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6/90c8d23658f6982a8aeba9fe27123a9a.webp)
作為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三家中第一家盈利的理想,近期頻頻「吃書」。
先是宣布今年推出純電車型的計劃取消,隨後修改了年銷量目標,原定80萬輛改為48萬輛,近日更是把開掉的員工又召回來上班。
面對眾多負面,截至6月6日收盤,理想股價報收19.80美元,再跌1.39%,理想股價在年內跌幅達45%,或成為新能源車企中跌幅最慘的一家。同期比亞迪年內股價漲20%,特斯拉年內股價下跌30.4%,蔚來股價下跌44%,小鵬跌幅為42%,截至6月6日收盤,特斯拉的市值為5675億美元,蔚來為102.5億美元,小鵬為78.98億美元,比亞迪為6939億元,理想總市值為210.4億美元。而2023年8月,理想的市值一度高達506億美元,十個月的時間,理想市值蒸發了近300億美元。
MEGA或是理想自推出新車以來最為失敗的一款車型,理想此前對 MEGA 的銷量預期是能達到月銷6000-8000輛,並在此基礎上於今年下半年順勢推出純電 SUV車型。據懂車帝公開數據顯示MEGA 3月僅售出3229輛,4月則只有1145輛,位列258位元,銷量排名下滑了112位元。
5月理想總計銷量為3.5萬輛,但MEGA具體銷量並未公布,但以5月第二周MEGA 141輛的銷量來看,5月銷量可能進一步下跌,但是理想沒有公布銷售數據。據【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顯示理想MEGA最近一月的銷量僅為671輛。
![](https://img.jasve.com/2024-6/f9caf84d079c808cceb675af9a5019f8.webp)
近期的理想從陷入網暴開始,就陷入風口浪尖之中,裁員風波再加上近日下調的年銷量目標,都引發投資者的極大不安,3月至今股價已經幾乎腰斬,5月31至今一波連跌,也直接顯示出資本市場的信心不足。
從年盈利118億元,到裁員近6000人,又到更改年度目標,短短半年時間,理想像是坐上了過山車,沖到過高點,也跌入過低谷,現在的理想到底怎麽了?
裁員和召回就在一瞬間
據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理想裁員達5600人,五一節前後理想對員工進行人員最佳化,整體最佳化比例超過18%。 據2023年財報顯示,理想汽車近3.16萬人,同比增長63%。按照最佳化比例來計算,這輪最佳化涉及超過5600人。 其中銷售服務營運部門最佳化超過400人,招聘部門從原來的200多人縮減至40至50人,智駕團隊會縮減至1000人以內。2023年,理想汽車員工總薪酬超過121億元,人均薪酬超過38萬,而裁員超過18%,能大約節省超過21億元。
據悉理想裁員的賠償標準是N+1,以2023年財報顯示的薪酬支出和員工總數來計算,2023年理想員工人均薪酬為38.4萬元,平均月薪3.2萬元,N+1意味著被裁員工每人最低可能領取的賠償為3.2萬元+N,以平均N=1計算,被裁員工的賠償標準人均或大於6.4萬元。同樣以裁員5600人計算,裁員所支出的成本應大於3.6億元。
如果屬於正常的員工最佳化,也有媒體和網友認為是李想有憂患意識,在2023年盈利117億元的情況下還要降低成本,屬於有遠見的管理者。但很快這一觀點被打臉,在裁員不足一個月後,理想宣布「撤回」部份裁員。有內部人員證實,測試部門已有人接到通知被召回, 「理想裁員裁到大動脈了,內部研發測試主力全部被幹掉,現在開發停滯,測試只靠少量低成本外協。」
據【界面新聞】報道,理想測試端已經有被裁員工接到通知被召回。至於召回規模和比例,目前尚不清楚。是召回已經完成裁員的還是尚未完成裁員的,理想方面也未披露,不過據【界面新聞】透露此前協商的賠償金尚未發放,後續這部份補償將不會提供給被召回人員。涉及員工的合約將直接延續。這就形成一個BUG,如果是召回已經完成裁員的員工,原先的賠償金是否要收回?
