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熱傳的雲南越野車沖坡側翻,並將駕駛員甩出車外的影片,大家應該都看了吧?
類似的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在越野圈發生了,在陡坡側翻是最常見的,還有高速飛坡導致乘客受傷的,把車開進河道裏被水流沖走的,在淺灘漂移導致翻車的……
根據最新的訊息,被甩出車外的駕駛員只是骨盆骨裂,皮膚組織僅有小範圍擦傷,並無生命危險,算是十分幸運了。有知情人士稱,該駕駛員事發時並未扣安全帶。
和許多網友一樣,我起初都是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來看待這事兒,反正我自己不玩越野,不會去挑戰各種「網紅坡」,悲劇肯定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但當我回想起前段時間在山路試駕時出現的一段險情,我發現我和那些玩越野出事的哥們其實沒什麽兩樣,區別可能只是我比較幸運而已。
當時我開的是某品牌的全新純電SUV,動力和操控都非常棒,而且那段山路彎多車少,路況很好,最適合來一段「逮蝦戶」(網絡用語,泛指激烈駕駛)了。
剛開始我還是開得比較穩妥的,但在高速劈了幾個急彎後,我覺得自己越來越行了,於是在一段小直路上踩了一腳「地板電」。在我體驗該車強勁的推背感時,一輛三輪摩托突然從對向車道的彎道盲區裏駛出,我下意識急踩剎車並打方向,車輛隨即出現推頭!
幸虧車輛的各種電子控制系統能及時介入,讓車輪保持可控,與那三輪車只是擦肩而過,否則,「XX新車首撞」的影片絕對會在各大車友群瘋傳。
場景示意圖
雖然我開的不是越野車,但我所遇到的險情,跟各種越野事故本質上是一樣的,算不算危險駕駛不好說,但絕對算是玩車玩出火了!
舉這個例子,並非想勸導大家都要安分守己,不要去「玩車」——年輕人誰不愛玩呢?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教訓,好讓大家玩得安全又開心。
所謂的經驗教訓不是什麽大道理,而是三個簡單的自問自答。
都知道,駕控效能對汽車安全有著極大影響,可是,許多新車(尤其是新能源車)在駕控效能上都存在很大的欺騙性——賬面效能很不錯,但操穩極限卻很糟糕。
如果你試駕過的中國品牌純電動車足夠多,你會發現,許多新車開起來真的很難挑出毛病。動力不用說了,幾乎所有純電動車都處於動力過剩的狀態,而在高規格硬件以及各種電子系統的輔助下,中國品牌曾經最薄弱的底盤調校環節,現在已成為新的技術亮點,做到好開又舒服並非難事。
把一款純電動車造得好開又舒服不難,但要提升操穩極限卻很難——如何克服車身重量對動態效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難題之一。
正是這種看似面面俱到的駕駛感受,往往會讓消費者高估了車輛的操穩極限,一些調校和匹配上的缺陷,會被各種堆砌而來的配置所掩蓋掉,日常使用時不容易察覺,但在高負荷駕駛時就很容易「露餡兒」。
就像某款20萬出頭的網紅純電轎車,自稱效能對標百萬級跑車,但在賽道實測中卻出現嚴重的剎車熱衰減現象,已不止一次發生沖出賽道的事故!
要提高汽車的操穩極限,光是硬件配置堆滿是不夠的,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調校測試和反復驗證,但在如今新車研發節奏被壓榨到極限的大環境下,又有幾家車企肯付出這樣的時間和成本?
作為使用者,我們不僅要理性看待各種賬面參數,若要進行長時間高負荷的激烈駕駛(如上賽道、跑山、越野等),還要充分了解車輛的「底子」,最起碼要找個汽修店檢查一下懸架、剎車、輪胎等重要部件,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能到對應場地裏充分熟悉路況和車輛特性,循序漸進地提高駕駛烈度。
若這些準備工作都沒做好,只會「油門焊死」往前沖,那最快出事的肯定是你。
說完車子的極限效能,還有必要說說人的極限。
我們之前一直勸導大家不要買動力太強的車,除了上面說到操穩極限問題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許多消費者都Hold不住太強的動力。
那怎樣的動力才算是「太強」?以我自己為例吧,7秒級的「零百」加速對我來說是「夠用」,6秒級算是「爽快」,5秒級已是「上限」,低於5秒的,已是「太強」了。面對那些加速3、4秒級的車,說實話我真Hold不住。
這樣的「巔峰效能」,普通消費者真受得了嗎?
也許你會質疑,作為一個所謂的「車評人」,怎麽連3-4秒的加速都Hold不住?
註意了,我所說的「Hol住」指的是在車輛全力加速的過程中,依然能對周邊環境和車輛動態保持清晰的感知,並能隨時對各種突發情況作出及時應對。但在過於強烈且持續的推背感和離心力影響下,我的感知能力和應對能力實在達不到「Hold住」的標準。
要知道,一輛「零百」加速低於5秒的車,全力加速時所產生的加速G值很容易突破0.5G,起步瞬間更是可以達到0.8G甚至更高。這是什麽概念?有媒體此前統計過,大多數人日常開車時,無論加速G值、制動G值,還是橫向G值,大部份時間都處於0.2G以下!
某純電動加速時間和G值示意圖,其「零百」加速時間約為4秒,前3秒G值都在0.5G以上。
車輛的效能遠高於駕駛員能承受的極限,這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尤其是在激烈駕駛的場景下,若沒進行過專業的訓練或長時間的適應,同時又沒對車輛效能進行過摸底,只是想「爽一把」,那大概率只是「車玩你」,而不是「你玩車」。
話題回到文章開頭那起事故。其實我一直搞不明白,開越野車沖坡,圖的是什麽?是挑戰車輛的極限效能?享受征服大自然的快感?還是說,要證明自己的技術和車子比別人厲害?
我只知道,越野的本質,是安全、高效地透過各種障礙,選擇最優路線順利到達目的地,而不是非得要選一條最難的路線去硬扛——那不叫越野,頂多算是試探車輛極限,而且還是冒著生命危險的。
本月初,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已發生了一起致命的越野車事故,車輛在沙漠中翻滾了30多圈,車內兩人不幸當場身亡。
一輛越野車的越野能力如何,能爬上多陡的坡,能涉多深的水,這事情應該由廠家或專業評測機構去試驗,而不是由使用者在不確定環境和車輛安全性的前提下去試探。
據了解,雲南這次爬坡翻車事故發生在某民間舉辦的「越野賽」上,出事的陡坡並非專業越野場地,而是由越野愛好者自己掏錢去挖的。
「民間越野賽」、「自己挖的坡」……這事怎麽聽都不靠譜。
所謂「比賽」,你的場地最起碼得符合相關安全標準,擁有基本的防護措施和救援器具,參賽車輛也得符合參賽規格。但從現場影片來看,場地上連最基本的人員隔離帶都沒有,參賽車輛的改裝成程度也參差不齊,也就甭談什麽安全標準了。
事故現場地形。除了陡坡之外,未見任防護措施或警示標誌。
隨著越野車市場的熱度越來越高,類似的活動免不了會越來越多地舉辦。「越野賽」也好,「車友聚會」也罷,本質上都是車主私下組織的非官方活動,而只要不是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確實也沒人能管得著,這也意味著,車主的安全很難得到保障。
當然,身為一介小編,我沒權利去阻止任何車主活動,只是想盡我所能跟各位汽車愛好者提個醒,好讓大家在玩車時能多留個心眼,多加一份敬畏。
最後,祝各位大哥每次沖坡都順利,玩得安全又盡興。(文|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