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回答都在扭曲偏移關註焦點。
在那舉saber用風王結界加持摩托的例子論證二次元可以有摩托車的,人家那是現代背景,英靈被召喚出來之前有塞芝士包輔助理解的好嗎?
現在反觀提瓦特,請問這個摩托車是怎麽來的,是一層一層叠代出來的產品,是靈光乍現手搓出來的藝術品,是是意外考古從其他文明體系中挖出來的孤品,還是什麽其他起源?
如果是一層一層叠代出來的原生產品,那必定有大規模的配套環境。比如說與重型機車適配的平穩高質素路面,比如說與之原理相通的其他產品如四輪車如動力機,比如說在歷史上能夠作為坐騎使用的類馬型生物與人共生……
請問這些有嗎?納塔的路面狀況不算平整,載具的使用也並不普遍,納塔與龍共生但旅行者使用這些龍的時候並非是騎乘而是變身……我說句實在話,就是楓丹的發條機械也沒這個能力支撐「摩托車」作為原生產品自主出現。
如果是靈光乍現手搓出來的藝術品,那仍舊有一個問題需要解釋:靈感來源在哪。現實世界的摩托車由德國人發明,在仿生學上明顯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原型動物馬,無論是騎驢騎牛騎馬,跨坐騎乘這個姿勢就是靈感的起源。
如果說是靈光乍現的藝術品,那這個靈感應該是機甲融合,而不是騎乘跨坐,要麽火神附身光梭,要麽火神附著機甲,跨坐騎乘至少也得要有靈感來源的基礎吧?
意外考古從其他文明體系中挖出來的孤品這點可能性最大,但想要解釋清楚估計不是單單一個納塔版本能完成的任務。畢竟從其他文明體系中摳出來一件孤品相當簡單,但想要在虛構世界觀中描述解釋清楚與主世界迥異的另一個文明體系,還要被廣泛接受,這可就麻煩了。
至於原神有能力解釋清楚嗎?我個人持悲觀消極態度。
先把基層設定做好再說向外延伸細化的事吧,拋開大地圖比例尺與聚居區布局設計問題不談,拋開作為「開放世界」的人物行動邏輯與時間表不談,拋開國家城市規模與人口總量以及經濟基礎支柱產業不談,只看衣食住行與吃喝拉撒,提瓦特的大部份商品都應該直接重新整理到貨架上。
衣物這塊旅行者只能收集到高端原材料霓裳花,這玩意兒還是璃月特產,肯定不是平價大規模衣物原料。鑒於提瓦特NPC身上的布料與地球相差無幾,暫且認定是紡麻布。
然後就是完全無法解釋的食。
清泉鎮獵戶能給蒙德提供肉類,但奶和小麥從何而來,風車又是在利用風力做什麽工作?遙遠的輕策莊或許能拋開運輸成本和時間差為璃月提供米面,港口漁船能提供海產,前提是提瓦特人能如同旅行者一樣隨意使用傳送錨點。稻妻的紺田村有面積不大的貧瘠農田,海祇島也有涉及農業的支線任務,豐富的海產也確實對稻妻人的整體生活施加了深厚影響,但問題是,如何跨越海島之間的海域進行運輸?須彌的雨林在設計原型方面參考印度,那就假定須彌的畝產量是璃月等地的三到四倍,請問須彌雨林的產糧地在何處?楓丹也同樣有意思,我粗略印象中花田的面積都快趕上農田的面積了,蛋奶咖啡豆這種在楓丹料理中普遍使用的材料是在何處產出,這種東西可不是簡單狩獵就能穩定獲得的產物。
住這一點同樣問題多多。僅看大地圖,哪怕算上為遊戲性犧牲合理性的角度,提瓦特居民的住房面積也實難稱得上人道,更何況城市內部的建築群分布基本沒有考慮到生理性需求問題。
如果說前三個問題還能透過遊戲內查證,「行」這方面就是徹頭徹尾的無頭帳。蒙德璃月和稻妻的貨運靠熱氣球,與丘丘人使用風史萊姆在同一等級,還需要押送保運,須彌往後就基本沒見過熱氣球貨運,一個靠馱獸一個靠發條機械,但無論是用什麽,貨運物流的效率都低到令人發指。
人運?這玩意兒不是靠腿嗎?
而要是涉及到稍微不那麽貼近生活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把視角放到文化與政治上,一個更大的問題緩緩浮現:今夕是何年?
旅行者從降落提瓦特到準備離開提瓦特,過了多少年?旅行者醒來是幾幾年,在璃月過的第一個海燈節是幾幾年?提瓦特大陸目前有沒有能夠紀年的通用歷法,無論是從魔神戰爭,從坎瑞亞覆滅,還是從哪個重大事件開始紀年都可以,總不可能一年一度的海燈節都過了三四個,坎瑞亞覆滅還是500年前而不是501、502年前的事吧?
或許看起來有點吹毛求疵,或許看起來有點不切實際,或許看起來有點無理取鬧,但這就是設定工作,是一切劇情的基礎。看得出來,原神的制作組在最開始仍有盡力打造真實虛擬世界的努力,無論是從任務過程中需要調時鐘,還是需要步行走到觸發地點,最開始的制作都在認真考慮如何讓玩家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甚至做出了許多明顯違背遊戲性的設計去追求沈浸感。
很遺憾,在後面愈發流水線罐頭化的任務制作流程中,這種追求沈浸感而刻意制造出來的中斷變成了拖時間拖操作的工具。原本還能用「為了遊戲性做出的些許犧牲妥協」解釋的問題隨著之後制作組的放飛自我變得愈發刺眼,兩邊的互相妥協造就了兩邊的互相傷害,最後使得遊戲性也沒進步,劇情甚至大踏步倒退。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直接甩開,直接把摩托的來源挪到未知文明上去,遇事不決都甩過去,無論是社會形態還是未知科技,統統往上甩,甩完之後還能用地脈記憶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