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現在的電動車市場是非常卷的。我形容了一下,目前就像是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傳統品牌、新勢力、外資品牌都在混戰,車型多,品牌也多,每個月都會有新品牌出來,都在搶別人的地盤,占自己的領地。
反映到車上,也是卷,卷價格,堆硬件,卷座椅舒適度,卷有多少螢幕,然而都是一些消費者看得見的地方。但是很奇怪,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倒是沒見到有廠家在看不見的地方卷。
在看不見的地方卷
哪些是看不見的地方,比如安全,環保這種東西你是肉眼看不到的。
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發力,所帶來的【收益很少但是很重要】,因為一台車可能開到報廢也用不上這些,只要不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你就感知不到,但是如果廠家有實力和良心,他就能在關鍵時刻救你一命。
比如向來把安全寫進基因裏的沃爾沃,很早就是行業內配備安全氣囊和氣簾最多的車企,但是這些配置消費者平時也感知不到。當然消費者也不希望能用上,但是他卻能在關鍵時刻起大作用,這就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卷】。
再比如環保理念,環保體現在內飾座椅所用的材質上,有些座椅材質差,無色無味的有機揮發物損害家人,特別是小孩的健康,你很難舉證,傷人於無形。但是在沃爾沃EX90上,用到的就是Nordico環保材料,有機揮發物VOC遠低於行業標準,這也是【默默】的在增配。
再說到安全, 電池安全,碰撞安全,主動安全 是一輛車的三大安全。
碰撞安全 屬於被動安全範疇,主要體現在車身剛性結構和材料,有些廠家還會發生碰撞斷A柱的情況發生,這就屬於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省錢了。
電池安全 是電動車 最最重要 的內容,沒有之一。電池安全涉及到電池包的結構,設計,和電池管理系統了。電池安全之所以重要,因為電池包從開始冒煙到自燃到擴散,留給人逃生的時間非常短!作為消費者是沒有能力辨別電池包是否安全,只能靠廠家的良心和水平,因此選車一定要看廠家的技術實力和口碑!
最後是 主動安全 ,隨著智能化的普及,主動安全也不再是傳統的AEB防碰撞這種功能了。現階段智能化會讓主動安全的範疇變得越來越寬,比如車內能夠透過監測駕駛員的疲勞程度預知駕駛風險;透過網絡攝影機和雷達傳感器融合辨識前方危險,以提醒駕駛員安全駕駛或者幫助駕駛員剎車等。
【主動安全】在智能駕駛時代更加重要,但是容易被忽視,何出此言?
智能電動車往往都有輔助駕駛功能,一旦把車交給軟件系統來駕駛,就存在系統性的安全風險,比如輔助駕駛突然加速,看不到前面的障礙物而撞上去, 這都是因為多了【智能輔助駕駛】功能而產生的額外安全風險 。智能駕駛好使的前提是保證足夠的【安全】,但是很多時候一些廠商為了優先保證實作功能,而采取激進的做法,將駕駛員置於危險之中。
那麽如何透過智能化手段保證駕駛安全呢?下面我從我的工程經驗來聊聊。
智能駕駛如何保證安全
我們人類開車預知危險其實很簡單,第一是看到危險,第二就是采取動作,而大部份事故的發生在於【沒看到危險】。
智能駕駛也是一樣,開啟智能駕駛後發生的很多事故也是因為 【沒看到危險】, 或者 【看到了不認識 】。比如最近很火的一件事,某車企的智能駕駛將墓碑當作人,以及去年有些車開啟輔助駕駛後直接撞到工程車,或者撞上白色的大卡車,這些其實都是【看到了不認識】的案例。
這些案例透露的本質,通俗的講就是感知能力不行,而根本原因就是【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沒做好。
(1)何為多傳感器融合感知?
在我們的汽車上有多個傳感器,網絡攝影機,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這些種類繁多的傳感器各有各的優勢,當然也是各有各的缺點。比如網絡攝影機就像眼睛能看到前方物體大小和形狀,但是容易受到霧霾等能見度不高天氣的影響;而激光雷達抗幹擾能力強,晚上也能工作,但是全天候能力又不如毫米波雷達。
所以我們在做智能駕駛的感知時,需要把這三種傳感器采回來的資訊做一個融合,取長補短,實作資訊的互補,以判斷前方有沒有障礙物,什麽障礙物。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我們在買蘋果的時候,如何判斷一個蘋果的好壞?
