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的人,曾两度荣膺陆军上将,却几乎被人遗忘

2021-10-23体育

「张之江」三个字对现代的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但他开创的「国术」二字,如今依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热词。他曾带领中国国术,走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大舞台上,并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国术。

张之江将军张之江人生的命运第一个转折,出现在他19岁那年,即1901年。当时的张之江正在老家河北留老仁村窝着,之所以说他是「窝着」,自然因为他当时的生活的确很艰难。学过知识的他,整日在家里干些种地、烧砖、挑担、施肥的活计。张之江虽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可他也知道:中国到处战火连连,百姓多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常想:

「难道我就这样碌碌无为吗?大丈夫一世,当建功立业,何况而今是多事之秋,当像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才是……」

机会终于在他19岁时从天而降,那年的一天,清政府竟然招兵到了张之江所在的留老仁村,担任里长的张之江父亲张凤池正是负责招兵的人。张凤池招来招去,竟也在偌大的村子找不到两个适龄且肯应征入伍的人。就在张凤池为难之际,张之江跳出来对父亲说:「爹,我去吧,我能行!您老就把我算上吧,不要再去求别人了!」张凤池看着他心爱的长子心如刀绞,这个儿子是他最钟爱的,他从小没了娘,因为营养不良,他的个头也矮了一寸。这苦命的孩子,如今又要去当兵,那可不是……见张凤池犹豫,张之江开始各种请求父亲,最终:他的名字被报上去了。批文下来后,张之江背着行囊出发了,离家那天,张凤池送了老远。张之江走出老远回头时,还能看到父亲痴立在村头的孤独身影。父亲的这个身影,在他的记忆里被保留了一生。张之江没有后台,也并不圆滑,所以,在清军的军营里,他虽一直格外出众,且进入了讲武堂,却升迁很慢。万幸,他在军营里认识了冯玉祥、张宪廷、张树声等等好兄弟。

张之江夫妇、子女与冯玉祥夫妇、子女等因为对清廷的腐败不满,张之江还和冯玉祥等,以秘密结社读书的形式,交流革命新思想,他还加入了「反清抗日」的武学研究会。辛亥革命后,清廷被推翻,文武双全的张之江逐渐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冯玉祥发达后,投奔冯玉祥的张之江,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升为师长,他逐渐成为冯玉祥的左膀右臂。后来,他还成为了西北军五虎将之首。跟着冯玉祥有肉吃,可跟着冯玉祥也有膈应的时候。冯玉祥对部属严厉,即便是「胳膊」兼老友的张之江,一旦犯错,照样也被勒令下跪。张之江如此,张之江的几个好哥们宋哲元、鹿钟麟也不例外。1926年,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考察,张之江到达了他在军政的制高点,他接任了西北边防督办、西北军总司令,代冯统率西北军。张之江的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极大,它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独当一面期间,张之江独力指挥了现代史上闻名的南口战役,这场仗,一打就是半年。这场仗打下来后,张之江就病了,他患的是「小中风」,这虽不是什么大病,却怎么也治不好。这可把张之江给急坏了。警卫员见张之江的病老不见好,便决定用「土法」给他治。这个土法很简单,就是学武术。警卫员观点奇特,他觉得:身体有病说白了,还是抵抗力不够,抵抗力上来了,啥都好说。谁也没想到,百药无法医治的「怪病」,竟被武术给「治」好了。这段经历让张之江感慨万千,他突然想到:1925年时,他率西北军进攻天津时,所用的「白刃」战法,不也是武术吗。白刃战法取得全胜后,战局被扭转,他们才如愿攻占了天津。想到这儿后,张之江终于悟到了:对抗外寇入侵,非得结合本土的「武功」。往更深层面思考后,张之江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确信: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使整个民族强大,能雪「东亚病夫」之耻。当下,张之江就把武术这一国之瑰宝视为了「军之胆,国之魂」。但已经「大彻大悟」的张之江还意识到一个问题:几千年来,武术都仅限于民间范围,门派繁多,互排互嫉,相秘相攻……张之江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明白,现今的武术压根儿就是一盘散沙,要强行糅合在一起,势必还会流血冲突,到时,别说「强国强种」了, 起反作用还差不多。说不定,还惹得「武林大乱」。

