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研發,好久沒寫安全碰撞方面的內容了。
直接給結論:
1)車大, 對安全有利
指的是SUV這種(不是巴士),單個成員擁有空間大,在撞擊中,車身四周都有更多潰縮空間,對安全有幫助。
IIHS有一項測碰評估標準就是計算B柱潰縮變形後,距離座椅中線位置的值,這個值越大,越安全,下圖XT6的。
因此有些車型,刻意放棄了座椅中間過道、也要保住到兩側B柱的距離,但給了乘客車身大,空間小的錯覺。
2)車重, 對安全不利的情況更多
因此一些純電車型動輒2.6噸+,追了泥頭車後會很嚴重,但好在純電沒有發動機擠占車內空間,因此 有足夠安全空間給乘客,下圖事故中乘客毫發無傷——這是電車的安全優勢。
(話說,貌似我能get到EM90為什麽只有單電機的邏輯了…但價格麽,我也在等官方科普)
但是對於一些混動車,最重的達到了3.5噸,而且大部份重量都是發動機,電機,電池和各種功能件,因此對車艙內的安全空間就有影響了,如果車輛在硬石上翻滾或者追尾泥頭車,那麽發動機和多個電機侵入座艙的風險就會相應提高。
(U8建議可以公布下ABC柱的材料和層數,至少都是雙層phs鋼才合理)
3)額外給一點方向——車高, 對安全有幫助
雖然車高對高速激烈駕駛不利,車高底盤高,車輛重心高,但碰撞中對於底盤低的車有絕對優勢。
在側碰中,底盤門檻兒梁可以參與吸能不讓B柱單獨承受,此前某車企某車型在側面撞擊發生前會利用主動懸架,瞬間擡高一側底盤的應對撞擊的原理如出一轍。
綜如果極端可以追求安全(不顧路上其他車輛死活的話…),差不多長下面這台的樣子,且四座車才最安全(玩笑)。
實際在IIHS曾經做過的統計中,也是小車/緊湊車為首(可見冗余空間最重要),以及一些大馬力「難以駕馭」的車型(如今一些高效能電車起步瞬間馬力大也有同樣問題)。
當然MVP改成核心區域變單座也行…
真有車企這麽幹,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