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去試一下蒙迪歐混動,空間幾乎是B級轎車天花板,頂配20萬出頭就落地了。因為年初回國試過開了兩圈蒙迪歐混動,感覺這是一輛弱勢品牌為了挽回頹勢用心造的車。
駕駛感受
雖然福特混動和豐田是同源的架構(單行星排結構的雙電機動力分流策略),但實際開起來,蒙迪歐的發動機效能、NVH、剎車腳感、極限動力和日常油耗都比8代凱美瑞混動只好不差,既有豐田混動的優點(高速動力、急加速耐力、匱電效能都優於本田混動),又沒有豐田混動的缺點(動能回收不線性、60km/h以內動力弱、發動機聲音難聽)。
缺點也不是沒有。這車標準油門初段過於靈敏,走走停停跟車不容易開穩當,用節能模式會舒服點兒。再有就是受制於行星齒輪架構,發動機既不能解耦,也不能和電機實作1+1=2的功率合流,導致中低速功率0-60km/h的爆發力和發動機介入期間的平順性仍然比不過2.0L自吸的雅閣混動。
要說總體表現,我認為蒙迪歐這套混動系統完勝凱美瑞和亞洲龍混動,與雅閣/英仕派混動相比屬於各有千秋,在HEV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效能和油耗
去年底都在說這車跑出了3.81L的油耗,我第一反應是在哪個節油賽或是理想條件下跑出來的,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實打實的WLTC工況油耗。沒想到蒙福特用一台大功率1.5T做成的混動,工況油耗卻比豐田小馬力2.5L混動還省。打破了我對混動車必須用小馬力艾堅遜自吸發動機才能高效省油的刻板印象。看來福特不是做不出省油的車,而是之前態度不夠端正,非得靠聲量和銷量雙雙下滑逼一下才肯好好造車。
這裏有必要提一嘴:混動車與純油車不同,市區油耗往往和高速/市郊油耗相差無幾甚至更低。從技術原理和我開了8萬公裏混動車的經驗來看,低速越省油,說明混動系統的技術水平越高。當然,如果高速比油車還費油,也不太應該。比如38這次同場測試凱美瑞混動和蒙迪歐混動,後者的市區油耗4L,優於凱美瑞混動,和WLTC上的結論大致相同,說明這套動力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然而高速油耗卻拉胯得厲害,在不開暖風的前提下居然還要7L,比同級很多燃油轎車還費油,不知道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從加速成績看,蒙迪歐混動版在之家實測7.56秒破百,在38號實測7.6秒破百,比同源的凱美瑞混動快了至少半秒。和常見的日系高效混動系統不同的是,福特這套E-混動發動機功率相對較大,最大輸出140kW、222NM,功率與1.5T燃油版蒙迪歐相同,峰值扭矩比燃油版差點,但峰扭轉速區間從1750rpm持續到6000rpm。這套動力的優點是滿功率更持久,匱電動力衰退少,缺點是極限效能在功率分流效應下不算亮眼。
空間
蒙迪歐在這方面算是洗心革面了。我177cm身高,後座的腿部空間、頭部空間、肩部空間、靠背角度、座椅柔軟度和厚度都比同級別一線水平的雅閣只好不差,只有坐墊長度比雅閣稍遜一籌。
後備廂在轎車裏也算大的,能側立著放下兩個28寸大箱子,說明最小凈高超過50cm(三廂轎車的優秀線);旁邊還能再側立一個24寸箱子,說明最小寬度超過100cm;箱子前端距離開口還有一掌的余量,說明進深也有100cm以上。數據上也比我的雅閣好看,在非掀背的三廂車裏應該是數一數二的水準了。
做工用料
這一代蒙迪歐如果只是動力總成好,我還真不至於有多喜歡,可它這長相和身材也讓我挺滿意的。前臉算是少數我覺得還比較順眼的分體式大燈設計,車尾也挺有精致感,配上中控那塊一米多長的三分區螢幕,比老款絕對是脫胎換骨(我還是覺得空呼叫實體按鍵會方便些,但是現在所有廠家都搞觸控,沒轍)。
這兩年福特在國內總算開始重視感知品質了:皮革和軟性材質包裹的面積很大,車門也是一體沖壓成型,金屬窗框基本都用塑膠蓋和密封條遮上了。這套福特在中國市場全新的家族設計自成一派,顏值、用料、配置都能跟得上中國車市的內卷節奏,吊打美國本土的福特產品和所有非豪華品牌同級車。
價格
混動版指導價19萬和22萬,拜比亞迪開年王炸所賜,蒙迪歐頂配優惠後基本上20萬就拿下了。以這個價位和它的產品力來說,性價比還是挺高的,更是能把美國市場的競品秒成渣。不過這車最大的缺點,可能不在產品力,而在是它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