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一邊罵華為貴,一邊罵比亞迪價格低是出於什麽心理?

2024-07-01汽車

總有那麽一群人的思想,固守著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價值觀——國產不可能比合資牛逼。

他們的眼裏,似乎合資品牌無論定價多不合理,都內建光環;而國產品牌,即便在性價比、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也難以獲得同等的尊重與認同。

比亞迪,一個在國內新能源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它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勵誌史。從最初的模仿到如今的創新引領,比亞迪在電池技術、電機電控等方面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

不管是極致省油節能的DM技術,還是在仰望系列上各種黑科技,比亞迪可以說是同時在探索新能源汽車的上限和下限。

往下說,7.98萬的秦Plus榮耀版和NEDC油耗2.9L的DM5.0,是基於比亞迪全棧自研自產垂直整合的度量衡,只要成本做不過比亞迪的,都會被比亞迪卷死。

當然,會有同行說,你這樣就是惡意做低價,搞得大家都沒有毛利了,不利於行業。

但為啥比亞迪做了就能賺錢,你為啥就不行呢?

而且比亞迪往上走,雲輦,易四方,璇璣也都是在探索汽車智能化的上限啊。

所以比亞迪對於汽車行業的意義,就是作為一個卷王,不斷提高全價位段的競爭烈度,在不同技術上不停創新進步,讓還有余力的友商使出全力,讓劣質產能趕緊出清。

而這些成就的背後,正是無數次的研發投入、無數次的工藝最佳化和無數次的生產效率提升帶來的成本優勢。

然而,偏偏有人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只因「價格低」就嗤之以鼻,甚至將其視為「低端」的標誌。試問,難道技術的進步、成本的合理控制,就是為了維持高價,好讓一部份人享受虛無縹緲的品牌優越感嗎?

再談談華為。華為對於汽車行業的意義更是毋庸置疑,華為ADS作為中國最強智駕,不管是媒體口碑,使用者認知,使用體驗,都是最領先的。

相比比亞迪更多在機械層面和工程技術上卷行業,華為則是在智能化上推動行業往前走。

從問界M5智駕版出現,25W以上價位都必須標配高階智能駕駛了,這也就意味著汽車的電子架構,智能化水平要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不然就跟不上市場的競爭烈度。

更重要的是,智駕技術是中國汽車行業在體驗上集體絕對意義普遍遠超海外品牌的先進技術,用智駕作為高端汽車的分水嶺,意味著合資車永遠也上不了桌了,或者只能用中國的供應商方案來競爭。

這比以前中國汽車用洋發動機還要命,發動機只是一個動力部件,而智能化是對整車機械層到智能層全面的接管控制,是完全的靈魂掏空。

不給中國人掏空?那你反正也打不過我,可以去死啊。

所以能夠讓消費者認可智駕,並且形成和高端化繫結的認知,這相當於是拿到了汽車行業的制空權。

智駕是中國汽車的空軍,比亞迪的DM技術就是溝壕和碉堡。

而制海權,就是像仰望,問界M9這樣,在豪華車50W市場能拿到超越傳統海外豪華車份額的高端品牌。

大家肯定很好奇,國產車已經發展這麽多年了,最近五年更是爆發式發展,為什麽還有很多人覺得跟著合資車後面吃屎是最佳選項?

其實道理很簡單,合資車還沒被徹底打死,還有龐大的產業鏈,養著一大堆覺得合資車不進步,國產車也不準進步的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