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5594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很多心理咨询培训其实是割韭菜
02、大量心理咨询师违规接待精神障碍患者
03、主流心理流派的低效是硬伤
一直以来,国内心理咨询行业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是乱象丛生。
昨天,我们就分享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真实悲剧:
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女孩葛菲,坚持接受了6年的心理咨询,最后却选择了跳楼自杀,离开人世!
导致葛菲自杀离世最直接的原因,是其心理咨询师错误地对她进行「脱敏疗法」,反复激活她的重大心理创伤,又不懂得科学处理,令葛菲感到极度痛苦、绝望!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也很委屈,不仅起步晚,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得到重视。一开始,个体要通过国家人社部组织的资质考试,达到相关学历要求,才能成为心理咨询师。
后来,国家人社部不再统一考试,而是改由国内心理学相关的协会组织培训、颁发证书,比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
虽然考核机构不同了,但问题的本质还是没有变:心理咨询师的准入门槛非常低,就算学历不高,但短时间内接受一些培训、背背题,就能通过考试。
这在客观层面导致心理咨询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流派五花八门,缺乏规范的管理,国内整个心理咨询行业的水平令人担忧。
其实,另外一个深层的原因是心理咨询行业自己也不争气,不仅无法满足来访者和家属的期待,而且人云亦云,根本没有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我是一名执业精神科医生,在临床中已经执业26年了。我还获得国家人社部颁发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参加过许多心理学培训。
我的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但我现在不是一名普通的精神科医生,更不是一般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而是一名精准精神心理医生。
而且因为我接受过很多心理学的培训,在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领域闯了这么久,我对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的问题非常了解,知道很多患者、家属因此上当受骗。
看到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我再也无法坐视不理,而且我有绝对的临床实力,我决定站出来发声!
这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因为我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并没有利益竞争关系。
他们能解决的个案,一般不会严重到要找我们求治。而我们收治的个案病情复杂,都是疑难杂症,北大六院搞不定的那种,他们没能力接,也没有资质接。我们是河水不犯井水。
而且,我们因为有了绝对的临床实力,能利用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真正地、快速地停药康复,我们不需要通过故意贬低别人来换取利益,更不怕别人的攻击或者诋毁。
下文指出国内心理咨询界的乱象,只是想让患者、家属、包括社会大众能提高辨别能力,解决精神心理问题时避免走弯路、甚至被忽悠;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真正重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心理咨询行业进行整改,让行业更加规范,心理咨询行业也要更加争气!
01、很多心理咨询培训其实是割韭菜
如今,国内心理咨询界的乱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此图为AI生成
第一,很多心理培训机构传授的知识非常低效,专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的韭菜,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很多人都意识到,心理咨询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大幅度增加。
但很多人「入了行」之后才发现,如果想真正从事心理咨询,或者应聘到心理咨询机构,光有资格证是不够的,还要参加各种心理学的培训。
于是,各类心理咨询师课程,心理学流派培训班应运而生。
国外的心理咨询师,甚至是所谓的「心理学大师」,尤其是精神分析大师意识到,中国的心理学培训行业就像一片金矿,纷纷来国内「淘金」。
但参加了这些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完全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学到了先进的心理学知识;有的则意识到了精神分析流派的低效和牵强,但不愿意承认自己吃了亏。
很多心理咨询师还会参加以精神分析流派为主的「心理学大会」、「心理研讨会」,所谓的专业交流其实对解决精神心理实际问题作用不大,主要是「自嗨」。
既然国外的「心理大师」能来国内割韭菜,那肥水何必流外人田?国内很多心理咨询师也盯上了「心理培训」这块肥肉。
而且,国内很多心理咨询师很快发现光靠接个案,是很难养活自己的,因为总是解决不了来访者的实际问题,消费者不愿意为低效的心理服务买单。
于是,当他们拥有一定的「头衔」和名气后,往往也会考虑转型,成为「心理培训讲师」,开始收学徒、讲课等等。
这种方式不但来钱快,还能让他们的名气提升,扩大影响力,前来报课和预约咨询的人都会增加,这又会进一步给人一种「这个专家很厉害、很难约」的感觉。
所以,市面上的心理培训看上去很繁荣,但其实良莠不齐,而且收费高昂。
很多对心理学充满热忱的人付出了大量的金钱,虽然收获了很多证书、头衔,但其实没学到多少实用的知识和技巧。
当这些人走向一线心理咨询的岗位时,咨询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部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会为了钱,而刻意夸大效果,甚至作出不当的行为。
这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会过分抬高自己的能力,过分包装自己的履历,并利用来访者及家属「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夸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效果。
