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支持華為就有多少人黑華為,華為成了「黑紅」結合體。
華為雖然宣布不造車,但是並不想錯過電動汽車這個風口,組織團隊開發了電動汽車的「大腦」——智能作業系統(包括:華為HiCar系統和鴻蒙OS系統)。
華為的切入點非常精準,如果系統最佳化到位,存在壟斷國產車作業系統的可能,這至少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憑借著自身強大的品牌溢價,華為也確實吸引了一批國產車的合作,小康股份就是一個代表。
提起小康股份,我們可能很少聽過這家公司生產的汽車,最有印象的一款車恐怕就是跟東風汽車合作生產的東風小康吧?因為廣告是王寶強代言的,曾經洗腦了很多人。
2021年4月19日,華為與小康股份合作的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在上海國際車展正式亮相,兩驅版售價為21.68萬元,四驅版售價為24.68萬元。
同年4月21日,新車就已經上線預售,不管是透過賽裏斯渠道還是華為渠道都可以訂到車。
可能是出於對華為的信任,賽力斯SF5在一個月內就被訂了超過6000台。這個成績對於其他消費品而言並不是好成績,但是對於電動汽車來說,這樣的成績堪稱驚艷。
小康股份也在搭上華為快車之後,股價上漲了10倍,市值最高突破了1100億元。
本以為在華為的加持之下,賽力斯SF5可以跟造車新勢力競爭一下銷量排行榜的時候,銷量卻幾乎停止了。
據業內數據顯示,從2021年1-11月的總銷量為7080輛。這意味著該車在5月份以後的6個月內總共銷售了1080輛左右,平均每個月的銷量為180輛。這個數據跟當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動輒上萬輛的銷量之間隔著巨大的鴻溝。
當然,銷量落後並沒有什麽丟人的,畢竟賽力斯SF5起步晚,而且研發投入不如造車新勢力,只要後面慢慢追就可以了。
只是令賽力斯SF5車主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買到的這個車型可能是最後一代。
這是什麽情況呢?
據騰訊汽車報道,近日,賽力斯的門店招牌都已經改成了AITO。賽力斯SF5已經暫停預定,部份展車也在打折售賣。
不了解汽車品牌的可能要問:「AITO是什麽鬼?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
不了解就對了,因為AITO是小康股份與華為打造的有一個品牌,甚至有媒體將其稱為華為的「親兒子」。
2021年12月23日,華為舉行了冬季旗艦產品釋出會,主要介紹了兩款產品,第一款是華為P50 Pocket折疊手機,第二款就是AITO品牌旗下推出的首款車型問界M5。
華為余承東在釋出會上花了足足60分鐘來介紹這款車,並表示這是一款可以媲美百萬豪車的國產汽車。其中,它搭載了HarmonyOS智能座艙以及華為的車載套用生態,零百加速度是4秒鐘,續航裏程可以達到1100公裏。
從參與程度上來看,這是華為參與最深的一款車,因此被車圈評為華為「親兒子」,就差在車上放一個華為標誌了。
不過車評人對於問界M5的評價是不值得購買,原因很簡單,售價在25-32萬之間的選擇性太多了,性價比不高。而且這款車是一款增程式電動車,單純說續航裏程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再把關註點轉回到賽力斯SF5上面,因為還有很多車主交了定金,還沒拿車呢,品牌就讓給了同公司旗下的AITO,這也太扯了吧?是不是把消費者當成韭菜割了?
割沒割韭菜我們不好下定義,我們知道的是小康股份已經把重心放在了問界M5這款車上面。之所以會換掉招牌,是因為這是最省錢的一種做法,如果再額外開專賣店,投資太大了。
有媒體報道,小康股份並沒有停產賽力斯SF5,只是暫停而已,因為公司的生產線有限,需要把資源暫時往問界M5這邊傾斜一下。
不過網友是不管公司戰略這些東西的,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華為,指出華為的這種策略就是在割韭菜,把車主當成了小白鼠。
這種評價雖然有點尖銳,但是好像華為也並不能反駁。透過華為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華為與小康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追趕者,他們並沒有太多時間用來研發出一款完美的車型,而是需要透過小步快跑,快速叠代的方式超越競爭對手。
對於華為來說,不管是哪一個品牌,只要能超越造車新勢力就是一個成功。如果能超越特斯拉,那將收獲巨大的成功。
毫無疑問,華為的策略沒有問題,這是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的策略,只不過對於車主來說,多少有點不公平。
如果我們閑錢不多的話,可以暫時觀望。待華為系的某個品牌跑出來之後再支持華為也不遲!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板,如果媒體思維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