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听我一言!我刚看完一本让我彻夜难眠的小说,每个情节都紧张刺激,角色一个个鲜活得像是你身边的朋友。它带来的阅读体验绝对不止是打发时间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深度的心灵之旅。不看这本书,真的会错过很多精彩!赶快加入我,一起沉浸在这个非凡的世界中吧!
第一章养生先养气血,气血是人体的「命根子」
生命的本质在于「气」
【气血养生经】 人体和宇宙一样,都是靠着五行之气凝成的有形之物,靠着气在脏腑、器官之间的有序循环而维持着生机和活力。所以,气顺,则体安;气在,则人在。
到底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不止一日了。不得不承认,在科学领域,语言从来不像它在文学领域那样魅力四射,在事实面前,它不得不低下头败下阵来。
我想说的事实是这样的:传统中医经受了几千年的考验,名医辈出,如东汉张仲景,西晋皇甫谧,唐代孙思邈,清代王清任等等。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精妙独到。即使现在,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中医都可以药到病除。
多年来,王小姐一直生活在某种怪病的阴影下,她长期月经不调,有时候一个多月来一次,有时候两个多月来一次,还有时候三五个月来一次,王小姐去看西医,西医作了很多种危险的猜测,并作了全面检查,可是化验结果证明:子宫发育完好,肾功能健全,也没有妇科炎症。所以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没病。
一方面握着自己「没病」的西医学化验证明,一方面想着多年来的「非正常」状态,王小姐一筹莫展,她带着满腹疑惑来到了中医诊所。医生在一番望闻问切后告诉她:是寒气太重,气血失调的结果。
一开始,王小姐将信将疑,心想:气又看不见摸不着的,谁知道真相如何呢?
可是既然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法,那就宁可信其有吧,六服中药喝下去,王小姐的气色明显好多了,就这样坚持下去,王小姐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她的「好朋友」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她成了个「正常」的女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传统中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这一生命力正是来源于它找到了人体维持其生命活力的发动机——气!
我们说一个人生命力旺盛,总是说他朝气蓬勃;形容一个人衰弱,我们说他气息奄奄;判断一个人的生死,我们以喘息和断气定夺;还有,人活一口气,人就活个精气神儿……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气」字。和王小姐的病情一样,在临床实践当中,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疾病,都是「气」在作怪。
我们不禁要问,气是什么?它来源于何方?旺衰取决于何物?
气在本质上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散见于先秦著作里,随处可寻,如【庄子】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孟子】有「气,体之充也」,【荀子】有「治气养生」,【黄帝阴符经】里也有「离之制在气」,这些都是中医「气」理论的重要依据。
传统中医认为,人由气生,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人体的一个器官,实质上都是由无形的气凝聚而成的有形的事物。【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清阳和浊阴是气的两种形式,那么阴阳二气不仅能产生天地,还能产生万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
人体不仅因气而生,而且也因气而长。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运动场,促成这种运动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气。举个例子,风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但怎么来判断它的存在呢?通过树枝的摇曳,通过水的波纹,也就是说通过风自身的流动来证明它的存在。
人体内的气也是同样的道理。气的功能需要通过气的运动来实现,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机,主要包括升、降、出、入四种,这四种运动在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内进行,进而促进了人体内部的循环。简单来说,气对人体内部循环的促进作用有这么几种:
(1) 推动作用。包括对人体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推动,也包括对脏腑工作的推动。比如我们说肝有肝的气,肺有肺的气,肾有肾的气,这就是说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津液等的生理功能活动,都必须在气的推动下进行。如果气虚,推动力就小,脏腑功能就弱了,会出现如消化不良、胸闷等症状。
(2) 温煦作用。这一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调节人体体温,辅助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我们可能有这种感觉,久坐不运动,就会感觉手脚冰凉;如果长时间不舒展肢体,就会觉得腰部很凉,这在根本上就是因为气行不畅所致的。
(3) 防御作用。有些人容易生病,或者易被细菌感染,而有的人即便遇到再强烈的流行性感冒也能安然无恙,区别就在于抵抗力的大小。而决定一个人抵抗力的关键,就是气的充足与否。一个人气足,也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抵抗外邪的护身符,身体本身抵抗能力较强,病邪自然就不能奈何他了。
(4) 固摄作用。这是指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我们知道人体内包含着诸多大大小小的器官,这些器官虽然繁杂却有着自己固定的位置和功能,而这种井然有序就全靠气来维持。同时,汗液、尿液等的排泄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不是气来掌管和统摄,它们会随意地被排出体外,打乱人体正常的代谢。比如盗汗就是气虚的表现。
此外,气对人体的最突出贡献还表现在它对血的种种作用。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中医自古就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
总之,气是维持体内循环的发动机,有了气的存在,身体内的各个零件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转,身体这个大机器才能保持健康。所以,爱自己,爱健康,就要从认识「气机」开始!
