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集團的董事長鈴木修因為癌癥死了,死時94歲,算是活出了個大年紀。
鈴木修為鈴木集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年日本國內幾乎被美國砸爛,直到1978年鈴木修成為了鈴木集團的社長之後,鈴木集團才逐漸走向正軌。
各位都知道,鈴木集團一直喜歡研發小型汽車,鼎鼎大名的鈴木吉姆尼雖然是硬派越野車,但其嬌小可愛的身形,也確實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
鈴木汽車在日本做的最火爆的就是K-car,也是現在所有K-car車型的鼻祖。至於現在的豐田版K-car或者本田版K-car之類的,說白了都是走的鈴木的路子。
K-car的火爆絕對不是鈴木集團的車輛性價比有多麽高,而是因為日本官方大力扶持這種車型。K-car這樣的小型車只需繳納20%的稅費,保險金額也只需70%。
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還沒有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那樣發達,老百姓買輛汽車的困難度還是挺高的。而K-car出現之後,稅費又極為低廉,自然會得到老百姓的爭相購買。
鈴木生產的K-car最大好處就是車輛采用了方盒子的造型,可以乘坐4個人。車寬只有3.4m,這對日本這個領土狹小的國家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
這車另一個優點就是其獨特的對開門方式,這就給這款車拉大型貨物提供了可能性。如此一來,就相當於既能拉人又能拉客,而且行駛費用還非常低,想不火爆都不行。
因為太過狹小,停車位非常緊缺,很長時間裏,日本人買車都必須要提供停車位證明才可以。但如果開小車的話,就不需要提供停車位證明,這就給沒有停車位的日本老百姓買車帶來了可能性。
因此日本K-car的流行不是因為K-car做的好,而是因為政府政策上的傾斜導致。實際上,K-car就是國內麪包車罷了,像這樣的麪包車,咱們中國也有。
我這不是做廣告啊,就是說這件事情。五菱汽車出了個五菱之光EV,可以說就是中國版的K-car。但這款車就算再怎麽好,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的國民神車。
原因就是我剛說的,一個是有政策上的支持,另一個僅僅是單純的商業性產品,怎麽可能有相比較的余地呢。當年奧拓,北鬥星這些東西也不是沒在中國市場賣過,可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