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迷,快来集合!我刚从一场文字盛宴中归来,这本小说简直是书海里的璀璨明珠!每一页都牢牢抓住我的心,每个转折都让人拍案叫绝,角色鲜活得仿佛就在眼前。这书看得我废寝忘食,根本舍不得放下!如果你也渴望一场让人沉浸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上篇自我按摩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自我按摩
一提到按摩,人们头脑中就会浮现出按摩师用手法为他人操作的情景。那感觉不用多说就是一个字——爽。巧得很,前些天,几个朋友出去旅游,疲劳时就去充分享受了一回爽的感觉。期间有人问,如果按摩师有病,能否自己给自己按摩呢?按摩师的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有效,而且还省钱呢。
医学上将自我按摩又叫自我健康保健疗法,它是通过刺激自身穴位、经络,以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起到调整机体、医治疾病的作用。若能坚持长期自我按摩,还可活血化瘀、滑利关节、强身壮骨、增强体质。
自我按摩以主动按摩的形式,实际上概括了按摩、体操、气功等疗法中的部分效用,即患者本人通过自主运动,以完成各种按摩手法。即便是较轻缓的运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增大肺活量、锻炼心肌储备力,促进血液循环。
自我按摩运用不同的手法达到扩张皮下的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张力,增强肌纤维弹性,消除肌肉组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修复筋肉损伤,从而起到防病健身和巩固疗效的目的。
自我按摩易学易做,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它既不需要复杂的医疗器械,又不需要高深的专业技术,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自我按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保健强身的首选和需要。
人是一个整体 靠经脉相连
每个人的身体,包括骨骼、关节、肌肉、脏器等,所以能成为一个整体,主要是有一个网络连接的缘故,也就是中医学里所说的「经络」。经络的一端连接四肢的手足部位,另一端连接脏腑器官,如此一来,就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心包六脏,以及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与四肢连结而成一个整体了。这样也就有了十二经脉,再加上前后正中线上的任脉、督脉,人体共有14条正经,分布于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到脚,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
腧穴——经络——脏腑 联系密切
按摩时刺激的部位,实际上就是腧穴点,而许多的穴位点连在一起组成了经络线,经络又和脏腑相联系。有人将穴位形象地比喻为经络线上的变压器,于是当用手法刺激穴位时,可以从穴位点,通过经脉线,进一步深入调整脏腑的功能,用于防病治病。由此可见,腧穴-经络-脏腑,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自己动手 强身健体
俗话说,「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当熟知经络腧穴后,无论身体的哪一部分有病或不适,通过手法刺激穴位、经络,就可进行调整治疗。自我按摩主张用自己的手直接顺势作用于自身体表,力量轻重可根据自身耐力来调整,安全可靠。自己动手按摩,省去了用药的麻烦,可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坚持,可强身健体,养生延年。
自我按摩便利、及时、有效自我按摩的最大特点体现在灵活性上,由于是自我操作,在生活中没有时间、场地、设备仪器的限制,随机性大,可见缝插针。遇有不适,马上就可自己动手操作,不必去医院。
只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选用适当的自我按摩穴位和手法,并使用补泻手法,既方便、省力、省时,又有效。
根据病情 确定疗程
不要以为自己给自己按摩不花钱,时间越长越好,那就错了。同其他所有的医疗方法一样,自我按摩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晚按摩1~2次疗效会比较好,每次10~15分钟就够用了。不同的疾病,疗程长短不完全一样。急性病,疗程少些;慢性病,疗程适当长些。通常2~3个疗程就会见效或好转,甚至痊愈。
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先要温水洗净手部
自我按摩时,双手要保持清洁,温度适宜,以免过凉刺激疼痛加剧。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以防受凉感冒。
