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患者、热爱医学,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陆慧投身骨科领域耕耘已20余年。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一路完成了学士到博士的学术深造,实现了从技术「萌新」到首批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华丽蜕变,成为患者信赖、团队信服的好医生、好主任。
陆慧(左一)/图源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
引领技术「飞跃」 惠及一方百姓
2014年,陆慧被外派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关节及运动医学进修,掌握了关节镜微创技术。回到江津后,他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了多例关节镜手术,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治疗,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渐渐地,陆慧在这一领域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患者。
工作中,陆慧观察到许多中老年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饱受痛苦,而医院此时的脊柱微创治疗与前沿水平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差距,他决定再次去深造。2018年7月,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江津区首例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医院的脊柱外科技术也向高水平迈进,陆慧也转向脊柱外科发展。
偶然一次,陆慧关注到了一种新兴的脊柱内镜微创手术——双通道技术(UBE),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这项技术一定能造福患者。」他通过查阅文献、观看教学视频和反复实践等方法,迅速掌握了该技术。2021年,UBE技术成为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脊柱外科常规开展的特色技术之一。
首届脊柱微创论坛暨UBE技术研讨会上,陆慧正在进行实操演示/图源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
为进一步推广UBE技术,2023年5月,陆慧发起了「首届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脊柱微创论坛暨UBE技术研讨会」,并在次年5月成功主导了「微创脊柱外科赋能行动暨第二届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数字导航与UBE技术学术会议」的举办,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为辖区及周边的民众带来了更加高效、安全、优质的脊柱健康医疗服务。
微创技术治疗
「撑」起患者希望
85岁高爷爷,UBE技术的受益者之一,他曾饱受双下肢反复疼痛与麻木的困扰而来到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求医。痊愈后,他为陆慧及其医护团队送去了锦旗和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
在来该院就诊前,高爷爷已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200米后就感觉双下肢麻木、无力,需休息才能稍有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尝试了多次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后,他准备放弃治疗,依靠轮椅度过余生。
然而,当从网上看到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有脊柱专科,且有博士级医生主持工作时,他又燃起一丝希望。
经检查,高爷爷被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3/4,重度)。就诊过程中,陆慧看出了他的担忧,便亲切地安慰了他一番,并承诺采用微创治疗。
考虑到高爷爷有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和多年的冠心病史,陆慧与多学科团队会诊后,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为高爷爷安置了心脏临时起搏器后,在全麻下,陆慧成功为高爷爷实施了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的腰3/4椎管减压和神经根松解手术。
术后,高爷爷的双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第三天就能下床行走,第五天便顺利出院了。
多元、个性化培养 打造「群星闪耀」的队伍
在陆慧看来,作为脊柱外科负责人,培养学科人才是职责所在,且要具备爱才、识才和用才的能力。
除人才的引进外,陆慧也重视内部人才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培养。他通过能力评估、性格观察和职业规划讨论,深入了解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研究兴趣、个人优势和职业愿景,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培养策略,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科室发展的双赢。
对于具备科研潜力的人才,陆慧引导其围绕临床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组织科研方法培训、学术交流会议等,不断提升其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对于在临床中表现出色的人员,陆慧则注重提升其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安排丰富的临床轮转、病例讨论、手术观摩等,提升其应对复杂病例的能力。
在陆慧的带领下,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脊柱外科的科研实力、临床水平及患者满意度均实现了显著提升。目前,科室团队已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市级课题5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余项,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资讯)
(文/肖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