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医学宝典,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着人们追求健康的道路。其中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不仅是对食物来源的精辟总结,更是对人体健康所需营养的全面阐述。在冬季,大自然寒风凛冽,万物收藏,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敛,此时,外界的邪气更易乘虚而入,伤害我们的身体。
而在这严冬时节,一碗热腾腾的粥,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不仅能为我们的胃带来舒适的抚慰,更与中医养生的理念相契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煮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需求,精选食材,巧妙搭配。
这些食材,有的性寒,有的性凉,有的性温,有的性热,还有的性平,它们各自蕴含着独特的能量和功效。当我们在粥中巧妙地融入一些「药食同用」的食材时,那不仅仅是一碗美味的粥,更是一道能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良药。这种将美食与养生相结合的智慧,正是中医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追求健康生活的宝贵财富。
![](https://img.jasve.com/2024-7/fa4b080bcbfc6a2886b963ffae510ed2.webp)
【周书】中就提到「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清代著名医学家 王士雄 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 针对气虚、肾虚、脾虚、咽炎、胃寒、便秘、补血、黑头粉刺、养五脏,再推荐以下几种煮粥食疗方:
气虚 粥+山药
气虚的人往往会出现 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四肢倦怠 、自汗、动辄气喘、面色淡白、语音低微、头晕耳鸣等症状。
坚持喝一段时间山药粥,体质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做法: 将山药洗净,切碎和大米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持续服食效果最佳。
肾虚 粥+羊肉
肾虚的人常有 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 等症状,在冬天喝点羊肉粥,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
做法: 取精羊肉去骨洗净切块,取白萝卜1个洗净切块备用;将羊肉和萝入锅,加清水同炖,除去膻味,待羊肉将熟时,取出萝卜。将浸泡过的糯米放入羊肉锅里,加进葱白煮成稀粥,加盐调味。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咽炎 粥+鲜藕
此粥甘滑可口,有清热凉血、利咽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有 急性咽喉炎及炎症后期热退伤阴的人,均可服食 。
做法: 鲜藕,大米、绿豆。先煮绿豆至沸,加大米煮至半熟后,再放入藕片。待熟后调入少量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脾虚 粥+扁豆
此粥用于 脾胃虚弱 、慢性腹泻、吐泻等症的辅助食疗 。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之功,能疏脾开胃,可用于脾胃虚弱而饮食不进,呕吐泄泻者。
做法: 粳米,鲜白扁豆。粳米洗净浸泡半小时,放入锅内用大火煮沸;加入鲜白扁豆,改用小火熬煮成粥。粥内可加入少量红糖或冰糖,搅匀,稍焖片刻,待糖溶化即可食用。
胃寒 粥+韭菜
中医认为,寒主冬令,故冬季养生重在保暖防寒。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脾胃温暖,则四肢温煦,身体强劲。
粥中加入鲜韭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等症。
做法: 新鲜韭菜,大米,细盐适量。将韭菜洗净切细备用。先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韭菜、细盐等,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
便秘 粥+核桃
中医认为,核桃仁味甘,性温。入肺、肝、肾三经具有补肾助阳、补肺敛肺、润肠通便等功效。
做法: 取大米,红枣,核桃仁。将红枣用开水泡半天去核。核桃仁用水稍加冲洗。将大米,红枣,核桃一同入锅,加冷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至米糯。加适量冰糖再煮片刻即可。
补血 粥+菠菜
血虚证多见面色萎黄、唇舌色淡、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健忘、手足麻木、大便干燥、女性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弱等。
做法: 取菠菜、粳米,盐、味精适量。将洗净的菠菜切段,与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至米熟汤稠,将菠菜放入粥内,稍煮加入盐、鸡精即成。空腹服食。
养五脏 粥+鸡
鸡汁粥具有滋补气血、安养五脏的作用。适用于虚劳诸证、精血亏损、肾气不定、产妇营养不足等病症。
做法: 母鸡,大米,精盐少许,加水煮成粥。
粉刺 粥+山楂
中医认为,粉刺多为肺热及血热郁滞肌肤,或过食肥甘厚味,致使脾胃积热、上蕴肌肤,或肌肤不洁、热毒堆积所致,治疗应清热解毒、凉血行滞,可选用以下药粥辅助治疗。
做法: 取山楂、薏仁、白糖适量;将山楂水煎取汁,放入薏仁煮粥,待熟时白糖调服,每日一剂,连续1月。可清热利湿、祛脂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