阳气是人体活力之源
【气血养生经】 宇宙的和谐,人体的健康都离不开阳气的扶持,失去阳气,花不会开,叶不会长,动物不会旺,人也不会健康。
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种现象,形容女孩子开朗活泼,我们往往说她很阳光,用「阳光女孩」来形容。形容男孩子健硕英俊,则会称之为「有阳刚之气」。这都充分说明,阳与健康的关系有多么密切。
对于宇宙万物,阳,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说起阳气的魔力,【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小故事。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有一天,富家小姐史湘云和丫鬟翠缕一道出去散步。史湘云性格豪放开朗,同时也学识丰富;翠缕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那是一个夏天,她们走到水池边,看见荷叶随清风荡漾,闻到阵阵清香,忍不住就在那儿停了下来。翠缕说:「怎么荷花还没有开?」
湘云说:「时候还没有到呢,天地间万物都由阴阳二气化生,阳气到了,荷花就开了。」
翠缕不解地问:「什么阴啊阳啊,没影没形的,我怎么一点也不懂?」
湘云对她说:「阴阳哪里有什么影啊形啊,它不过是气,天地中的一切都是阴阳二气产生的,比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
翠缕好奇起来,问道:「难道花啊,草啊,虫子啊什么的,也有阴阳吗?」
湘云接着说:「当然有了,什么都有阴阳,比如那树叶的正面叫阳,背面就叫阴。」
翠缕越发有兴趣,说道:「这下我懂了,男的就是阳,女的就是阴;动物也是一样,公的就是阳,母的就是阴……」
上面这个小故事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阳气的伟大作用,荷花之所以没开,是因为时令未到,阳气未足,人体也是这样,离开阳气的扶持和养护,它也会枯萎。所以说,对于生命万物,阳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阳和阴」是纯粹的东方概念,或说是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概念。在医学上,只有东方医学(泛指中医)有阴阳的学说。中医的「阳」含义很多很广,狭义是指体内维持人体旺盛精力的部分;阳气,就是此部分在人脑想象中的物质化状态,其实是只可意会和感知,不可触摸和测量的;同时也因人而异。【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一片黑暗,这样,生命就要停止。」
根据【易经】的阴阳理论,我们受到启发,阳气才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我们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坚持不懈地保养与延长我们的阳气,对抗阴气的生长,从而使阳气始终处于旺盛的状态。这就是【易经】这部玄妙与智慧之书告诉我们的养生真谛。
如何保护好我们体内的阳气呢?
补阳气首要是补肾、暖肾、保暖、去寒或调阴: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就是人的根,就如大树的树根一样,只有从根上施肥、松土,才能生长旺盛,只有树根不断吸收营养,才能牢牢地扎在大地之中。就是大树给吹断了,只要有根在,它还会发新枝、长新叶。人也是一样,只要保住肾,也就是保住人的根,人就永远健康,永远充满活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医认为的「肾」是个泛指概念。以西医学概念而言它不仅仅包含肾脏,也包含心脏和肺脏等;也就是说泛指直接为营养物质提供运输动力的脏器和组织。补肾气,就是要增补这些脏器和组织的功能和相互协调的能力。
肾气不足,大致分为阳虚和阴虚两种。阳虚者,体质偏寒,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欠佳:易出现消瘦,畏寒,血压低,神经衰弱,血液循环功能性障碍等症状。阴虚者,体质偏热,也有冷热交替者,一般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欠佳:易出现肝火旺盛,血压偏高,血脂偏高,内分泌紊乱等症。
当然,保养阳气也要掌握一定的要领,首先就是根据季节保养真阳。一年四季,阳气也有自己的活动规律,从冬天到春天,阳气就开始生发,从春天到夏天,阳气是最多的时候,这叫作阳长阴消,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春夏时节好好养阳,多晒太阳。因为我们人的这个阳气,和天上的阳气是息息相通的,头顶太阳,就是最便宜又最有效的养阳方式。
保养阳气还要求我们学会吃,怎么样吃保养阳气的食物,怎么样调整寒热。具体的内容我们将在饮食养气血的章节中进行详细讲解。
保养阳气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别对应着我们的心、肝、脾、肺、肾。七情也分阴阳,因为喜是属于阳,悲是属于阴的,所以假如我们每天都很快乐、开心,那就无形中滋养了阳气。如果我们总是很悲观,郁闷,不开心,那就等于自己损害自己的阳气。所以,我们每天要快乐生活,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它就会给我们从七情里面沾染阳气。
保护肾脏,多晒太阳,多找乐子,这就是最简单地捍卫阳气之道,做起来容易,但坚持起来很难,大家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血是脏器离不开的「铁饭碗」
【气血养生经】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五腑六脏也不堪承受饿饭之苦,而血就是脏器的饭,吃饱喝足才有精神干活儿。所以,养生的重点在于养血,血气方刚才是好男儿。
「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成语词典的解释是用来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成语「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这就说明了,「血」和「气」是两种并列的物质。
为什么要把血放在气的前面呢?对于人体,血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颜颜是某时尚杂志一名小编,最近为了赶稿,同事们响应主编的号召,不惜挑灯夜战,很多同事都累得倒下了,唯有颜颜一人依然面不改色,神清气爽的。问及不败的秘诀,颜颜不吝施教,说小时候在乡下,就听奶奶教育她说:人是铁饭是钢,吃饱喝足了血脉才会旺。颜颜于是就记住了奶奶的话,无论多忙多累,或者心情多么不好,她都会吃得像公主一样好。
最后,颜颜告诉大家:吃饭香香,血液旺旺,脏器棒棒,身体自然健康。
