財會,甚至是老師,都會受到沖擊。

所以這幾年,你會發現,去一個普通大學學這些專業,最終可能還不如學個理發、廚師,幹服務業,出路會好得多。

這就是時代的潮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