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长期游泳要注意些什么?

2024-04-21体育

当已决心要坚持长期游泳时,建议选择游泳馆。因为受天气和季节气温变化影响以及安全因素等,户外游泳很难坚持下去,户外游泳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或爱好,但不适于长期坚持的。已经准备要长期游泳就应该确定目的和制定目标。很多人在刚开始学习游泳时目的很简单,即健身。但当初步学会后游了一段时间都会有要深入的要求,这是确定今后努力方向就很有必要,也就是要打到的目标。每个人都应针对自己年龄和身体特点做出相应的目标,并以此制定长期规划。先以游泳馆游泳为例,更多的泳者是在追求好的速度成绩,国家已有业余游泳等级标准,而且经常举办业余游泳等级测试以及颁发证书的活动。这对很多人都具吸引力。年龄大的则更看重的是距离,或两者都提高,很多人都希望在达到较高业余等级的同时也具有较长距离游泳的能力。制定可行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你能坚持游泳提供了内在动力。但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只能让人沮丧和失去兴趣。制定目标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技术和体能的提高。想要取得较好的速度成绩,一定要通过正规化训练,即一定要找有经验的教练。不要报班,要找靠谱的教练一对一教学,很多泳馆都提供这种一对一服务,只是费用高一些。建议选择那些专业性较强的游泳馆,如当地体委下属机构以及体育院校的游泳馆,这些地方的教练一般都很强。游泳技术大致可分为竞技游和休闲游,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只休闲游,而且好的休闲游也可达到较好的业余等级,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蛙泳者的速度毫不费力超过很多游波蛙的人。但真要达到自己极限速度,却是应该学习专业泳姿。不赞成年龄较大的泳友学习专业动作,因为那对体力要求高且有造成身体损伤的风险。目标确定后,最好制定分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并在教练指导下,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如时间体力体能以及学习能力等,制定具体规划,时刻提醒自己要不要三体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你的进步就会是你有了坚持游泳的动力。在提高自己技术时,提高自己水感是至关重要的。水感和水性略有不同,通常说的水性,是指对水的亲近感,能在水中自由呼吸和行动。而水感指的是对于水流和水压力变化的感觉,好的水感可以帮助你理解正确动作并修目的地纠正错误动作。教练经常提醒初学者要「顺着水流方向」就是要培养你的水感。

再谈谈坚持长期游泳一些保健问题。业余泳者目的是强身健体,所以应该对健康和安全问题有足够的重视。首先强调是安全,对自己身体状况应该能了解清楚,建议定期体检,做到酒后有病及病后未痊愈绝不游泳。自己可以查一下那些慢性并不适合游泳,一定不要抱侥幸心理。在游泳馆最常见的伤害事故是碰撞,其中很大概率是由于跳水引起,很多泳馆都规定了不得跳水,但总有人忍不住采用跳发方式出发,结果砸到水中其他人。所以不是专业训练、比赛或测试时,千万不要跳水。怀着「我已看了没人」的侥幸心理冒险,一旦出事后悔莫及。此外还应注意出水后防滑防摔,水中防呛水等。预防感染疾病也是长期游泳需要重视的。预防皮肤病应放在首位,很多人都能做到穿自己拖鞋,不在更衣室赤脚行走等,但忽略了更衣室衣柜和坐凳。建议接触身体的内衣一定要装入包或塑料袋内再放进柜子,而不要直接送进更衣柜。不要赤身坐在更衣凳上,应用报纸之类垫一下,防止传染皮癣。长期游泳容易患的五官类疾疾病首先是游泳性鼻炎,这主要是消毒剂引起,要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作为预防措施要坚持泳后用接近体温的生理食盐水冲洗鼻腔。已发生可以坚持服用抗过敏药物。游泳导致的中耳炎也很常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佩戴耳塞;出水后立即清理耳中进水,清理方法很多,最不靠谱的是用硬物(如挖耳勺火柴棍等),这样用易损伤耳道或鼓膜,引发感染。当已经患中耳炎时,在未痊愈前绝对不下水游泳。尽量不去潜水和跳水。眼睛保健要点是坚持佩戴泳镜,并随时检查泳镜的密封状况,泳后滴一两滴眼药水预防感染。特别要提醒高度近视眼的朋友,绝对不要跳水和潜水,也不要剧烈运动如选择蝶泳,否则很容易造成视网膜脱落的严重后果。另外高度近视眼泳者在选用泳镜时注意不要选择那种小眼框的竞赛泳镜,那种泳镜对眼球压力大,对视网膜不利。游泳是一种比较消耗体力的运动,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一种常见的现象往往与想象相悖,即很多长期坚持游泳的人不但没达到减肥目标反而更胖了。这是没有做好控制热量摄入和饮食结构的问题。首先游泳会增加食欲,不把住嘴吃进过多高油高热食物后果很严重。但另一方面不及时补充蛋白质后果也很严重。所以游泳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很有必要,很多人在泳后就立即吃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品如运动即时鸡肉(某宝和拼夕夕有更多可自己去查)是挺不错的。同时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做到大致进出平衡,佩戴一块游泳运动表,它可以报告你本次游泳总的热量消耗。最后谈谈运动损伤。应该说游泳造成的运动损伤比其他运动要少得多,尤其是骨关节磨损。但也存在「爬泳肩,蛙泳膝」等问题。防止发生主要措施第一是要动作规范,然后就是下水前充分热身,用科学规范的动作使得关节肌肉以及软组织做好了准备。此外锻炼加强易发生损伤部位周边肌肉群,使这些易损部位受到强壮肌肉群保护也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