听了颜颜的话,大伙儿这才明白,原来身体的脏器也需要吃饭,吃不饱脏器也会「罢工」。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其也有胃口,也需要吃饭,吃饱肚子才能干活、工作。而脏器的饭就是气血。
当体内的各种脏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时,干劲就十足,活就干得好。而当人体的总血量不够,脏器的饭不够,它们吃不饱肚子,虽然它们都还在运转,但很容易疲劳,无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时间一长,各脏器由于供血不足,各种疾病都会惹上身来。
心脏供血不足时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这时,特别想休息,就会偷懒,就会出现短暂停顿,心跳的跳动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心就开始痛。这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你没管它,或者只是给它吃了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可根本原因并没有找到。当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会造成闭塞,心梗,最后危及生命。
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缺血、脑梗死,时间一长,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开始发生。
肝脏供血不足,它的工作能力也开始下降,作为「人体化工厂」,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时只能转化7两,余下3两只好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斑块。
肾脏供血不足,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到体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过高。
胰腺也是一样,吃饱了就能供应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没吃饱时,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液里,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我们应该把养血作为保健养生的核心内容,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充分保证器官有饭吃不闹饥荒呢?
1.饮食蓄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必须重视饮食调养。首先要注意保持脾胃的健康和旺盛的食欲,既要饮食有节,又要重视对脾胃疾病的治疗。其二,要适当多吃富含「造血原料」的食品,特别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性食品。要记住,食疗的重要性是贯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实在每天的每一顿饭上面的。
2.神志养血
中医认为,若神志不畅,肝气郁结,则最易使血液暗耗。所以保养气血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心情愉快、开朗乐观,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使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3.睡眠调血
生活规律、起居有时、劳逸结合、娱乐有度、性生活有节,特别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少酒,做到这些对保证身心健康,使血脉更加调畅,延缓衰老,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运动活血
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保持半小时以上),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健美操等,不但能活血,还会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增强,同时还会增强人的造血功能。
5.静心护血
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所以,在重视运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静养。最好每天能抽时间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调养精神,或独处静坐,或闭目调息,或听听音乐,或绘画,或编织等等,均可达到宁心养神,使身心皆静,尽快缓解大脑疲劳,以防劳伤思虑伤血。
血为气母,气到血随
【气血养生经】 在气与血的关系中,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所以血到之处,气一定到,气到之处,血未必随。
作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主力军,作为构成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气和血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是用来形容气血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句话。
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黄帝内经】就已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明代【景岳全书】则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气和血皆为水谷精微所化,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不可分离。气与血的关系是气为动力,血为基础,两者是对立的统一,所以中医才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可见,机体中绝不存在无气之血,也不存在无血之气。
李女士的丈夫最近身体不适,上下楼经常会感觉到胸闷、气短,连一小罐煤气扛起来都有点费劲,根据平时看电视积累的常识,李女士觉得丈夫是气虚的症状,于是就带他看中医,果然不出李女士的猜测,丈夫的病确实是气虚的问题。医生随即给他开了些方子,但看到药方里出现当归、阿胶之类的补血宝物,李女士心生疑惑,她一直以为这些药材只有妇女补血才用的,而且丈夫不是气虚的毛病吗,怎么也要补血呢?