如果来访者、家属对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咨询行业乱象不了解,就很容易被这种天花乱坠的吹嘘说服,掏钱「充值」,并不切实际地期待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可是咨询了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之后,来访者、家属发现心理问题根本没有明显的改善。他们会非常失望,甚至盲目抵触所有的心理治疗、心理干预。
像上文提到的真实例子,葛菲接受了整整6年心理咨询,但精神心理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在以往,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有一条「界线」: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只能局限于心理咨询/治疗和心理咨询/治疗室;
当心理咨询/治疗时间结束后,来访者离开了心理咨询/治疗室后,两人互不相干,生活中不能有交集。
这个「界线」的设定有一定的意义,能避免心理咨询师/治疗师跟来访者产生个人利益、感情纠纷;
也能避免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治疗师过于依赖,对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的生活造成困扰。
不过,这个「界线」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当来访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无法及时介入,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
所以,现在很多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也会添加来访者的微信,以便及时给予来访者帮助和安慰。
可是,部分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利用这个方法频繁联系来访者,希望来访者对自己产生依赖、好感,进而继续支付费用。
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故意与异性来访者发生肢体接触,比如拥抱、牵手等,有意无意地传递出暧昧信号。这都是严重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
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李松蔚都曾被指控性侵来访者。不过,武志红已经作出了澄清,爆料者也出来道歉了。而李松蔚正在起诉举报者。
虽然这两人确实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但这也暴露出心理咨询师无法真正深入地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反而容易跟来访者产生纠纷。
02、大量心理咨询师违规接待精神障碍患者
第三,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很多很多,但能够高效、深入地解决精神心理问题的,几乎寥若晨星,而且很多人违规接待精神障碍患者。
很多心理咨询师掌握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都非常低效,对于病情严重的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因此, 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只能接待有「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健康人群,但不能接待精神障碍患者。
医院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也只能在精神科大夫的指导下,才能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而且,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都无权下诊断和开处方,只有精神科执业医师才可以作出诊断和开具处方。
但是,在事实上, 很多心理咨询师没有金刚钻,偏要揽瓷器活,经常违规接待精神障碍患者。
当来访者表明他们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时,他们根本不会拒绝。
这种行为不但违反了精神卫生法,而且心理咨询师对患者的病情不了解,对精神障碍的专业知识也不足,很容易使用错误的方法和流派,反而令问题更复杂。
比如上文提到的李松蔚,他是国内有名的心理咨询师,前几年,一位叫冬妮的来访者公开指控李松蔚利用心理咨询过程,对她性侵、精神虐待。
这件事后来因为证据不足而调查无果。李松蔚也说这些都是不实指控。
如果李松蔚是清白的话,这说明这位叫做「冬妮」的来访者不只有心理问题那么简单,她还很可能有妄想,尤其是钟情妄想,这是精神病性症状。
李松蔚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他应该懂得识别精神病性症状,并了解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属于精神科大夫的接诊范围,而不是他能够接待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李松蔚没有性侵、PUA来访者,但他也有很大的不足。
实际上,如果真有金刚钻,能够深入而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又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无论你的身份是啥,来访者和家属都会认同。
第四,部分机构借着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名义,做着反道德、反法律、反人道的事。
随着社会发展,同性恋早就不被视为一种精神障碍。
但有些心理机构不尊重同性恋者的意愿,只是一味满足父母的意愿,强行对同性恋者采取所谓的「矫正」,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曾有同性恋者遭受到了这种非人的对待,并将这类心理机构告上了法庭。
相关新闻报道
还有一些情感咨询师(实际上也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将一些心理学知识与恋爱技巧相结合,教学员快速俘获别人的心,玩弄感情,成为PUA别人的「渣男」或「捞女」。
这不仅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还践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应遭受到严厉的谴责!