按摩前指甲也要修剪光滑,长短适中,边缘整齐,不戴戒指,防止在操作时损伤皮肤而疼痛。
2.体位舒适很重要
自我按摩的时间和力度要以个人情况而定,因此舒适的体位显得尤其重要。通常以坐位、卧位最为多用。也可边做治疗,边听音乐,舒缓紧张情绪,减轻疲劳感,疗效会更好。
3.有些病千万不要做刚刚受伤时,不要立即按摩。骨折、骨结核、骨髓炎应停止。心梗、脑出血、传染病以不做为妙。妇女妊娠、月经期应当避免操作。
第二章足部自我按摩
足部是人体的缩影
自古以来,中医学就曾有过头痛医脚的说法。在人们感叹医学神奇的同时,医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衰老首先从下肢开始」,而足部又是下肢运动最频繁、最关键的部位。人们的双足,是每天行走的工具。若将双足底并拢放置时,就会构成屈腿盘坐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因此又称足部是人体的缩影、人体最敏感的「全息胚」。
身体各部分 足部均有反射区
有人将足部比作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远端起到相当于「泵」的作用,这种认识并不完全对。人类的足部,其实集合了身体的所有脏腑、器官,在整个足部有规律地排列并对应相应的区域,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反射区。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省市、台湾地区及日本等地,非常重视研究反射区冶疗法。就是说不在病变局部治疗,而是治疗相应的反射区,使其出现好的疗效,即反射区疗法。
刺激那么小的足部,用于调整全身的功能,能受得住吗?
人类赖以行走、站立、支撑的双足,其足底是有一定韧性和硬度的,适量地刺激足底反射区不仅无痛苦,反而更有治疗效果。
足五趾有多条经脉相连接
中医的经络学既古老又神奇,通过刺激经络线上的穴位点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因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已被世人所接受。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其中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阴维脉、阴跷脉均起于足部,而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阳维脉、阳跷脉又都终止于足部,可见足部与经络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经络又与脏腑相通,故通过按摩足部的腧穴,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身体有异常 足底有反应
心脏在血液循环中起着血泵的作用,足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是血液循环的末梢,即使血液本身的压力很大,让血液在体内循环到足,也是比较困难的。而全身的脏腑器官在足底有相应的反射区,当身体的某部位有异常改变时,血液循环就差,在足底就会有反应,按压最痛的部位,也就是疾病的反应部位,常可收到奇效。
按摩足部时间上的要求足部按摩讲究的是刺激到位,因此刺激的时间长短显得尤其重要。通常的情况下,双足的按摩时间不低于30~40分钟为好,若能早晚各做1次,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每天做15~25分钟也会有效果。最好隔日操作1次,既有利于足部休息,又可促进代谢物的排泄等。一般以10次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就可以治愈。
需要注意的问题
1.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做足部按摩。
2.足部按摩力求达到口渴,术后半小时内应饮温开水1杯,250~500ml。以补充能量。
3.按摩前最好让患者先用热水洗脚或中药浴足10分钟,有助于按摩力度的渗透。
4.按摩左足时,右足应先用毛巾裹好,避免着凉,反之亦然。双足按摩完毕,应立即穿袜或盖被保暖。
5.在足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四肢冷汗;脉搏细数等不适现象,应立即停止按摩,予以休息、饮水等对症治疗。一旦出现休克立即抢救。
6.保健按摩也是先左足后右足。
7.足部按摩时,必须因人因病而异,掌握好时间和次数,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反射区的按摩,以每个反射区治疗时间不少于1分钟,不超过3分钟为宜。
按摩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一般来说,在治疗4~8次后,有些人会产生一些反应,但大部分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大可不必担心,仍可以继续治疗。通常可能出现的反应如下:
1.足踝部肿胀,特别是有淋巴回流障碍的病人,这是一种正常反应。
2.下肢曲张的静脉突然肿得更明显,这是好的兆头,因静脉内血流增加所致。
