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開始對自己動手術刀了。
根據日前通用送出的證券檔顯示,它將在中國業務的重組中承擔超過50億美元的支出和資產減值。
其中的27億美元,主要用於關閉工廠和減少不盈利車型的生產。
隨後,通用發聲明回應,表明 「我們正采取措施減少庫存、按需生產、保護價格體系及降低固定成本。」
與此同時,官方也強調「中國業務對於通用的現在和未來而言都是優質資產。」
顯然,通用沒有放棄中國市場。
卸下負重後的它,要重新出發了。
通用在國內的體量,向來是巨無霸級別的存在。
只是較之2017年的400萬輛巔峰銷量成績,如今的通用也只能望塵莫及。
去年在國內的210萬輛銷量裏,集合了 別克 、 雪佛蘭 和凱迪拉克的上汽通用賣出87萬輛,至於上汽通用五菱則占據著122.9萬輛。
這樣的銷量結構,不難盡訴出了這幾年來通用乃至整個合資陣營的辛酸。
在東升西落的趨勢下,許多合資品牌已經風光不再了。
這些年通用中國的市場表現變化,也從財務數據中愈發釋放出了警示訊號。
據2023年通用財報顯示,其全年凈利潤達到101億美元,而來自中國市場的利潤貢獻只有4.46億美元。
結合國內210萬輛銷量、營收314億美元的數據來看,這利潤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然而隨著價格戰的持續惡化,通用也很難再維持著其微利。
參照通用Q3財報,中國業務連續第3個季度出現虧損,反之通用則另一邊連續第3次上調整體的全年利潤預期。
中外市場差異之大,叫人唏噓。
面對中國市場的「跌跌不休」,博拉選擇了直言不諱——
「中國市場產能嚴重過剩,很少有人賺錢,許多初創企業和老牌競爭對手繼續優先考慮產量而不是盈利能力。」
「現在這是一個艱難的市場,這是不可持續的,因為虧損的公司數量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有見及此,通用對於中國業務的改革已是勢在必行。
早在今年1月,博拉直接放話, 「沒有任何選擇是不可能的。」
到了8月,通用財務長對外表示, 「通用中國的業務能夠成為一項不錯的資產。」
「但需要進行一些重組,我認為通用在中國可以盈利。」
顯然,通用的「自救」早就啟動了。
關於品牌自救方面,實際在通用之前,像韓系車、法系車和福特等合資品牌已經給出了答案。
想要爬出銷量和價格的螺旋下行,做法只有是放棄對基本盤的追逐。
此外,車企還需將業務重心轉而寄托在利潤更高的進口車及出口方面,由此來實作利潤的創收。
踐行這套做法的福特,如今已開始嘗到了甜頭。
福特CEO法利在今年Q3財報會上指出, 「我們在中國已經實作輕資產轉型幾年了,我們擁有強大的合資夥伴,我們的出口業務也在不斷增長。」
「中國業務及其出口業務,為今年福特的息稅前利潤貢獻了超過6億美元。」
有了這樣的樣版以後,通用也就能大方抄作業了。
博拉指出, 「我們希望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參與到這個市場中,我認為該市場更偏向於高檔和高端車型。」
於是,從2022年起,通用中國正式釋出了「道朗格」品牌,以加強進口車業務。
與此同時,通用高層還直言, 「雪佛蘭和別克,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不再有太大意義了。」
根據統計,去年雪佛蘭在華賣出16.9萬輛,而銷量最高峰則一度達到76.7萬輛。
也因為這樣,據悉雪佛蘭品牌將進行戰略調整,將明年銷量目標大幅壓縮至只有5萬輛。
雪佛蘭,大概率將慢慢步上大眾斯柯達的後塵了。
曾幾何時,通用和大眾並駕齊驅成為了中國市場的領頭羊。
但如今,通用也只能靠上汽通用五菱來作為顏面的支撐。
面對市場際遇的劇變,所謂解決方案已然超越了單純的價格戰範疇,而是上升到了系統組織的決策層面。
通用,著實該走到改革的路上了。