还有一些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找不到出路时,会转向「玄学」,大搞「灵修课程」,但实际上是对学员实施PUA,收取高额培训费。
相关新闻报道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灵修」类的违法机构,希望大众不要再上当受骗。
03、主流心理流派的低效是硬伤
上面分析的「乱象」,主要源于很多心理咨询师的「人品问题」,唯利是图。
如果相关部门能采取强有力的管理和惩治,这些行业中的「老鼠屎」一定能大幅度减少,这类乱象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但除此之外,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还有另一个「硬伤」——对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帮助不大,更别说解决精神障碍了。
很多心理咨询师就算兢兢业业、人品高尚,也没法深入、高效地解决来访者的实际难题,只能给予来访者一些安慰、心理支持和陪伴。
比如我们经常批评的 精神分析流派,它最大的局限性就是低效,进行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都不见得有效果。
而且,精神分析流派的说法很容易令来访者采取完全外归因模式,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还容易导致青少年仇视父母,恶化亲子关系。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精神分析流派已经式微,使用率不足5%,但在国内仍大行其道。
国内有一个知名的精神障碍患者互助康复平台「渡过」,其创始人是原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张进老师。他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
张进老师患病后,一直积极寻求各种治疗手段,找过不少有名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家。
但他很快发现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精神分析师,理论说得很玄乎、很深奥,但无法真正帮助他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行为主义心理学。 这个流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着眼于利用奖惩规则、练习来改变人的行为。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过分关注外在的行为与表现,容易忽略人的内心感受与情绪。
昨天文章中提到葛菲,她自杀前接受的「脱敏疗法」,就是行为主义疗法中的一种。这个方法用来处理重大的心理创伤是极其不妥当的。
葛菲的心理咨询师粟超非常崇尚行为疗法,一味强调自律、练习,但忽视了葛菲的内心痛苦。
而且, 一旦行为主义走了极端,将会非常可怕,无异于对人施加酷刑,利用精神暴力、肢体暴力来迫使个体改变表面行为。
最典型的就是「电击狂人」杨永信。他利用电击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来惩罚、恐吓青少年,迫使他们作出改变。
比起行为主义疗法,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CBT)更加关注人的认知,也是目前经过循证医学最支持的,疗效最确切的一线心理咨询/治疗方法。
但是,CBT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而且AI时代已经到来了,很多青少年、年轻人涉猎广泛、见多识广,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独到的个人见解。他们很容易觉得认知行为治疗师就是在讲大道理,甚至跟对方陷入诡辩。
不少认知行为治疗师被这些来访者说得哑口无言,CBT根本进行不下去。
主流的三大心理学流派中,还有人本主义疗法。 它注意个体的情感需求与内心感受,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这个流派容易过分地强调「爱与自我成长」,呼吁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在这种引导下,父母容易溺爱、纵容孩子,无底线地接受孩子的决定。
而且,过分强调来访者的自我成长,人本主义治疗师不积极干预,这也导致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很低效。
还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常见的 催眠疗法 ,很多人以为催眠很神秘,以为它是修复心理创伤、快速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但其实, 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催眠疗法是「催眠下暗示治疗」,催眠深度较浅,催眠治疗师的处理也很表面,主要是引导来访者利用想象,暗示问题得到了解决。
来访者、患者一开始接受这种催眠暗示疗法时,觉得挺放松、挺舒服,有一定效果。但因为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没得到修复,效果很快就消失了。
反复几次之后,来访者、患者也对这种催眠疗法失去了信心。
对于上面4种常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我们后续还会专门对每一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网友们深入了解。
心理咨询界的乱象多,国内心理学的发展也相对落后,这是事实。但如果找对了努力方向,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那么真正的出路在哪?
在于让主流心理学变得真正科学起来,绝对不能走向「玄学」或「哲学」!也不是走向生物意义的所谓的脑科学!
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精准化找到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深入、高效地修复,真正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困惑。
如果做得更好一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还要帮助来访者塑造出高逆商、提升认知维度、改善家庭系统,整个人如获新生,甚至收获精彩的、有意义的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找到积极的人生意义,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