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日内瓦讯(记者杨海泉)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报告指出,发展和提高生产能力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至关重要,有助于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从危机中恢复,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否则,最不发达国家仍将处于全球经济的边缘。
联合国贸发会议将生产能力定义为「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并使其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能力」,其核心要素包括生产资源、企业能力和生产联系。
报告说,提高生产能力可以促进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经济结构性转型,减少贫困,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投资和支出,远远超出了最不发达国家的财力。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表示,目前,最不发达国家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需要国际社会的「果断支持」。
50年前,联合国设立了最不发达国家类别。最不发达国家从1971年的25个增加到1991年的52个。目前的数目是46个,只有6个国家脱离了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不足以缩小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长期收入差距。
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前景面临严峻挑战。受疫情影响,这些国家在2020年的增长表现堪称「30年来最差」。疫情危机凸显了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体制、经济和社会缺陷。同时,这些国家的抗疫能力也非常有限,突出反映在疫苗接种率较低等方面。统计显示,最不发达国家只有2%的人口接种了疫苗,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41%。
最不发达国家的融资亦面临严峻形势。这些国家筹措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资金的任务非常艰巨。其融资结构也需要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为调动足够的发展资金,最不发达国家需要加强其财政能力,增加对国内资源的动员,并提高公共支出的有效性。此外,在为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筹集资金方面,国际社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何谓最不发达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的认定标准有三项。
一是收入标准,即以美元为计算单位的人均国民总收入3年平均估计数。二是人力资产指数,包括健康和教育两个分类指数。健康分类指数包括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和发育不良比率等3个指标。教育分类指数包括中学总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和中学总入学率性别均等指数。三是经济和环境脆弱性指数,具体分项指数包括农牧业、林业和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偏远和内陆地理位置、商品出口集中及货物和服务出口的不稳定性、低海拔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旱地生活人口比例、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和灾害受害者。
目前,最不发达国家主要分布于四大区域,分别为非洲33个国家、亚洲9个、加勒比地区1个、太平洋地区3个。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发展政策委员会每3年审查一次该项名单,并据此建议增加或减少名单中国家数量。(经济日报记者 杨海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