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起,全球珠宝品牌开始了一波大规模的店铺关闭潮。
宝格丽关闭了其全球600家门店中的一半,而施华洛世奇也传出计划关闭3000家门店的消息,尽管后来官方否认了这一数字,但也间接承认了关店的事实。
此外,潘多拉、蒂芙尼等知名品牌同样未能幸免于这场风暴。
长期以来,以高端和昂贵著称的宝石行业,突然间陷入了困境。
这固然与全球经济放缓有关,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中国广西的一个小县城对宝石行业的冲击。
在过去,宝石被视为贵族的象征,如鸽血红、克什米尔蓝宝石,每一件都价值不菲。
2015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颗重达25.59克拉、名为「日出」的鸽血红宝石,以3042万美元(约2.1亿人民币)的高价成交,相当于每克拉820万元。
然而,在广西梧州的街头店铺里,展示台上摆满了鸡蛋大小的人造珠宝项链,祖母绿、红蓝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几乎可以媲美天然宝石,但价格却仅为9.9元!
人造宝石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天价宝石的地位,令各大珠宝品牌感到不安。
美国珠宝协会指责中国的人造宝石破坏了行业的规则,并声称只有天然开采的才能称为宝石,人造的不应被称为宝石。一些珠宝企业甚至扬言要抵制人造宝石。
01. 天价宝石的「神话制造」
宝石本质上是一种矿物或岩石,其高昂的价值并非仅仅因为稀有,而是由于珠宝巨头们的垄断。实际上,宝石更像是人为创造的需求。
在古代,由于技术限制,宝石产量稀少且开采困难,因此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到了20世纪下半叶,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开采技术大幅提升,宝石开采成本大幅下降。
但为了保持高额利润,宝石生产商联合起来,一方面垄断矿产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营销手段将宝石塑造为「身份象征」。
为了吸引富豪的关注,1987年,珠宝商们策划了一场顶级珠宝拍卖会,展出了温莎公爵夫人佩戴过的300件珠宝,并邀请了欧洲皇室成员、名人以及顶级收藏家参与,最终拍得5300万美元。
这场拍卖会引发了宝石热潮,珠宝巨头们借此机会以天价收割全球财富。
这种策略其实并不罕见,例如鱼子酱凭借欧洲贵族食品和米其林餐厅常客的标签,一勺售价高达30万元。
02. 广西小县城终结「宝石神话」
数十年来资本精心编织的宝石神话,在中国技术突破后开始动摇。
近年来,中国电子科技第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莫桑石、钻石及宝石制造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发了培育人造宝石的方法。
例如,中电二所利用航空材料废料即可培育出莫桑原石。
当这项技术在一次珠宝展会上亮相后,迅速吸引了广西梧州宝石加工厂商的兴趣,并很快推广开来。
短短五年内,梧州成为了全球人造宝石加工和贸易中心,高峰期年产量超过1000亿颗,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这也导致宝石价格急剧下降了90%以上,从此宝石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品。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突破,其他多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人工养殖鲟鱼」技术的突破,打破了鱼子酱的高价神话,使其价格从原来的30万元一勺降至200元一盒。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03. 美国珠宝协会:破坏了规矩
随着梧州人造宝石的兴起,天然宝石的身份象征意义被削弱,市场也被逐渐抢占,这让美国珠宝协会感到不满,声称「中国破坏了秩序,人造宝石不应被称为宝石」。
然而,我国的人造宝石与天然宝石并无太大差异,不仅让普通人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还惠及了东南亚国家的底层人群。
在某些东南亚国家,人们在葬礼上会向逝者遗体抛洒宝石,由于天然宝石价格昂贵,这原本是少数富裕家庭的特权。
梧州生产的廉价人造宝石出口,使得每个普通人都能享有这一传统习俗。
面对人造珠宝的崛起,全球珠宝巨头如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开始推出自己的人造宝石产品。
戴比尔斯更是推出了自己的人造珠宝品牌Lightbox Jewelry。
宝石行业的变革反映了我国技术崛起的一面镜子,在鱼子酱、5G通信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我国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并获得了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