資深人力資源高培表示,裁員再召回只能說明理想意識到裁員裁錯了,而進行的不得已糾錯,但一旦完成裁員,再召回,就屬於重新簽訂的勞務合約,無權要求此前拿到賠償金的員工退還,至於沒有完成賠償金發放的,就被理想「鉆了空子」,但同時也存在想召回的員工已經在裁員後重新就業而難以召回的情況,甚至也會引發召回員工的不滿,會被認為缺乏尊重。
「裁員和復員,牽扯到賠償金的賠付,理想這樣一進一出,將會增加大量的用人成本,也會讓員工的忠誠度降低,召回被裁員工,也屬於業內較為罕見,可見理想也確實因為裁員傷筋動骨了,不然應該不會這麽快就反悔了。」高培認為此事給理想必定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對李想的個人形象帶來不可逆的損傷,尤其是在車企都在打造創始人超級IP的情況下,損失不可估量。
網傳理想要求被召回員工退賠償金,工齡延續重新簽合約,有網友認為或像「不平等條約」,被裁員工像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理想的做法也被眾多網友吐槽「套路深」。
銷量目標一調再調
在理想宣布把銷量目標降至48萬之前,【21世紀經濟】曾披露,理想在3月曾把原來的銷量目標由65萬輛至80萬輛下調至56萬輛至64萬輛。
一季度理想的銷量看似不錯。共計交付8.04萬輛新車,同比增長52.9%。增長歸增長,但要實作銷售目標任務卻還遠遠不夠,一季度已經過去一年的1/4,卻只完成目標銷量的1/10,如果以此銷量來看,甚至可能會不及去年37.6萬輛的銷量。
在2024年前4個月,理想總計交付10.62萬輛,一年1/3的時間,卻也只完成約1/8的銷售目標任務,原先的目標任務成為不可能完成的「目標」,理想將目標任務下調,也是比較務實的做法。但讓市場沒有想到的是,理想會接二連三的下調銷量目標,80萬輛難以完成,直接下調到48萬輛,幾乎腰斬。
其實理想在5月初的裁員就是已經暗示了銷量目標的可能下調,相應人員配置的縮減後,還要完成既定的銷量目標並不現實。畢竟理想此前人均產出值已經在眾多造車新勢力中高居榜首。BT財經以造車新勢力2023年總營收和實際員工總數,統計出的人均產出值,理想高達392萬元。蔚來和小鵬人均產值則分別只有169萬元和226萬元,已經被理想超出一大截。 值得一提的是新勢力後起之秀的極氪人均產值相對較高,達311萬元,和理想一樣,人均產值都超過300萬元。而理想是2023年員工增幅最高的一家,2023年員工增幅達63%,遙遙領先其他三家造車新勢力。
![](https://img.jasve.com/2024-6/2b4d676d330867927bd79fc6f7367487.webp)
前四個月,理想只完成了第一次下調後的年度目標的20%。 即便是下調了目標任務,也依然很難完成,因為這意味著接下來的8個月裏,理想要靠在售的5款車平均月銷達到5.4萬台以上才能完成這一目標。 從前4個月理想的銷量來看,雖然依然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一,卻離5.4萬輛有很遠距離。
MEGA車型已經被李想承認為「失敗」的車型,從4月和5月的銷量來看,基本維持在1000輛左右,且還呈現銷量不斷下滑的趨勢,這款車年內貢獻的銷量或微不足道,銷量目標只能依靠L7、8、9三款車,且需要月平均超過3萬輛,才有可能完成,今年前3個月這三款車總計銷量分別是3.1萬台、2萬台、2.5萬台,距離3萬還有一定距離。而在2023年12月這三款車已經突破了5萬月銷量。4月理想L7的銷量為10666輛,L9銷量為6560輛,L8銷量為5035輛,三款車總計銷量為22261輛。4月總計銷量2.58萬輛,好在理想5月銷量突破了3萬輛,達3.5萬輛。
![](https://img.jasve.com/2024-6/f593da081b68c9e48d7fe5512406cafd.webp)