「中國化」, 毫無疑問成為了其下一步的改革重心。
目前合資品牌最缺的,也許是信心。
價格和銷量的雙雙下行,已經將多數品牌推向了信心崩潰的邊緣,甚至到達了生死線的邊界。
到了這個時候,作為頭部品牌的好處就在於肯大手筆降價的,總能得到銷量的回饋。
敢於放下身段、躬身入局的通用,算是邁出了堅決改革的一步。
此前,通用頻頻打出一口價政策,以實作去庫存、提銷量的目的。
比如說,去年以17.99萬上市的全新一代 君越 ,當時已經將起售價拉低到了以往君威的級別。
到了今年,新款君越進一步將起售價降低到了15.99萬元。
透過這樣的大力度調價以後,通用也終於迎來了銷量爆發。
通用表示, 繼今年Q3零售銷量創下近兩年最大單季漲幅之後,第四季度銷量再創出了新高。
其中,11月通用在華零售銷量超過20萬輛,環比增幅達到18%,且連續第5個月實作了環比增長。
通用,活過來了。
在這輪銷量回升當中,通用的新能源汽車開始扮演起了更重要的角色。
其中,11月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車終端銷量超過1萬輛,環比上漲5.9%,前11個月新能源銷量合計9.7萬輛,同比增長77.4%。
通用中國公司總裁何思文對此表示, 「新能源車正成為通用在華業務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隨著多款暢銷產品上市,以及各項降本增效舉措的落實,我們正穩步改善在中國市場的盈利能力。」
值得註意的是,面對著中國強勁的新能源車需求,反之目前給通用貢獻利潤的,依舊還是燃油車型。
而且博拉認為,內燃機汽車市場的業務利潤還未達到頂峰。
面對中外市場的巨大差異,通用也不得不將「中國化」的成色提起來了。
在提升「中國化」方面,此前大眾集團已經給後來者提供了一套做法樣版——大量采用本土供應商、強化中方話語權、重用中方研發團隊、縮短研發周期、推出中國市場專屬車型等等。
通用,繼續抄作業即可。
事實上,今年8月上任上汽通用總經理的盧曉已經說了, 「未來上汽通用將獲得更多產品的本土化研發決策權。」
「不少新車型的產品定義與研發,將100%圍繞中國市場需求而來,100%由我們中國設計和工程團隊主導完成。」
他指出,從今年10月起,上汽通用所有車型的數碼化功能開發,將100%由本土團隊的上汽通用汽車軟件及數碼化中心完成。
盧曉直言,雖然現在的自主品牌很強勢,但行業裏也是各領風騷數十年。
「我覺得留給合資品牌反撲的時機一定會來的,這時候我們要有點耐心。」
盧曉透露,上汽通用已經完成對純電、插混技術型譜的布局,未來還將推出增程技術。
據悉,這當中還包括了采用上汽的插混技術。
盧曉還強調,上汽通用已經制定了未來10年的產品型譜,以此打消外界對於上汽和通用之間合資延續性的猜測。
而從今年到明年,通用將布局10款產品,其中別克在10-35萬內的價格段都有新車布局。
「明年我們吹響的反攻號角並不只有MPV,轎車和SUV市場都會推出插混產品,包括超快充、800V等技術也都會有。」
「我們會直面競爭,以最快的速度出牌。」
「我們本來就在牌桌上,我們更有理由在明年吹響號角,在牌桌上找回應有的位置。」
顯然,通用的反擊已經在路上了。
一個想要繼續講好中國故事的通用,也在路上了。
在盧曉剛上任的時候,他提到過雙方股東正在籌劃業務重組事宜。
「我們可能先把家裏的東西理理清楚,股東雙方也是讓我們松松綁、輕裝上陣再出發。」
有見及此,隨著當下的正式官宣,應該說通用和上汽之間已經取得了一致共識。
通用沒有選擇離場,上汽也沒有退縮起來。
上汽通用還在,但這將是一個全新的上汽通用。
盧曉直言, 「前幾個月大家所看到的上汽通用,不是一個真實的上汽通用。」
「明年我們首要做到的,是經營業務要回歸正常、要有經營利潤,希望明年能交得出讓集團滿意的業績。」
新的上汽通用,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