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创作的文章【丑陋地赢:从郑钦文到高芙,再到今天输球的辛纳】发表后,很多球迷在评论区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非常难得。而在众多评论中,关于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谁才是「丑陋地赢」这方面的标志性人物的讨论可谓是相当激烈。
有球迷认为:「德约在三巨头中最过人之处就是能够在手风不顺的时候还能「丑陋的赢」,或许这正是好多球迷不喜欢他,至今都不认为他GOAT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球迷认为:「标志人物当然是德约,但是最成功案例却是纳达尔,他不是战术上的而是策略上,因为实力不足,最近的案例就是让2追三打败梅总。」
一、什么是「丑陋地赢」?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要重申:所谓的「丑陋地赢」绝对不是表面意义上的贬义词,或许我们真应该换个词来形容它,比如说「实用网球」。
众所周知,费德勒是「华丽网球」打法的代表,他在场上的一招一式都十分的优雅和大方,而他的步伐更是有如华尔兹舞步一般。但所谓的「华丽网球」是什么呢?其实,华丽网球,如果我们也给它换个名字的话,那就是「技术流网球」,或者是「学院派网球」。因此,顾名思义,华丽网球的本质讨论的是「技术」,而并不过多地看重输赢,这在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中也多有提及。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比如卡洛斯的训练理论之类的书籍。因此,当那些学院派教父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常常更看重地是你对技战术的运用和双方技术能力之间的差距,以此来为你对症下药。
但「丑陋地赢」则与其截然相反。著名教父吉尔伯特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丑陋地赢之所以叫丑陋地赢,重点就是在于「赢」,为了赢而赢。因此会忽略所谓的赢的方式和过程,显得观赏起来丑陋,所以核心是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
因此,我们此前讨论的在实战过程中所讲述的比如说「节奏」、「统计」以及「战术」,这些的本质其实就是突出「效率」、「经济」和「实用」。我们不需要每一分都打出制胜分,我们也不需要每一分都冒最大的风险去博取最小的收益,合理分配你的冒险精神,高效利用对手的失误,让你的比赛打的更加「经济」一点,这是每个聪明人应该去学习的事情。
所以,有一位网友的总结非常准确,他说道:「这里的「丑陋」绝不是贬义词!而从战略战术,技术,(不完美的怪异接球等)运用变化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胜者为王!」是的,「丑陋地赢」突出的是比赛过程中的「战略」和「方法」,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赢而赢」。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别管黑猫白猫,可以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当然,我也注意到,有网友提出的观点,「丑陋地赢核心就是:比烂、赢大分输小分以及漂亮分少,对手失误多。」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只能说实在无法完全肯定。
二、「丑陋地赢」与华丽网球只是殊途同归而已
在我们一方面突出比赛的「效能」的同时,这也绝不会变成了一场「比烂」的游戏。因为「烂」最终只会让你越来越麻烦,最终更不会如你所愿地那样带走比赛的胜利。
在这里,我很愿意用吉尔伯特谈论「费德勒」的例子来回答这一问题。吉尔伯特谈道:「罗杰有很强的预判能力,他在比赛中打出很多回球,令对手很难回出想要的球。他会在场内放一个短回球或者切削球吸引对手,对手必须蹲下将球带起。罗杰知道你对这类球没有太多办法,随后他将送出致命一击。」
没错,切削球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它可以让我们用「最低的风险」来获得可能的「更高收益」,同时将「回球失误的压力」转移给对手,并进一步压缩对手的回球线路的选择,这就是「实用性」。因此,我们不应该被「丑陋地赢」的表层含义所迷惑,其实它与「华丽网球」只是殊途同归的两位朋友。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赢,但是它们强调的方式却不同,前者强调的是「无所不用其极」,而后者强调的则是「技术构成的合理性」以及「技术能力之间的差距」。
三、德约科维奇绝对是这方面的专家
理解了主观上的东西,再看客观发生的一切也就更好明白了。对于一场比赛而言,没什么是比「数据」更加真实的了,而观察赛后的「技术数据」绝对是验证是否是「丑陋地赢」最好的办法。
我们这里以澳网高芙对阵科斯丘克的比赛为例,我们来看看赛后两人的技术统计。高芙全场共打出了17个制胜分,却送出了惊人的51个非受迫性失误。而科斯秋克的情况也不算好,她全场的制胜分与非受迫性失误之比为39-56。如果仅从数据来看,你绝对会认为,科斯丘克才是这场比赛的胜利者,但事实却是,高芙赢了。
这正是吉尔伯特常说的那句话,你不需要做到最好,你只要整场比赛比你的对手好一点点,如果这对于你来说也很难,那么在一盘中的几局中比对手好一点点也可以,如果这依然很难,那么在一盘中的几个关键分比对手好一点点也可以。不苛求过程的完美,因为只要赢了,你就是「完美」的!
而对于德约科维奇而言,他绝对是这方面的专家和大师,而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2023年辛辛那提男单决赛。当时,德约科维奇挽救赛末点后,以5-7 7-6(7) 7-6(4)逆转险胜阿尔卡拉斯夺冠。然后当我们看到赛后技术统计时,却惊讶地发现,阿尔卡拉斯绝对是更出色的一方,因为在ACE球方面,阿尔卡拉斯就以11-2绝对领先,而在制胜分方面更是42-28遥遥领先,非受迫性失误方面,两人旗鼓相当:德约20-22阿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实就是德约科维奇整场比赛打的更「高效」,抓「关键分」更细,同时战术上也更「实用」而已。比赛中,德约科维奇将大量的击球风险都甩给了年轻的阿尔卡拉斯,而阿尔卡拉斯关键时刻的频频犯错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特意将德约科维奇图片放在了「统计」这一分栏中,因为他对于比赛的「动态分析」实在是太牛了。
而对于纳达尔而言,我认为他更像是二者兼而有之的「怪物」。一方面,纳达尔惊人的战斗欲,让他向来是每分必争,将每一分都当做是最后一分来打的,而另一方面,纳达尔正手那骇人的爆发力和惊人的旋转速度常常让人难以招架。至少,纳达尔中后期的比赛绝不算是「丑陋地赢」,早期或许是死磨的保守型打法。德约科维奇在自传中评价早年和纳达尔比赛时,曾说,纳达尔正手像一柄钢刀一样,无比锋利,让人难以和他形成真正的对抗。
由于篇幅限制,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关于比赛数据分析这一块,大家可以看我去年在网球之家公众号上所发布的一系列的比赛全场回顾系列文章,当时是做了中网、上海大师赛部分、巴黎大师赛、坎昆和都灵年终总决赛,这些文章中有非常详细的数据图片和每一小局的战术分析。我们都可以适当用「华丽网球」或者「实用网球」观点来看职业球员的战术选择和策略逻辑,挺有趣的。
当然,对此话题特别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网球之家论坛或者智慧星球发布你的看法。文章的最后,我们来看看,即将开打迈阿密的男单签表吧!张之臻将对阵本土外卡选手达姆,商竣程将战凯茨曼诺维奇。穆雷首轮将迎战贝雷蒂尼。前八种子对位:阿尔卡拉斯对阵胡尔卡奇,兹维列夫对阵鲁内,鲁德对阵梅德维德夫,卢布列夫对阵辛纳。(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陆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