首先我們會先看看這個蘋果的大小,顏色等外觀資訊,然後用手去觸摸感受一下蘋果的質感,最後用鼻子去聞聞蘋果香不香,有沒有腐爛的味道,大腦會結合眼睛,手,鼻子過來的三種資訊,判斷這個蘋果值不值得買。這裏的眼睛,手,鼻子就是三種 傳感器 ,大腦做的就是【多傳感器融合感知】。
這裏【多傳感器融合感知】前提是眼睛、手、鼻子好使,然後就是腦子好使,但凡有一個不好使就會買到爛蘋果,比如我 。
業內做多傳感器融合感知做的比較好的有一些但不多,國內有小鵬,外資企業則有沃爾沃,特斯拉這種,小鵬和特斯拉說過了,這裏著重介紹一下新鮮的沃爾沃。
(2)沃爾沃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技術之硬件
多傳感器融合感知首要前提是硬件給力,如沃爾沃搭載在EX90上的Luminar激光雷達。
這個號稱是地表最強的激光雷達,有著行業最遠的探測距離600米,障礙物越早發現越好,系統和人才有足夠的時間作出反應;這個激光雷達即使在夜晚也能看到250米外的行人,提供預警資訊給系統和駕駛員,必要時采取避讓措施,提高駕駛安全。
其次是EX90上搭載的NVIDA DRIVE Orin X高算力芯片,提供高達254TOPS(每秒萬億次操作)的計算能力,以此來保證資訊處理的速度,準確性。其他的感知硬件還有8個網絡攝影機,4個毫米波雷達,每一個傳感器都能各取所長,發揮自己優勢感知周圍環境。
對於消費者來說,網絡攝影機雷達等傳感器效能越好,汽車就越能容易的探測到障礙物 ,不會像下圖一樣在大白天看不到前方停著的車,是汽車整體安全性的下限,那麽安全的上限在哪?
(3)沃爾沃多傳感器融合之演算法
而沃爾沃的多傳感器感知演算法屬於他們的獨門秘籍,名曰 Zenseact感知融合演算法 ,也會出現再EX90上。Zenseact是沃爾沃旗下專註於自動駕駛軟件開發的軟件演算法類公司, 沃爾沃也是行業內為數不多,能夠實作自動駕駛全棧自研的豪車品牌 。
這套Zenseact感知演算法能夠在EX90的高算力芯片上,將網絡攝影機,雷達傳輸過來的資訊做一個結合,基於沃爾沃積累了將近50年,幾萬輛真實的碰撞數據庫,帶入進行AI演算法訓練,以提高演算法的準確性,反映到車上就是沃爾沃EX90的感知能力達到第一梯隊水平,無論是在什麽天氣, 面對何種障礙物都能夠及時,正確感知到,以提高智能駕駛的安全性 。
上面所說的EX90在硬件和演算法上的優勢,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安全的保障,能夠無形中,保護乘員的安全。
那麽問題來了,業內做自動駕駛開發的公司有很多,但是為什麽把感知融合做好的公司不多?
我認為除了全棧自研的演算法能力,還有一點就是 先進的電子電氣架構 ,比如沃爾沃EX90,特斯拉使用的就是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而其他廠家甚至還在使用分布式架構。
沃爾沃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先進的電子電氣架構是實作一切智能安全技術的前提。如果說把車內的網絡攝影機,雷達,高算力芯片比作【家具家電】的話,那麽室內的【裝修設計布局】則是電子電氣架構。雖然使用好的家具家電能夠提高生活品質,但是合理,精美的室內設計卻能大大提高幸福感。
(1)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能持續前進演化
好的裝修設計會考慮到未來可能的生活方式:插座,水龍頭布置,將要支持什麽樣的家電家具 。比如即使我現在不買洗碗機,但是我在房屋設計之初就為洗碗機預留了空間水路電路,並且甚至考慮到了能支持不同型號的洗碗機,類似的例子很多,這就是先進的電子電氣架構的好處。沃爾沃EX90使用的就是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這種架構能夠為將來的智能化留足空間,能夠持續前進演化。
對於消費者來說,現在的技術可能2-3年後就落伍了,為了讓EX90的使用者能夠一直享受到最先進的智能化科技,就必須考慮到技術的叠代速度,比如沃爾沃從2021年初以來,OTA無線升級總量就突破100萬次。
(2)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能讓每個硬件發揮最大作用
智能化並不是看誰硬件多,關鍵還是要【融合】。比如在裝修時發現,空有西門子洗碗機,卻發現水路沒留好,結果只能湊合用;明明是大功率空調,插座卻只支持1kW,白搭。
沃爾沃的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以其合理的布局,支持多種硬件,以及演算法和硬件的融會貫通,不會讓硬件的算力浪費一分。 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同樣的的硬件器材,卻能實作比分布式架構更好的智能化效果。
舉個例子,基於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的EX90,能夠將網絡攝影機,多種雷達過來的資訊做融合,實作更好的AEB預警感知,幫助沃爾沃的車更加安全。
總而言之,沃爾沃是目前行業內唯二實作了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的企業,既是實力的象征,也是為了智能化更徹底,讓沃爾沃依舊能在智能時代提供最安全的駕駛保障。
結語—什麽是新時代電動車的護城河
在電動車時代,我一直在思考,什麽是一個品牌的護城河?
由於電動車廠商電池大部份外購且電池區別不大,多合一電驅系統門檻也不高,舒適性配置如座椅、大屏等都不足以構成一個車企的核心競爭力,這些東西甚至不需要三年就能夠學會。
那麽電動車品牌與品牌之間的護城河,差異化,就落在了智能科技,安全性等這些門檻高,需要長期積累的效能,以及穩健的體系力上。
現在有些車型看似競爭力很高,但都是靠堆配置,堆物料來低價競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欠缺,更沒有積累出自己品牌的護城河,也沒有品牌建設的理念,這種風光都是短暫的,我認為在3年內一大批明星車型都會因為成本問題而淘汰,而建立起穩定品牌特質,有自己護城河的車企隨著厚積薄發,他們會的東西,新勢力可能十年都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