医生笑了笑,说,血气不可分,血是心脏的「饭」,心脏吃不饱,自然会气喘,然而血又离不开气。所以,通常中医治病,是气血一起补的。
李女士这才明白了气血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心想:怪不得我们总说「血气方刚」这个词儿呢,原来它们是娘俩儿啊。
下面,我们还是具体来看一下气和血这对「母子」之间是怎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1.气能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但精不会自动化为血,而是在气的推动下生化成血的。气盛,则化血功能自强而血充;气虚,则化血的功能自弱而血亏。所以,气虚常可进一步导致血虚,症见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的病症。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故【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意思是说,在大失血情况下,更急需补气,以恢复机体之功能,气得生得固,血液才能渐生。
2.气能行血
关于气的作用,清代唐容川【血证论】直截了当地说:「运血者即是气。」也就是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如果气的功能障碍,气滞或气虚,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血瘀。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瘀症时,常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行气导滞之品,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因气虚而导致血瘀之症,治疗时则必须以补气为主,再配以活血化瘀的药物。
3.气能摄血
所谓摄血,是指气(具体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血液之所以这么听话,在脉管内循规蹈矩地运行而不会溢出脉外,是由于脾气的统摄作用。如果脾气虚弱,失去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往往导致各种出血症(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医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治疗须用补脾益气的方法,恢复其统摄血液的功能,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
中医所说的「血为气母」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气存于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以载气;一是指气的化生以血为物质基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存在于血液之中。如【内经】所说「营行脉中」,此「营」是指营气,营气是存在于血中的气。卫气虽运行于脉外,但亦需要津液来运载。【内经】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血证论】亦说:「守气者即是血」,意思是说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若气不附于血中,则将飘浮而无根。气存血中,血以载气的同时,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其持续得到补充,所以气不能离开血和津液而存在。
但在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气起着主导作用,「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素问·阴阳离合论】)。这一特性,无论在生理功能,还是病理变化中均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气血同病辨证论治医疗实践中,在采用气血双调方法时,以气为主,以治气为基本原则。
总之,气与血的关系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明白了气血之间的这一关系,才能更好地为补足气血作准备。
绝大多数疾病都是气血不足造成的
【气血养生经】 就像缺了汽油汽车会熄火,电量不足手机会关机,气血的量也决定着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的存亡。简要地说,血液充足,人就健康,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因气血不足造成的。
汽车在高速路上疾驰,电动车在马路上奔跑,我们通过手机对话,靠什么?除了硬件外,还靠一种软能量——油、电等等。人体也是一样,我们每天能活蹦乱跳,活力四射,除了有肌肉骨骼这副人形,还依靠一种活的能量——气血,通常叫血气。人的健康,主要取决于这种东西。
生活中,有一种奇怪的「病秧子现象」,有些人仿佛中了病魔的咒语,疾病总是特爱缠他们,而有些人则身体很棒,即便是在流感肆虐的日子,他们也能安然度过。同样是生病,有的人病得一塌糊涂,而有的人挺几天就过去了。
周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倒霉的白领,周先生人长得帅气,风度翩翩,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可是每年五月份,单位业务最繁忙的那段时间,身体总是掉链子,连单位领导都知晓他的身体状况。哪怕是在平时,只要办公室有人感冒,他肯定是第一个被传染者。