3.足部有破溃口,这表示体内的有毒物质要通过次通路排出体外,这是正常反应。
4.有的人会出现发热表现,这是机体与病原作斗争的结果。
5.排尿量增加,小便变黄,这说明机体代谢增强,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6.有些背痛的病人,会感觉背部更痛,但过一天后就会消失,这是按摩后血流增加,经络疏通的一种表现。
7.睡眠时间延长,这是机体得到休整的体现,也有的人会出现睡眠做梦,但不必担心。
8.身体分泌物增多,如出汗、流涕、气管分泌物增多、妇女白带增多等,这是机体功能得以改善,代谢增强的表现。
第三章手部自我按摩
手部是人体的缩影
中国人见面习惯握手问候,每天吃饭、穿衣也离不开手,手是我们每天应用频率最高、最重要的组织器官。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手会是怎样。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手是人类外在的大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讲「心灵手巧」,「心灵」指的是大脑聪明。可见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早已对手与大脑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之所以能用双手创造出无数的奇迹,就是因为人类具有当今物质世界中几乎完美无缺的大脑。全身各部位在手上都有各自的相应反射区,故称手部是人体的缩影,又称为人体较大的全息胚。
身体各部分 手部均有反射区
我们都知道,经常活动手指不仅可以健脑,而且对身体是有益而无害的。这是因为手上拥有全身各个脏器、组织、器官的相应反射区,若将双手相并拢,仿佛端坐的一个人影。利用反射的原理,通过刺激手部相应反射区及手上的神经、血管、肌腱、肌肉、皮肤,能够促进大脑和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人年轻,精力旺盛,耳聪目明,充满活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五指端有6条经络相联系十二经脉中有6条经脉直接循行于手部,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六经虽不直接和手相连,但手足经脉名称相同均可交会流注。因而可以让手部与全身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有密切的关系。手是人体感觉最敏感的部位,它是指导大脑指令采取行动和向大脑反馈感觉的最频繁部位。手与人身所有的经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手包涵着人体的全部信息,因此人体一旦发生病变,疾病的信号就会通过经脉反映到手上,这样我们便可通过望手来诊察疾病,协助诊断。
身体异常 手部可见反应
人们习惯于将手称之为「内脏的温度计」,是因为手部是反应疾病先兆的镜子。因此当人体发生病证时,手掌部的相关部位会有相关的结节、疱疹、皮肤颜色等改变,这样就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了。而当治疗有效时,相关的变化也同样就会消失。
按摩手部时间的要求手部按摩时,也要因人因病而异,掌握好时间和次数,应长则长,该短则短。反射区的按摩,以每个反射区治疗时间不少于1分钟,不超过3分钟为宜。一般是双手按摩时间为30~40分钟,每天1次为宜,半个月为1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问题人体上的穴位是对称的,因此手上的反射区也是对称的,所以在自我按摩的时候,必须双手都做才会达到效果。如果在治疗中出现某一侧疼痛明显,就重点做那一侧。手部由于角质层相对较厚,力度也可以稍重一些。每次治疗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睡觉前最为适宜。做手部按摩时,如果遇到高热、剧烈运动后、醉酒、手部有皮肤病、外伤等情形都不适合做手法。特别是孕妇、月经期,注意不宜刺激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穴位,以防引起流产。
第四章耳部自我按摩
耳部是人体的缩影我们用于听声音的双耳,看似平常,实际上其耳郭是人体整体的缩影,其上的反射区呈「倒置胎儿」状分布,头朝耳垂,脚朝耳轮上缘,躯体位于其中。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在耳郭上均可找到相对应的反射区。耳部反射区是耳郭与机体各部沟通的部位,既能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也能接受刺激以调整脏腑功能。
身体各部分耳部均有反射区人体上的脏腑器官除了在自身有其各自的解剖位置外,在耳部也有相关的反射区,也就是说如果在耳部的反射区上做按摩,可以调整全身的脏腑功能。我们可以试验一下,当用手牵拉耳轮时,对着阳光或灯光看看耳部,就不难发现,耳部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软骨组织,当用手刺激耳部不同的部位或反射区时,不必用太大的力量,就可有效地调整人体的气血循环、防治全身疾病。
