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几件大事引起人们热议。
近日,据观察者网报道,在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了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主办的跨大西洋地缘政治、经济和金融论坛。伯恩斯在发言中表示,拜登政府通过提高关税,成功遏制了他所称的第二波「中国冲击」。他进一步渲染了中方产能过剩以及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物资的说法,警告可能会对中国实体实施更多制裁,并呼吁欧洲盟友共同采取行动。根据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伯恩斯演讲实录,在谈及中美关系时,伯恩斯称中美两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并指出对此类关系需加以谨慎处理。
在经济竞争领域,中美两国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增长。然而,这一增长伴随着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自2018年爆发的贸易争端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双方互相加征关税,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由于关税壁垒的提升,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较前一年下降了约14%。这一过程中,受影响的不仅是两国,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受到了显著冲击。因此,经济竞争已超越了两国之间的对峙,进一步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件事,观察者网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表示,尽管拜登政府上调了对华关税并且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存在,但中美关系如今变得「更加紧密」。根据法新社的报道,耶伦在采访中指出,她相信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正在趋于密切。耶伦特别强调了中美两国在金融稳定等关键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她认为这种合作对于维持全球稳定至关重要。虽然两国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但耶伦表示,双方已经找到了一种「建设性讨论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确实在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如电动车、光伏板和半导体等。就在几个月前,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对光伏产品加征50%的关税,而钢铁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关税也达到了25%。这些措施表面上似乎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那些依赖出口的行业,构成了巨大压力,似乎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实际情况远比美国所预期的要复杂得多。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已经两次访问中国,在此期间她与中方进行了多次沟通。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此举旨在说服中国增加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然而,中国显然对这一提议持谨慎态度。
美国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我们的贸易出口同样至关重要。美国希望我们在维护其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作用,那么美国首先应该解除对我们的贸易制裁。事实上,我国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敦促美国全面解除对华贸易制裁。可以说,这不仅是美国当前唯一的明智选择,也是其难得的机会。鉴于美国即将大幅度降息,并且预计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大货币宽松力度,根据对11月份的预测,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经约为54%。
第三件事,根据参考消息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社的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表示,如果美国不将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从菲律宾撤回,俄罗斯将采取一切必要的军事措施进行反制应对。报道称,在被问及关于美国改变计划,决定不将演习期间部署在菲律宾的导弹系统运回的消息时,里亚布科夫表示:「依据形势评估和专家分析的结果,我们将作出所需的决定。我们当然已经关注到这些令人震惊的报道。」
几个月前,美国在与菲律宾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将多个中程导弹部署在菲律宾境内。这一举动是否旨在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曾在特朗普执政期间退出了中程导弹条约,许多人担心这可能会导致欧洲的军备竞赛重新升级。而这次,美国的战略焦点似乎转向了东南亚地区。菲律宾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与美国的密切合作,一方面通过在本土安置中程导弹配合美国的军事演习,另一方面在过去几个月里频繁派遣海警船进入我国领土和领海,试图重现早先的争端场景。
对此,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对相关报道高度关注。他强调:「我们敦促有关国家正视地区国家的呼声,尽快纠正错误做法,停止挑动军事对抗,履行此前公开承诺,尽快撤走中导系统,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林剑指出,这些做法严重开历史倒车,极大威胁地区国家安全,并显著加剧地缘对抗,引发了地区国家的高度警惕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