别人感冒一般多喝水多休息往往不用吃药就好了,而他只要一被感冒击中,就会打上几天点滴。而且,并发症一个都不会少,发烧、咳嗽、嗓子疼等疾病像商量好了似的接踵而来。周先生很是纳闷,为什么同样是大老爷们儿,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其实,并不是周先生天生倒霉,病魔专门和他找茬儿,而是气血衰的原因。气血充足,人就健康,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因气血不足造成的。就像缺了汽油汽车会无力或熄火,电不足手机效果不好会自动关机一样,气血的量也决定着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的存亡。
1.气正血正,百病不生
血,孕育生命。气,推动生命。一个受精卵在母体血液的滋润下,在精气的推动下,才健康发育成人体。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血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脏腑,为气的生化基础,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产物。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统帅血液循其正道的有力保证,气也源自于水谷精微,化生于脏腑,更是推动脏腑功能的生命原动力。血靠气的推动和固摄,而正常循行于脉络中;而气又依靠血液的载纳而不断生化。
血循行于血脉之中,周流全身,永不停留。血滋养脏腑组织,乃至每个细胞。体内每个细胞必须生存于体液环境中,体液维持着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细胞的内环境相当稳定,稳态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稳态正常血液的不断流动,生理调节才得以保证。
2.气血紊乱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体的气血流行于全身各处,气血的充足、运行的协调,是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气血失常,必然会影响到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
【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指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外邪才得以侵入机体而致病。气的防御作用还体现在病后脏腑组织的自我恢复。所以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等大病重病,与气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是抗病防病以及病后身体恢复的主体,气血互生,血以载气,所以气血紊乱是致病的最大原因。
3.百分之八十的疑难杂症和血瘀有关
疑难杂症是让人类最头疼的疾苦,疑难病症的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症状怪异。关于它的原因,有人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应从瘀论治。这里的「瘀」指的就是气滞血瘀;气滞则血瘀;血寒凝滞则血瘀;血热稠浊则血瘀;血溢出或渗出脉外则血瘀;痰浊、结石等有形实邪压迫,血行受阻则血瘀。上述多种血瘀病因总归于血失常所致。
综上所述,人体的健康公式是这样的:气血失常,脏腑功能减弱,疾病产生,反过来,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的失调,又加重气血不足。如此无限往复循环下去,人体就难免伤痕累累。所以,气血邪,必先调正气血。
只是,我们该如何正气血呢?在这里,我们最急于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注意气血的储存与保养。
气血作为人体的能量,作为脏器的饭,是可以预储的。先天和儿童时期,人都储存了大量的气血能量,相当于在健康银行的一大笔存款,可是等我们长大了,有些人不注意继续存储,反而肆意挥霍,愚昧透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说的就是这个,仗着年轻少壮,拿青春赌明天,体力大量消耗、应付恶劣环境、长期睡眠不足、深度忧思或暴怒……都会大量透支气血。当时可能显现不出来,一旦人到中年,稍微上点年纪,后果就出现了,要不早衰的人怎么这么多呢?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气血银行里「存款」,在气血上「存款」,比在银行里存款重要多了,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气血则是生命的基本存款。
气顺血畅,美丽健康
【气血养生经】 女人要靓,男人要强,不能仅依靠健身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气血更能有效呵护人体之美。
有人说,现在的女人有二怕,一怕变胖,二怕卸妆。言下之意,一个是说女人很容易发胖,第二个是说女人气色不佳,卸妆后容颜尽失。其实,怕变胖怕卸妆的又岂止女人?在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挤压下,男人,不也是如此吗?身材发福,气色不好是普遍现象。如若不信,你可以在每个上班的早晨或下班的傍晚,站在大街上,看行色匆匆的人群,你就会发现,健美,离现代人越来越远了。
那么,能不能在忙碌的同时,既保持健朗的身材,又拥有健康的肌肤,使得我们清新自然、神采飞扬呢?