十二经脉均可联系耳部说起用耳部穴位防治疾病,很多人都见过在耳部贴药的方法,人们在理论上对耳体相关的认识比实际应用耳部反射区诊治疾病的历史还早。在我国古代时医生们通过观察经络现象,认识到耳与整体的密切联系,将此种联系的结构基础归之于经络。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帛书·经脉】中,一条经脉名为「耳脉」,其循行路线为从手背上行入耳中。继【帛书】之后,【内经】总结概括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的手足十二经脉,其中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到达耳中或耳前,而手足三阴经又通过经别合于相应的阳经上,由此可见耳部与全身的关系。
身体有异常 耳部有反应
由于耳部与全身各部分关系密切,当在耳部做自我按摩时,可有效地调整全身的脏腑功能。而全身的脏腑功能发生病理改变时,在耳部相关的反射区部位,也会有相应的脱皮、变色、疱疹等变化。而当这些变化减弱或消失时,说明耳部的调整作用明显发挥出来了。
按摩耳部时间上的要求耳部反射区按摩以15天为1个疗程,每天操作1次,每个反射区按摩5~10次,每天双耳按摩共计10~15分钟左右。对症状反射区(治疗重点反射区)可增加到12~15次,重症病人或年老体弱者,一般按摩的时间在8~10分钟左右。慢性病或康复期的病人可隔日做1次。疗程间可休息3~5天,也可以两耳交替操作,每日1次。术后饮温热水300~400ml,并且用温水洗净耳郭。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孕妇妊娠3个月以内不宜用耳部反射区治疗。5个月以后需治疗者,可用轻刺激,但不宜刺激内生殖器、腹、内分泌等反射区。有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禁忌用耳部反射区治疗。
2.有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慎用耳部反射区治疗,即使治疗也不宜用强刺激。
3.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并伴有严重贫血、血友病者不宜用耳部反射区疗法。
4.外耳患有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等时暂不宜用耳部反射区疗法,待其痊愈后再用耳部反射区治疗。
5.妇女月经期,据文献记载不宜用耳部反射区治疗,但实践证明多无不利影响,少数有月经提前或错后现象,但停止按摩后,月经又可恢复正常周期,以后仍可以继续治疗。
6.饥饿时或饱餐后1小时内不宜做耳部反射区按摩。
7.若应用按摩棒做耳部反射区按摩时,用力应适中,以防伤及局部组织。
第五章自我按摩穴位应如何定位
取穴方法有4种:
1.骨度分寸定位法
常按取穴部位骨度的全长,将之划分为若干等分,称做等分定位法。
2.自然标志取穴法
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称「自然标志定位法」。人体自然标志有两种:一种是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指(趾)甲、乳头、肚脐等,称为「固定标志」。一种是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包括皮肤的皱襞、肌肉部的凹陷、肌腱的暴露处以及某些关节间隙等,称做「活动标志」,自然标志定位法是常用的取穴方法,如两乳中间取膻中,握拳在掌后横头后取后溪等。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自己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因各人手指长度、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所以可用本人的手指来测量定穴。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宽度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和背部取穴。
(2)拇指同身寸法:以拇指指间的横度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
(3)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是将示、中、无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画一水平线;横度为3寸,适用于头、躯干、四肢部。
4.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示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等。
第六章自我按摩手法特点
因为自我按摩治疗病症是自己动手操作,手法有一定的难度,故而其手法强调技巧性高,并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手法操作基本特点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灵活为基本特征。而对于不同的病症应以或轻或重或轻重结合的手法为主,方可奏效。
2.配合呼吸提高疗效
