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2025 年转瞬即至,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啦!不少姐妹一到冬天就开启了 「畏寒模式」,手脚像冰块一样,怎么都捂不暖,整天还疲惫不堪,能瘫着绝不挪动半步,即便在护肤上费尽心思,脸蛋依旧蜡黄无光。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那可能是气血在 「报警」,是时候好好调养气血了,快来看看这 30 条超实用的气血知识与补气技巧吧!
一、气血不足的表现
面色:面色苍白或萎黄,没有血色,看起来气色很差,嘴唇颜色也偏淡,缺乏红润光泽。
毛发:头发干枯、易分叉、易折断,没有光泽,甚至大量脱发;眉毛稀疏,不像健康时那样浓密有型。
眼睛:眼白部分有血丝或浑浊不清,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眼皮沉重,总像没睡醒一样耷拉着。
指甲:指甲脆弱易断,表面凹凸不平,出现纵纹,而且月牙很少或几乎没有。
睡眠:入睡困难,就算勉强睡着了,也容易惊醒,多梦纷纭,睡眠质量极差,早上醒来还是觉得很累。
情绪:情绪低落、易焦虑、易烦躁,一点小事就能让心情大起大落,缺乏耐心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体力: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体力明显不如从前,爬几层楼梯就累得不行,日常做一点小事都觉得乏力。
消化:食欲不振,看到食物没什么胃口,或者吃一点就觉得饱了,还容易腹胀、消化不良,食物在胃里好像 「堵」 着。
月经(女性):月经量少,颜色淡,经期缩短,甚至闭经;月经周期紊乱,提前或推迟不定。
生殖(男性):性功能减退,出现阳痿、早泄等问题,精子活力降低,影响生育能力。
二、补气养血小技巧
饮食调理
多吃红色食物:像红枣、桂圆、红豆、红米等,它们富含铁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生成,是补血的佳品。例如,每天可以用红枣、桂圆煮水喝,或者煮一碗红豆薏仁粥,既能祛湿又能补血。
黑色食物助力: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入肾经,肾藏精,精能化血,常吃有助于养血。可以将黑芝麻炒熟后打成粉,每天舀一勺加在牛奶或粥里食用。
肉类滋养:牛肉、羊肉、猪肝等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铁等营养物质,对补气养血功效显著。每周安排几次吃牛肉炖土豆、羊肉汤之类的菜肴。
果蔬搭配:菠菜、胡萝卜、苹果、橙子等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辅助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促进气血生成。每餐保证有适量的果蔬搭配。
生活作息
早睡早起:晚上 10 点至 11 点之间上床睡觉,保证每天有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在睡眠中得到修复,利于气血的调养。
适度午休:中午 12 点至 1 点午休 30 分钟左右,缓解上午的疲劳,给身体 「充电」,对气血恢复有益。
避免熬夜:熬夜最伤气血,打乱身体的生物钟,要坚决杜绝熬夜追剧、玩游戏等不良习惯。
运动锻炼
瑜伽:练习温和的瑜伽体式,如树式、三角式、下犬式等,通过伸展、扭转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柔韧性,助力气血流通。每周坚持 3 - 4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能调节呼吸,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每天清晨练习 20 - 30 分钟,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慢跑:适度慢跑可以加快心跳,促使血液流动加速,提高心肺功能,为气血运行提供动力。每周慢跑 3 - 4 次,每次 20 - 30 分钟,速度以能边跑边说话为宜。
散步:饭后散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能促进消化,改善肠胃功能,间接促进气血生成。每天饭后半小时,散步 20 - 30 分钟。
中医调养
艾灸: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达到补气养血的目的。可以每周艾灸 2 - 3 次,每次每穴 15 - 20 分钟。
泡脚:每晚睡前用艾叶、当归、花椒等中药泡脚,水温以能耐受为度,浸泡 20 - 30 分钟,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引气血下行,温暖全身。
中药调理:根据个人体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八珍汤、归脾汤、四物合剂等中药方剂,或服用阿胶、枸杞、黄芪等单味中药,精准调养气血。
情绪调节
放松心情:生活中难免有压力,要学会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自己,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因为不良情绪会消耗气血。
培养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绘画、书法、摄影等,投入其中,让自己的心情愉悦,情绪稳定,有利于气血的滋养。
气血不足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调养也需要持之以恒。希望姐妹们从现在开始,将这些小知识和技巧融入日常生活,慢慢找回红润好气色,活力满满迎接每一天,开开心心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