当然能,方法就是:调理气血。因为气血是现代人健康和美丽的最有力的保护神。
办公室的新进职员小张,是单位出名的美女,一到单位就被惊为天人,她皮肤细腻,白里透红、身姿婀娜,举止优雅。可是一到单位就跟随领导出差,打着「飞的」从南飞到北,一圈下来,回来像变了个人似的,脸也苍白了,皮肤也不润泽了,精神也差了,走走路都很累。
某建筑公司的马总,近日忙着投标,一方面要负责写标书,还要负责招待,忙得不亦乐乎,吃得少,睡得晚,压力大。三十不到的年纪,却有着四十岁的苍老,和女朋友走在大街上,明显不协调了,有朋友调侃他「有拐卖少女的嫌疑」。
以上两位是现代人气血状况的典型代表,生活节奏过快,生存压力过大,工作劳累,饮食无度等等要素,在一天天地侵害我们的气血水平,使我们很难到达健美的彼岸。
要知道,血与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气的水平与人体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气旺血充,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才会正常,血气充盛,人体才会有充沛的精力、活跃的思维、矫健的身躯、良好的记忆力和敏捷的应变力,才能够光彩照人。
为什么压力、疲劳,就会让身体和容颜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中医认为,人在疲劳的时候,脏腑处于压力之下,容易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从而引起气机失调。而人体的内在脏腑气血的不足,必然要表现在外在的皮肤、颜面之上,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气虚了,就会面色无华,精神差,疲乏无力。血虚了,就会皮肤枯燥,面色苍白或萎黄,指甲不光滑。所以人们面白无华、皮肤差很多都是气血不足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无论身体上的事,还是面子上的事,都和气血脱不了干系。气血一顺,生理顺,什么都跟着顺。气血不顺,常会使女人引发痛经、月经不调、带下异常、孕期胎动不安、更年期提前以及面黄、色斑、皮肤粗糙、衰老症状明显,给女人增添了许多烦恼。气血不顺的男人也很糟糕,工作效率低,精神萎靡,脾气暴躁等等问题就会找上门来。
可是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如此多的人生考验,如此多的工作和家庭重担,气血上不免出点儿小错,也就有了血虚、血瘀、血热的多种表现形式。
1.血虚
症状:皮肤干燥,颜色白或萎黄没有光泽,口唇和指甲也经常发白,没有血色;经期血量少,颜色淡;经常便秘;视力减弱、模糊、眼睛干涩。
原因:体内精血少不够用,全身脏腑经络不能一一得到充分滋养,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常见的是全身血液普遍亏损,有时也可能出现血液对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
对策:补血。
(1) 饮食
吃红色和黑色食物,如红枣、赤小豆、红糖、乌鸡、芝麻等,但要注意控制脂肪摄入,补血食品的营养成分都是在油脂成分少的情况下好吸收。
(2) 按摩
有四个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调节血虚,分别是腹部肚脐下方约3寸处的关元穴,肚脐下方约1.5寸处的气海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的三阴交穴。
(3) 日常调养
中医认为劳累和思虑对血液的损耗在暗中进行,虽然无形但更加伤身,所以血虚者要避免过度劳累,尤其忌讳过度思虑。
减肥不求速成。减肥的本质是消耗大于摄入,无论用运动、吃药、节食哪种方法,体重都不可下降太快,否则血虚就会找上门来。
2.血瘀
症状: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加重;面色晦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额头、下颚及两颊下方长青春痘;下肢血管明显,俗称「青筋暴露」;女性月经经常推迟,经期腹部疼痛剧烈,经血颜色深或带有瘀块。
原因:凡是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派上任务,消散于工作的滚滚洪流中,而停聚在身体某处;或正常血液运行受阻,堆积在某处经脉或脏腑中,造成该处拥堵,发生功能障碍,就是血瘀。
对策:活血。
(1) 饮食
可多食山楂、黑木耳、黑豆、鲜藕、韭菜、酒、醋、红糖、刀豆、苔菜、茄子等、特别强调不宜吃寒凉冷冻的食物。
(2) 按摩
血液最容易在头部、四肢这些远离心脏的位置堆积,可以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
(3) 日常调养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
3.血热
症状:皮肤潮红、爱出油,容易长痤疮;爱发脾气,手心、脚心都感觉很热;经期会提前7天以上,血量多,颜色深红或紫,或经期比较长,淋漓不断;鼻子容易出血,晚上多梦。
原因:中医认为正常状态是血在温暖的气息下运行,遇到寒气就会凝滞。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变急,甚至会伤害脉络、耗损阴气。
对策:凉血。
(1) 饮食
多吃莲藕。中医认为莲藕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无论凉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丝瓜、马蹄、鲜芦笋、螃蟹也是凉血之物。
(2) 日常调养
不宜做日光浴。血热的人本来就阳气盛,如果在阳光下暴晒,吸收阳气,等于雪上加霜。
做温和运动,例如瑜伽。静态运动有利于调节体内血运,抚平情绪波动,让「万马奔腾」逐渐停止下来。
保证夜间11点至凌晨5点的睡眠。这是皮肤修复的时间,给它一个调整的机会,它才能在白天展现最好的状态。
总之,气血是生命之本,它左右健康,更是美丽之源,气血不安,我们会相应受扰。以上三种情况,请大家对号入座,平日里多给气血顺畅做些辅助性的工作,保证其旺盛,畅通其路径,就能健康并美丽着。
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滞血瘀
【气血养生经】 大自然风调雨顺,万物才能生长茂盛,同理,人体是个「小自然」,小自然气调血顺,各个脏器才能健康,充满生机活力,才能放慢衰老的速度。