胸腹部、腰骶部按摩时,最好要配合呼吸,这样可以提高疗效。
3.体位舒适省时省力
无论是体部还是其他部位的按摩,用于病症治疗时,体位要舒适,以便于手法操作,特别是当双手操作时,手法要顺势、省力,这时最好采用卧位。
4.轻重得当自我控制
根据自身的情况,手法的强度可随时调整,一般来说,手法要由轻到重,应逐渐加强,最好不产生疼痛,这样的手法才会产生好的疗效。
5.适当配合按摩器械
有些部位手法操作不便,或者手法刺激不到,可以配合使用按摩器具,以弥补手法的缺陷。
第七章体部常用手法
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穴位处做揉动的手法。
【操作】
(1)指揉法:用拇指指腹或示、中指指腹揉动体表的穴位。
(2)大鱼际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全掌揉动体表部位的方法。
(3)掌根揉法:用手掌掌根在体表的腰、腹、四肢等处揉动。
【要领】
(1)紧贴体表,带动皮下肌肉组织。
(2)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和缓的摆动。
(3)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抹法
用拇指指腹或四指指腹在体表做轻柔的往返移动的方法。
【操作】
(1)拇指抹法:用拇指指腹在体表做往返移动。
(2)掌抹法:用大、小鱼际在体表做往返抹动。
【要领】
(1)动作轻柔,手法灵活。
(2)往返移动,频率稍快。
推法
用指或掌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的方法。
【操作】
(1)拇指推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
(2)掌推法:以手掌着力,以掌根部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
(3)拳推法:握拳,以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做与肌纤维平行方向的缓缓推动。
【要领】
(1)推行方向与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方向平行。
(2)动作柔和,发力均匀,左右手协调一致。
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直线往返或环形移动的手法。
【操作】
(1)指摩法:用示、中、无名指面附着在一定的部位上,做节律的环旋运动。
(2)掌摩法:用手掌面附着于体表,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或往返运动。
【要领】
(1)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
(2)指掌自然伸直。
(3)动作缓和而协调。
(4)指摩法每分钟120次,掌摩法每分钟80次。
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
(1)大鱼际擦法:用于腕、踝关节。
(2)掌根擦法:用于背、腰部。
(3)小鱼际擦法:用于四肢部。
【要领】
(1)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
(2)紧贴体表。
(3)推动幅度要大。
(4)涂擦按摩油。
(5)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按法
按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或手掌按压体表或穴位的方法。
【操作】
(1)指按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
(2)掌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
【要领】
(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2)用力要由轻而重,再到轻,可配合重心的移位。
(3)忌用暴力。
拍法
用手指或手掌拍打体表的方法。
【操作】
(1)指拍法:用示、中、无名、小指四指的指腹并拢,拍打体表穴位或部位。
(2)虚掌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的部位。
【要领】
(1)腕关节放松,摆动灵活。
(2)动作连续有节奏,不可忽快忽慢。
(3)指掌同时用力,避免抽拖的动作。
点法
用指端或器具尖端,固定于体表某个部位或穴位上点压的方法。
【操作】
(1)拇指点法:用拇指端点按在施术部位的穴位上,拇指指端着力,点按时拇指与施术部位成80°角。
(2)屈示指点法:用示指关节背侧面突起处点穴的方法。拇指指间关节屈曲。用指间关节背侧面顶示指近端指间关节掌面。握拳伸腕。用示指近端指间关节背面突起处点治疗穴位。
【要领】
(1)垂直用力,逐渐加重。
(2)操作时间短,点到即止。
(3)忌用暴力。
叩法
用小指侧面或空拳轻轻叩击体表部位的方法。
【操作】
(1)指叩法:用小指侧面叩击四肢部位的手法。
(2)拳叩法:用空拳叩击颈项、四肢部位的手法。
【要领】
(1)腕关节放松,摆动灵活。
(2)用力不宜过重,指掌要贴紧。
(3)手法熟练时,可发出清脆的响声。
拿法
手指呈钳形,提拿局部肌肉或肌筋的方法。
【操作】
