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辦法最快:1開窗通風 2閉氣
我覺得大家在意的異味,指的是跟車出廠的 有害的異味 。
這裏不討論 打翻奶茶、老鼠築窩、高速躥稀、劣質香水。
我們的第一個店,一開始定位 「原廠級維修保養」 ,後來發現這個市場是價低者得,所以大部份時間都在研究奇奇怪怪的東西, 比如高科技去有害氣體的辦法。
先放一個鎮店神獸,開始講述創業倒閉的故事。(神獸在我們倒閉前,找了一個夜晚偷偷跑了,不得不說它還是很有危機意識的。。。)
事情的起因是,我的一個同學新買了一台E300L,家裏小孩出生3個月,它自己覺得車內異味非常大,問我有沒有什麽辦法。
說沒辦法顯得我很沒面子,先答應下來,把車取到車間再說。
第一步是找異味的根源,作為工程師,幹活前先準備器材和勞防用品以及WI工作指導手冊
別問為什麽買防毒面具和護目鏡,因為這樣拍照顯得更專業。
車主在車裏丟了一萬個碳包,這也是普通人最常規的做法。
這東西有用嗎?有一點點用,吸附能力有一些,但杯水車薪。
車內的異味,主要是揮發性有機物從皮革、塗料、黏膠裏慢慢釋放出來的,包括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瀝青阻尼片,原材料也是來源之一。
還有就是「精品裝潢」,包括全車腳墊、貼膜、掛件、香片,這些東西也會大量釋放有害氣體。
那麽我們來看看一台提車2周的全新奔馳E300L的車內氣體組分情況。
這裏要說一下,器材肯定不專業這個不用你們提,所以數值我們可以作為參考,不作為定量的依據。
20攝氏度室內,揮發性有機物總濃度緩慢上升到2.1mg/立方毫米,沒有測得甲醛。
開啟自動空調設定28攝氏度,甲醛濃度上升到0.13毫克/立方毫米(這個濃度已經超過警戒值),揮發性有機物濃度上升到3.1毫克/立方毫米。
這裏額外提一句,我們把車間門關了,發動機怠速,大概2分鐘左右所有指標都會爆表,當然那時候是2018年,國五排放,現在國六B會好很多。那些下雨天在小區地下車庫帶娃遛狗的,還是有風險。
接下來把車開出車間,在樹蔭下靜置,依然可以測到甲醛和不低的TVOC濃度。
換氣,把車挪到太陽下試試。
兩個指標都直接原地爆炸,用時20分鐘。
這是當時做的一個表,有一點花哨。幾乎在所有場景下,只要關窗,甲醛和有機揮發物濃度都會超標,而且是幾十倍幾十倍得超。甲醛和陽光直射的關聯更大一些,兩者和溫度都正相關,也就是越熱越濃。
還記得我準備的光催化劑嗎,因為本科論文做的就是光敏材料的催化能力,對光催化分解有一些理論知識。所以想試試看效果,實測無效,還容易搞的皮革上留下白色點點。
結論:
去異味的最有效辦法其實是不花錢的:開窗
在任何有條件開窗的情況下,都要開窗通風。沒條件的情況下,根據車內乘客的情況創造條件開窗。停車環境安全的,晚上也要開窗。
在很多研究車內空氣的論文裏,都提到了新老車輛的組分濃度對比。
很顯然,車舊了味道就自然淡了,在新車狀態下,咱們還是老老實實開窗吧。
要麽就閉氣,聞不到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