自古以来,长寿就是个永恒的话题,从【诗经】中「永锡难老」、「万寿无疆」、「如南山之寿」等美好祝词,到秦始皇大炼仙丹,到现在养生保健书的热销,都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望和追求。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哺乳类动物的最高寿命,为其完成生长时限的5~7倍。而人类完成生长期需要20~25年,按此推算,人类最高寿命为100~175岁。目前,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探索人类衰老之奥秘,寻求有效延缓衰老之药物,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人体衰老是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制极为复杂,至今人类衰老机制之谜,仍未完全揭示。但气血和衰老的关系却一直是明朗的。
朱丹溪说:「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常春。」【血证论】说:「人之一身,不外阴阳,阴阳两字即水火,水火两字即气血。」【内经】中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未并,五脏安定」(【素问·调经论】),「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生气通天论】)等论述,说明气血的充盈、平衡、调和是人体健康与长寿的主要因素。后世医家对此也有很多论述,如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指出人体以「气血流通为贵」。【寿世保元】也提出:「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血气,所以得全生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乃人身之根本耳。」【景岳全书】中说得更为明白:「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及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生,无非血之用也。」均说明气血对人体长寿至关重要,为应用益气化瘀延缓衰老提供了理论根据。
现在,更有专家在反复学习中医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几十年的临床所见,提出了「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虚血瘀」的学说,他们认为,气血流通不仅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也是长寿的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壮盛以及衰老的过程,从中医理论角度看也即气血由弱转强、由盛转衰的过程,人的生、长、壮、老、病、死,尽管其表现形式很多,但归根到底都离不开气血的变化。
因为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输布全身,循环不止,两者并行以供给人体各脏腑组织之营养需要。任何一种原因包括七情、六欲、外伤,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将影响气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现气血失衡,流通受阻,瘀血停滞。由于瘀血的产生和存在,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滋养,然后才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气血阻滞,气血失调,造成气的生化作用减退。气化一旦受损,脏腑的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加重气血失衡,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脏器功能衰竭直至死亡。所以说,血瘀是导致衰老的因子,因子不除,何以长寿?
这样的人体衰老理论也得到了事实的广泛证明,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现在的百岁老人,他们的气血循行状况都好于常人。
台东县延平乡红叶村胡业妹老太太,因客串电视剧演出而蹿红。
胡老太太身份证上登记为1884年出生,2006年时已有122岁,2006年时身体状况依然很好。医生的测量结果显示,胡老太太的收缩压130mmHg左右,舒张压70mmHg左右,相当正常。而且,她的气血水平非常稳定,据胡老太太的侄子说,胡老太太没有生过大病,三四年前还很健康,生活起居没问题,但是摔伤脚动手术后,就必须依靠轮椅了,如果未开刀,或许现在还能健步如飞。
不发脾气、接近大自然,是胡老太太的长寿秘诀。胡老太太的侄女邱秀英表示,姑婆没有刻意养生,年轻时她必须上山砍柴、种小米,每天爬山、下山,身体当然硬朗。还有,姑婆的兄弟姐妹中,就数她的脾气最好,不生气,加上接近大自然,或许这是她长寿的秘诀。
像台湾这位胡老太太,她长寿的根本原因不是脾气、锻炼什么的,这些只是手段或者途径而已,她长寿的原因在于体内的气调血顺!
此外,用现代科学研究来证实老年人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虚血瘀,表现在微循环的障碍和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各个主要脏器的血管形态变化,亦即气血平衡的状态受到破坏,导致血瘀征象,因而神经、内分泌、免疫、合成代谢功能以及主要脏器功能均受影响,呈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衰老征象。
综上所述,无论理论上,还是临床所见和现代科学研究,均说明老年人普遍存在气虚血瘀的情况。可以认为:人体衰老奥秘在于气血失衡,其失衡的关键在于气虚血瘀。抵抗和延缓衰老,宜从调理气血入手。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气血才是命根子
张继传
生活
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