(1)二指拿法:用拇、示指提拿穴位。
(2)三指或四指拿法:用拇、示、中或拇、示、中、无名指提拿颈项部或上肢。
(3)五指拿法:用拇与其余四指提拿肩、四肢等部位。
【要领】
(1)手指之间相对用力,力量由轻而重。
(2)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3)频率为每分钟40~60次。
击法
用手或拳击打体表部位的方法。
【操作】
(1)侧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2)掌击法:手指自然分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击打体表。
(3)拳击法:手握拳,腕伸直,用手背击打体表。
(4)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击打体表,如雨点下落。
(5)棒击法:用桑枝棒击打体表。
【要领】
(1)垂直用力,快速而短暂。
(2)有节律性。
(3)不能有抽拖动作。
(4)忌用暴力。
拨法
指端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方向或往返的拨动,施以弹动之力,拨而弹之,弹而拨之。
【操作】
(1)拇指弹拨法:用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发力如弹拨琴弦状。
(2)示指弹拨法:用示指端置于施术部位,发力如弹拨琴弦状。
【要领】
(1)指端要插入肌肉间隙或肌肉韧带起止点。
(2)发力由轻到重,弹拨速度由慢至快。
(3)注意不要抠破局部皮肤。
抚法
用手掌或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轻而滑动往返移摩的方法。
【操作】双手或单手拇指指腹在体表一定部位做上下、左右直线或弧形曲线往返推动,用力时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节律均匀。
【要领】
(1)用力时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节律均匀。
压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施术部位上的用力下压的方法。
【操作】
(1)指压法:用手指末端指腹压于施术部位,手指和施术点应成45°角。
(2)掌压法:用手掌压于体表的方法,压力均匀,和缓有力。
【要领】
(1)压力均匀,和缓有力。
(2)以平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勿掐之。
拿捏法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握住并提拿局部肌肉或肌筋并微用力捏的方法。
【操作】拇指与其余四指握住施术部位,用手指指腹着力,同时提拿手法要稳而柔和,力度适中,切勿用指尖掐损皮肤。
【要领】
(1)力度适中。
(2)切勿用指尖掐损皮肤。
(3)动作缓和有连贯性。
(4)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
按揉法
用拇指端或指腹或手掌按压体表或穴位并揉之的方法。
【操作】
(1)拇指按揉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并揉动穴位。
(2)屈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指间关节按压并揉动穴位。
(3)屈示指按揉法:用示指指间关节按压并揉动穴位或一定的体表部位。
(4)示中指按揉法:用示、中指指腹按压并揉动一定的体表部位。
【要领】
(1)用力要由轻而重,再到轻,配合重心的移位。
(2)忌用暴力。
第八章足部常用手法
推法
【操作】
(1)拇指直推法: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在施术部位,向下垂直用力,并做单方向的直线滑动。
(2)拇指分推法:双手拇指微屈,和缓地按压在施治部位上,同时向两侧分别推进。
(3)拇指推掌法:用拇指指腹紧贴足底面,以直线方向向上推移。
【要领】
(1)手指要紧贴于体表。
(2)推动时带动皮下组织。
(3)着力要均匀和缓,动作要协调一致。
揉法
【操作】
多指或拇指指腹吸附于体表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揉动。
【要领】
(1)动作轻柔缓和。
(2)揉动时带动皮下组织。
擦法
【操作】
以手掌置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的快速擦动。
【要领】
(1)推擦应快速均匀,不可忽快忽慢。
(2)不可忽沉忽浮,以不使皮肤起褶为宜。
点按法
【操作】
以四指握足,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在施术部位进行按而压之的手法。
【要领】
(1)点按时应垂直用力。
(2)动作要均匀缓慢。
捏揉法
【操作】
以一手握足,用拇指与其余各指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捏揉。
【要领】
(1)相对用力,由轻而重。
(2)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搓法
【操作】
