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后发现垂体瘤,这种情况在许多新手妈妈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垂体瘤是一种发生在垂体腺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虽然听起来可能比较严重,但实际上它并非疑难杂症。 尤其是在育龄女性中,垂体瘤的发生并不少见 。
垂体瘤是一种源于垂体细胞的肿瘤, 要想搞明白垂体瘤,就先要了解垂体。 垂体,位于大脑底部的蝶鞍内,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关键部分, 被称为 「内分泌之王」。
垂体通过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
调节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性腺功能和水盐平衡。
研究显示,垂体瘤在一般人群中的实际患病率可能高于临床确诊病例数量,部分无症状患者未被发现。
根据多项研究, 垂体瘤的年发病率约为每 10万人中有77.6例,而其终生患病率更高,可达到每10万人中有1000例以上。
在产后女性中,妊娠和分娩导致的激素水平波动,以及垂体腺体的生理性增大,可能促使垂体瘤的症状更容易被发现。
这一时期, 泌乳素水平本身就较高,加之垂体腺体在妊娠期间会生理性增大,因此更易于发现泌乳素瘤。
根据一项针对中国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女性在产后 6个月内约有3-5%的产后女性会在此期间因泌乳素瘤出现症状,如月经不调、泌乳异常等。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
泌乳素瘤在育龄女性中的患病率约为
1/1000,远高于一般人群。
垂体瘤 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绝大多数垂体瘤为良性,即垂体腺瘤,占垂体肿瘤的 95%以上。 根据其分泌的激素类型,垂体腺瘤可以进一步分类为:
泌乳素瘤 :它 是较常见的垂体腺瘤类型,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40%。
生长激素瘤 :占垂体腺瘤的15-20%, 主要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约占10-15%, 是库欣病的主要原因。
非功能性腺瘤 :约占20-30%, 因不分泌激素,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或肿瘤压迫症状发现。
垂体瘤的症状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及其分泌的激素类型。由于垂体掌管着多种重要激素的分泌,垂体瘤的症状通常与内分泌紊乱相关。一般症状
包括:
头痛: 由于垂体位于脑部底部,肿瘤增大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持续性头痛。 约 70%的垂体瘤患者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头痛的特点通常为 额部或眼眶后方的钝痛 ,常常在 早晨和夜间加重。
视觉障碍: 垂体腺邻近视神经交叉,肿瘤增大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觉障碍。常见的视觉症状包括视野缺损(特别是双颞侧偏盲)和视力下降。 约 60%的垂体瘤患者出现视觉障碍 ,尤其是在肿瘤直径超过 10毫米(巨腺瘤)时,视觉症状更为明显。
内分泌紊乱:
垂体瘤会引起多种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女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不孕和乳房泌乳,
约
30-40%的女性垂体瘤患者报告有月经不调。由于激素水平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体重显著增加或减轻。
不同类型的垂体瘤 还 有其特异性症状, 例如 生长激素瘤可导致肢端肥大症(成人)或巨人症(儿童)。
成人患者表现为 手脚增大、面部特征粗大(如颧骨突起、下颌前突)、皮肤增厚、关节疼痛和心血管疾病 。
约 80%的生长激素瘤患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尚未闭合,表现为异常身高增高。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分泌过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引起库欣病。 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中心性肥胖、皮肤紫纹、易瘀伤、高血压和骨质疏松。
甲状腺刺激素瘤
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表现为心悸、体重减轻、怕热、多汗、手颤、失眠和甲状腺肿大。
约
90%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甲状腺刺激素瘤引起。
此外,垂体瘤患者的症状往往与肿瘤大小和位置密切相关。 肿瘤越大,压迫症状越明显;而功能性腺瘤则更多地表现为激素过量分泌的特异性症状。
恶性垂体瘤(垂体腺癌)极为罕见,发病率低于0.2%,通常表现为侵袭性强和易转移,但多数患者无需过度担忧。
垂体腺癌的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相似,但其侵袭性更强,易于转移,预后较差。
良性与恶性垂体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及病理学结果,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评估。
具体来说要观察哪些指标或者说注意那些「信号」呢?接下来就具体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