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过度思考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心理 学家Anson J. Whitmer等人发现持续过度思考会恶化情绪并促进消 极思维。
女性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倾向于过度思考。
诺伦-霍克斯马教授对此作出说明:「这不是巧合」。
诺伦- 霍克斯马教授解 释道:
当女性体验到悲伤时,她们倾向于关注这种情绪的可能原因和结果。
相反,男性却试图分散自己对消极情绪的注意力,比如打游戏、打篮球,或者直接做点力气活。
为什么喜欢过度思考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在老梅看来,主要有2点。
一是过度思考会放大问题
几乎所有的精神类患者都执着的想把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能够用他自己的方式想清楚。
但多数情况由于过度思考,事情会被放大,更难以得到解决,情绪也会因此沦陷。
二是过度思考易让人产生错觉
过度思考容易让我们有一种已经在行动或是正在解决问题的错觉,这会导致我们不去行动或是延迟行动。
最终成为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中医对过度思考怎么看?
「思出于心,而脾应之。」
在中医看来过度思考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还可能导致气血耗伤,使气血不足无法上荣于脑,出现「脑雾」。
长期如此可能会出现肝郁的情况,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胁肋胀痛等。
有人问一旦出现了因抑郁导致的胸闷、头痛、颈椎疼、失眠等症状,中医是怎么解决的?
这里简单给大家说一个医案,帮助理解。
临床医案
小涵,17 岁,抑郁症确诊2年。
经了解,这孩子自我要求极高,凡事都力求完美,经常过度反思自己,哪怕是一点点小失误,都会在她心里反复琢磨很久。
小涵早期吃舍曲林,后来换了艾司西酞普兰,可副作用仍然很明显, 反胃、 头痛、失眠、乏力 ,自能休学在家。
后来对西药很抗拒,自行停药,病情恶化,多次出现自杀念头。
孩子父母几经打听后,托人挂了我的号。
刻诊 :脉象细弱,舌苔薄白,面色苍白无华
辨证 :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开方 : 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炙甘草、柴胡、 香附 、川芎、枳壳、白芍 。
请注意:每个人体质、病情都 不同,咱们要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可以找我辨证看看,免费咨询。
效果如何?
起初一两周,家长反馈孩子入睡没有那么困难了。
二诊 :小涵服用上方45剂后,恶心、头痛的毛病减轻,孩子能睡个完整觉了,情绪也相对稳定了一些。根据她的情况,我复开方 30 剂。
三诊 :面上开始有了血色,反胃、头痛的躯体障碍基本消失。调整方剂再服 45 剂后康复。随访 3 年无复发。
效果咋这么好?
小涵之病在于心脾两虚、肝郁气滞。
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柴胡疏肝散中,柴胡、香附、川芎、枳壳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
心脾得养,肝气舒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郁症自然就消了。
老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
比一意孤行更让人痛苦的是优柔寡断。
事实上,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徘徊于两者之间,思考着各种可能性,带来的痛苦和混乱是异常巨大的。
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收集充足信息,权衡利弊,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最终选择。
但,若不幸得了抑郁症大家也不要自乱阵脚。
我常说,抑郁症不难治,难治的是认知。
多数人活在自己的认知里,觉得这个病只能吃西药,叫都叫不醒,也因此错过了更好的治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