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从体育的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管心营就从教育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苏炳添不仅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运动员,其实他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同时还作为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2019年第2期发布了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
这里给家长最大的一个教育意义就是,帮孩子找到值得他们研究一生的课题。
跑步就是苏炳添研究的课题。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厌学的问题,而苏炳添以他自己为榜样告诉了大家,不厌学的学习是怎么样的。
毕竟他之前也是一个为了逃避留校补课而参加学校田径队的孩子,最后能成为副教授和写出一篇论文,这个过程一定是很艰辛的。
那么是支持他做出这么大的改变呢?当然是研究自己的课题了。
每个人永远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孩子也不例外。
成长是一件很自我,也很缓慢的事情,欲速则不达。
学习文化知识只是成长的一部分,而成长是整个人生的事情。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做「课题分离」。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课题负责,我觉得这个词特别恰当。
当我们做好了课题分离,把别人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分离时,我们为了自己的人生课题负责的时候,我们内心就会获得巨大的成长。
苏炳添或许没有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但是他的经历就是实践了这样的一个理论。
假如孩子真的能找到一个关于自己的课题去研究的话,不仅仅是跑步,任何的事情都很值得家长培养和支持。
02
可是在我们管心营接手的来访者中,有太多家长总是插手孩子的课题,或者孩子总是把自己的课题让家长插手。
比如写作业的事情,从母慈子孝到鸡飞狗跳之间就差一道数学题。
父母觉得辅导孩子写作业实在是太痛苦和无奈了;一边孩子又因为家长的训斥和催促而感觉被控制的压抑。
这里面很微妙的,你说家长不知道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吗?
家长其实是知道,看看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你考不上大学,你以后就没有好工作」
「学习是给你自己学,不是给我学」
「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出人头地」
显然,家长是能意识到学习是孩子承担后果的,无论好坏。
主要父母想要插手对方的课题时,我们管心营就认为这就是在管「你的事情」,我们没办法管【你的事情】,只能管【自己的事情。】
这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情,【天的事情】【你的事情】【自己的事情】。
天的事情可以理解成真相,比如下雨、地震、星球运转等等,这些事情是客观规律,我们没办法改变。
你的事情,就好像是闺蜜/兄弟闹分手,你劝了99次,对方也说了100次要分手,但是对方不想分手的情况下,有那一次是能劝成功的?
那么我们唯一能管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晚上要不要跑步、吃什么、看什么书等等,这是我们唯一能管的事情。
就像在写作业上,无论家长多么想帮孩子完成,都无法代替孩子去做这件事情,写作业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03
帮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管心营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们也经常锻炼来打比方。
有三个原则,那就是首先得对你自己有用,其次你能做到,最后持续做下去,就能获得效果。
学习其实和锻炼一样,你锻炼了多少,都是你自己的收获,即使你练得不如别人好,但是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别人练得再好,也不能影响你的身体。
锻炼就是我们自己对健康的把握。
你想增加自己的健康,你现在就可以开始锻炼,做瑜伽、俯卧撑、高抬腿、原地跳等等。
而学习是我们自己对人生的把握。
过好一生是不容易的,需要我们具有足够的智慧,但是很可惜,智慧的增长是很缓慢的,你要读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书,可能才增加那么一点点智慧。
但是好消息是,智慧一旦增长了,就很难丢掉,别人也抢不走。
做好自己的事情,研究自己的课题,听起来像是心灵鸡汤,其实这是真正的醒来。
人只会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和负责,也只能为自己的课题负责。
比如,孩子和家长吵架,家长感觉很糟糕,因为家长认为自己伤害了孩子,成为了一个【坏家长】,这实在是太沉重了,于是就发生了转变,不和孩子说话。
这是错误的理解,当这样想的时候,家长就失去了照顾孩子的能力。
本来在亲子间发生争吵时,家长的课题应该是【如何下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家长可以胜任的课题,现在变成了【培养一个不孝顺的孩子该怎么办?】,这就是把孩子也牵扯到里面了,课题就变得无法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