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一直有个困扰乒乓球职业联赛发展的根本问题:
商业化能力
乒乓球这项运动,要说小众确实不是什么小众运动,在很多地方是有群众基础的。但是之所以没法吸引更多人成为职业运动员,有其天然的劣势,比如观感差和身体对抗不激烈,不足以让现场观赛者血脉喷张。
这个职业化的劣势也是中国乒乓制胜的法宝之一,哪怕到现在的WTT巡回赛,外协选手宁愿退赛也不愿意贴钱来打比赛;或者,即便来了,不带教练团队,避免额外支出。
目前主要由纳税人供养的中国乒乓培养体系,不会有类似的烦恼。
所以,
要求中国乒乓始终称霸世界,我个人认为不算过分。
但是,
一项体育运动若想长远的发展,职业化又是必要的。之前的掌门人,对乒乓球的目标就是:
比赛有人看、门票有人买、赛事有人打
可惜的是,
乒超裸奔是常态,比赛的票能够卖出去十分之一就算是成功的,赛事本身也没有什么传播力。
继任者刘国梁,
决定换一个思路:
把乒乓球比赛变成像演唱会那么热闹,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是必须做的事情,乒乓球这项运动本身生存下来才有未来,才有未来的发展。借助龙獒蟒的三剑客设计还有地表最强12人,国乒迅速破圈,尝到了变现的甜头。
也因此,
决定设计一个能够取代乒超这种常规联赛的全新赛事,弱化俱乐部,强化明星球员。
这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WTT赛事。
既然赛事的重心发生转变,那么运营思路也应该发生转变——新的桌上网球积分系统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世界上最成熟的个人体育商业赛事网球的积分设计,提升WTT大满贯赛事的积分到等同于奥运会冠军,并设计了不参与就扣分的规则,捆绑明星球员深度参与比赛;
同时,国乒的选拔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练的权重更大。
一套组合拳下来,原本最适合的应该是樊振东,结果他的态度是坚决反饭圈。
退而求其次,选择了2018年出道的王楚钦:
当以后再写这段历史的时候,
王楚钦的职业生涯和刘国梁的新商业设想这两条高度重合的时间线必然是分析国乒又一次变现尝试的核心。
可惜,问题在于:
WTT依靠国乒和明星球员吸引到了大量的赞助商,
但是绝大多数球员并没有收益其中。
换句话说,
主办方和背后利益相关方倒是赚的盆满钵满,运动员始终被当成牛马。
更为残酷的现实是:
依靠WTT相关赛事积分成为断档式第一的楚圣,
其水准并没有像积分一样独孤求败。
相反,
在所有主要赛事里,
一冠难求。
更加具有讽刺意义的地方在于:
当乒超还在抱怨要裸奔和根本不赚钱的时候,
联赛的主要竞争者之一T联赛已经连续第四年盈利;
杯赛的主要竞争者之一乒乓欧冠联赛不仅吸引来大量好手参与,职业乒乓球的吸金能力和影响力也在欧洲不断提升。
当欧洲和日本正在依托其路径依赖走出了乒乓球职业化之路的同时,
拥有当世最广泛职业乒乓球人口和最厚实底子的国乒或内耗,或被商业赛事过多牵扯,
终于酿成了50年未有的惨败。
职业化的成功与否只是分析问题的一个切面,
只是,当这条路走的越来越顺的时候,
很难说国乒不会重复中国女足走过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