前5個月,理想的總銷量約14.1萬輛,相比2023年37.6萬輛的銷量,理想在前5個月的表現未達預期,馬上就要年內時間過半,銷量距離最新一次下調的目標任務48萬輛,依然有34萬輛的差距。以剩下7個月的時間計算,每月銷量約5萬輛,而自2023年12月後理想銷量就再沒突破過5萬輛。
或許價格更低的L6將是理想的救命稻草,也是理想打贏價格戰的希望。 4月中旬,理想L6上市,起售價僅為24.98萬元,相比此前車型,這款車的售價明顯低很多,在五一期間,理想又推出1萬元的限時權益,這讓理想L6半個月內就拿下了4.1萬輛的訂單。但理想這個價格的車型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問界、小米、極氪都是理想L6的競爭對手。理想L6在5月初的訂單是可退的訂單,最終銷量如何還需觀察。
凈利潤下滑36% 凈利率腰斬
理想2024年一季度財報數據看似還不錯,畢竟營收256.3億元,增長了36.4%。但增收不增利才是李想頭疼的事。一季度理想凈利潤為5.926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9.297億元,下滑了36.26%。
![](https://img.jasve.com/2024-6/fcf92844d22894ec5b9e1f07c79ec60d.webp)
要知道此前4個季度,理想的凈利潤增幅是驚人的,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理想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8655.75%、471.08%、272.11%和2102.12%。從此前連續4個季度的凈利潤高增長,一下降為負增長,可能讓很多投資者措手不及。
讓投資者擔憂的是理想凈利率的大幅下滑。一季度理想的銷售毛利率為20.61%,雖然相比2023年第四季度的23.45%有較大振幅的下滑,但相比去年同期的20.39%還有小幅上漲,不過凈利率卻由去年同期的4.97%降至2.31%,腰斬有余。
2023年,理想以22.20%的銷售毛利率成為全球新能源車企中最高的一家,高於特斯拉的18.25%和比亞迪的20.21%,在全球唯三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中位居第一。 2022年理想的銷售毛利率為19.41%,2023年提升了2.79個百分點。
但今年一季度,理想的毛利率被比亞迪超越。 一季度,比亞迪的毛利率達21.88%,而理想的毛利率為20.69%,特斯拉的毛利率為17.35%,曾經毛利率最高的特斯拉已經降至三家最低。和理想毛利率微升凈利率大幅下滑不同,比亞迪的毛利率同比提升了3.98個百分點,凈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3.64%提升至3.82%。而2023年理想的凈利率為9.53%,比亞迪的凈利率只有5.20%,僅僅一個季度,比亞迪就完成了凈利率上的反超。
投資人史保剛對理想凈利率的下滑並不意外,「高端車型是提升凈利率的關鍵,但理想MEGA表現遠不及預期,而比亞迪仰望的表現又遠超預期,年初各車企之間大打價格戰,為搶占市場占有率,不得不大幅降價,降價必然導致凈利率降低,強如特斯拉,在價格戰面前都創下凈利率的新低。雖然大企業糾錯是正常的,但從這方面來說,李想或有亂了陣腳的感覺。」
從原先最被看衰,到最先盈利,又到最先亂了陣腳,理想反轉得有點快。MEGA或是李想的理想之作,卻也成為他近幾年的最大「敗筆」,5月下旬,眾多機構對理想評級進行下調,說明李想近期的作為或並不太明智。但這次敢於「吃書」召回員工,也說明李想敢於糾錯,這點上看,李想對於變革的決心是堅定的。
作 者 | 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