用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掌面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揉或用双足对搓。
【要领】
(1)相对用力,均匀一致。
(2)紧搓慢移,动作灵活而连贯。
捻法
【操作】
以拇指和示指的指腹捏住施术部位,做对称捻转揉搓。
【要领】
(1)两指用力要均匀,方向相反。
(2)操作要灵活,不可捏得过紧。
双指钳法
【操作】以示指、中指弯曲成钳状。着力点为示指第二节指骨内侧,用于副甲状腺、颈椎。
【要领】
(1)压力轻重适当。
(2)垂直用力,固定不移。
单示指扣拳法
【操作】
以示指第一、二指关节弯曲扣紧,其余四指握拳,以中指及拇指为基垫于示指的第一关节处固定之着力点在示指第二节关节,适用脑下垂体、肺、胃、十二指肠、肝脏、腹腔神经丛、大肠、脾、膀胱。
【要领】
(1)腕关节放松。
(2)用力不宜过重。
(3)速度快而有节律。
握足扣指法
【操作】
以示指第一、二节弯曲,四指握拳如图示扣拳,另一手拇指伸入示指中。着力点为示指第二指间关节,适用于肾上腺、肾脏反射区。
【要领】
压力轻重适宜。
单示指钩掌法
【操作】
示指微屈呈钩状,以示指桡侧缘着力紧贴皮肤,做连续的推抹。
【要领】
(1)压力要轻重相间。
(2)移动缓慢而稳。
双指拳法
【操作】
示指、中指并拢伸直,以中指尺侧连续叩击治疗部位。
【要领】
以腕力带动手指叩击。
第九章手部常用手法
推法
【操作】
用拇指指腹或手掌推压手指或手掌表面的操作方法。
【要领】
(1)贴紧体表,带动皮下肌肉组织。
(2)速度宜缓慢。
揉法
【操作】
用指腹或大鱼际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揉动。
【要领】
(1)紧贴体表,带动皮下组织。
(2)腕部放松,摆动灵活。
点法
【操作】
用拇指端点压手部穴位或骨缝。
【要领】
(1)操作时用力时间短,点到而止。
(2)可以旋转半周增加力度。
按法
【操作】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手部穴位或骨缝的方法。
【要领】
(1)垂直用力,由轻到重。
(2)固定不移,忌用暴力。
摩法
【操作】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直线往返或环形移动。
【要领】
(1)指掌自然伸直。
(2)腕关节灵活,力度适中。
一指禅推法
【操作】
以拇指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运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持续作用于经络部位。
【要领】
(1)手握空拳,以指腹着力。
(2)沉肩,坠肘,悬腕。
(3)每分钟120次左右。
拔伸法
【操作】
用一手握住另一手或手指向相反的方向牵拉的方法。
【要领】
(1)用力宜逐渐加大。
(2)牵拉的时间不可过长,忌用暴力。
摇法
【操作】
用一手握住另一手或手指做顺、逆时针环绕摇动的方法。
【要领】
(1)幅度要由小到大,速度要由慢到快。
(2)要控制在生理范围之内。
捏法
【操作】
用拇指与示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捏施术部位。
【要领】
(1)相对用力,由轻到重。
(2)腕关节放松,手法灵活,不可用蛮力。
搓摩法
【操作】
以拇指或示指罗纹面相对夹住体表,做往返移动。
【要领】
(1)以手指罗纹面着力。
(2)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
(3)操作时速度适宜,轻重适当。
点压法
【操作】
用手指末端指腹压于施术部位,手指和施术点应成45°角。
【要领】
(1)部位准确。
(2)压力深透。
(3)时间较长。
第十章耳部常用手法
捏揉法
【操作】
用拇指与示指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一紧一松。
【要领】
(1)相对用力,由轻而重。
(2)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指甲推法
【操作】
用拇指指甲顶端着力耳郭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要领】
(1)单方向的直线移动,要稳、轻,频率稍慢。
(2)紧贴耳郭,不可跳动。
掐法
【操作】
用拇指或示指指甲相对掐体表穴位的方法。
【要领】
(1)相对固定,不可移动。
(2)力度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3)掐后继以揉之。
推挤法
【操作】
以示指固定一侧,拇指推按另一侧的方法。
【要领】
(1)用力均匀一致。
(2)速度应慢,单方向运动。
压丸法
【操作】
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或黄米贴敷于耳穴上,定时按压。
【要领】
(1)局部消毒,以防皮肤破溃感染。防止过敏,5天更换1次。
(2)以局部微痛为度,每日按压数次,每次5~10分钟。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人体经穴反射区自我按摩
刘明军等
生活
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