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长海医院专家秦永文教授技术指导下,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厦医附属二院)心内科陈代钦主任团队成功完成了福建省首例ICE(心腔内超声)引导下MemoSorb全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术。这一里程碑式的手术,不仅标志着该院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引领地区心脏介入技术向更加安全、高效且更加贴近人体自然生理的方向发展,切实为广大先心病患者带来长久的健康福祉。
心脏缺了个「洞」 新技术封堵「绿色无残留」
患者小丽(化名)是一名13岁的女孩,3年前她在一次体检时心脏听诊发现杂音,于是便到厦医附属二院门诊做了个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小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医生建议做房缺介入封堵术,但因彼时只有金属房缺封堵器,所以家属不愿意做这个手术。今年9月,国内全降解房缺封堵器上市,小丽的父母得知后,赶紧带着她到厦医附属二院心内科就诊治疗。
陈代钦主任介绍,房间隔缺损(ASD),就是心脏的两间「房子」——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墙(即房间隔)没长好,留了个洞。这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就像墙上有个洞,风雨(血液)就会来回吹(流动),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房间隔缺损有原发孔和继发孔两种类型,多数患者儿童期无症状,青年时期可能出现气急、心悸等表现。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和开胸手术等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关键。
陈代钦主任补充,传统的房间隔缺损治疗方法多需开胸手术,近几年,介入封堵治疗凭借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逐步成为房缺主要治疗手段,但传统介入封堵术中采用金属封堵器,植入人体后终身留存,可能存在心脏磨蚀、血栓、新发心律失常等远期并发症风险,已不能满足临床更高需求。而新型MemoSorb全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则是一种革命性的更微创治疗技术,它采用先进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封堵器,通过导管精确放置于心脏缺损处,完成有效封堵,约一年左右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真正做到「植入无残留」 和「绿色诊疗」理念。
「超」能心战队 解锁降解新技术
术前评估及讨论,鉴于小丽正值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小丽的父母期望更微创的干预治疗,心内科团队决定选择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这一创新治疗方法。
陈代钦(右二)主任带领团队开展手术
手术当天,在秦永文教授的现场指导下,由陈代钦主任带领团队开展。首先,建立顺畅轨道,沿输送鞘管将一枚尺寸合适的封堵器植入缺损处,在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可降解封堵器及心脏内部结构清晰可见,严格按照「5S」标准步骤规范操作,稳妥展开两把紫色的「小伞」,确认形态位置稳定后锁定封堵器,复查超声,封堵器双盘面紧密贴附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封堵有效,彻底释放封堵器,手术成功。
封堵器释放后心腔内彩超图像
术后小丽恢复状况良好,小丽的父母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小丽目前已康复出院。
封堵器释放后心腔内彩超图像
火眼金睛+降解无形 绿色介入「自愈」心生
陈代钦主任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团队的紧密合作、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患者的充分信任。
ICE引导技术,如同为手术安装了一双「火眼金睛」,它提供了心脏内部的高清实时图像,使我们能够精准定位房间隔缺损,确保封堵器的精确放置,尤其可降解材料于X射线下不显影,ICE的「神助攻」,保障术中可视化操作,减少辐射损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让患者更加安全。
从临床角度来看,ICE引导与全降解封堵术的结合,无疑为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便捷的选择。它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为我们医生提供了更有力的治疗手段,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将有更多像这样的优秀技术涌现,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预后。
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厦医附属二院在心脏介入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更彰显了医院在推动医疗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不懈追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创新、微创的治疗手段将成为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动医疗领域向着更加人性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造福更多先心病患者。
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首植成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门诊年诊治病人近4万人次,病房现有床位50张,设有重症监护室,年收治病人近2000人次。配备有包括DSA、主动脉球囊反博泵、血管内超声、多导电生理仪、射频消融仪、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心脏临时起搏器、肌钙蛋白及脑钠肽床旁快速检测仪等设备,可满足各种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科室对心内科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及心律失常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开展了包括冠脉造影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射频消融术、临时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等手术在内的绝大多数心内科临床技术。
(廖小勇 潘志明 高莹)
来源:福建卫生报
【来源:福建卫生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