张之江「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这句话是张之江博学多才的爷爷生前告诉他的,这些年,他一直将这句话视为座右铭。思来想去无数个日夜后,张之江终于琢磨清楚了:中国武术要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正大光明地登堂入室,非得成立中央级别的武术馆。很快,张之江向国民政府提出:要成立中央国术馆。在谈到成立国术馆的意义时,张之江进行了如下阐释,他说:

「第一,国术馆能响应孙中山'富国强民,强种强族'的号召,列强侮辱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根源就在国人吸食鸦片导致身体孱弱;第二,国术馆的存在能在心理上强大民族,若国术馆能被普及,全民族的自信心也将被大大提高。」

张之江虽然已经把成立国术馆的种种利好说清楚、道明白了,可一开始,国民政府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们坚持认为:武术只能属于民间团体。无奈之下,张之江只得将自己军政界的朋友全请出来了,他在云南起义时的老战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在他的大力呼吁下,加入了支持的阵营。1928年3月15日,得到政府批准的中国国术馆在南京成立。这一年,被委任为国术馆馆长的张之江年46岁。也从此时起,他主动退出了军政界,国民政府后来欲委任他为军政部长,他也坚决拒绝了。

中国国术馆成立合影极有意思的是,中央国术馆的副馆长竟是张之江的死对头李景林,而他出任副馆长,还是张之江主动邀请的结果。张之江邀请李景林担任副馆长,纯粹是看重他的才能,他也是想用这个曾经的「死对头」提醒自己:国术馆,必须博采众长,一切都必须以团结为前提。国术馆设有理事会,理事会一开始的理事长是李烈钧,后来改为了冯玉祥。而理事会中的理事,则无一例外全是知名人士,如谭延闿、蔡元培、张人杰、于右任、何应钦、宋子文、王正廷等。在当时能有如此大号召力的,也只有张之江了。国术馆的课程设置本着「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原则。之所以强调「德」,是因为张之江认为:练武是为了抵御外辱,使民族强大,若不讲武德,一味争强好胜,则不仅不能使国家强大,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强调习武的同时要学文,所以,学员在练习枪法、剑法、刀法、摔跤等等的同时,还必须学习文化知识。而在「文」上,张之江非常强调「科学适用」,当时的文科课程有公民、国文、历史、地理、生物、军事战略等。为了进一步打破门户之见,秉承着「学天下武学」的张之江,还在1929年专门派人前往日本学习柔道技术。最初,张之江所创办的国术馆有两大门派,一个是武当,一个是少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之江认为:这不利于团结。于是,他干脆取消了门派,改设教务处进行管理。于是乎,在国术馆里,少林、武当、太极、八卦等等,都慢慢互相沟通,国术开始往精益求精的路上走了。在张之江的领导下,当时的国术馆真真是焕然一新。

第一期国术馆学员毕业证馆中的孙玉铭大师在他的引导下,决心博采众长,他先后向王云鹏学习地趟拳,向杨松山学习三才剑,还学八卦、劈挂、形意、太极等拳种,武艺不断精进后的他,还多次代表中国出去进行国际间的武术交流,为国术馆和国家争得了荣誉。馆中的通臂拳大师郭长生通过严格考试入国术馆任教后,不断进取创新,他创编了「二路苗刀」「疯魔棍」「劈挂刀」等等。为使中华武术更加发扬光大,张之江还创办了【国术周刊】杂志。无论从哪种角度而言,这本杂志都是顶级「福利」。为了做好这本杂志,他请来了武林名宿介绍自己门派的技艺。其中,各门派技艺从功法演练,到攻防招术到对拆破解,从拳法到拳理,应有尽有……以往,这些东西,都是属于「秘籍」,而如今,它们却都因为张之江,而成为了所有中国人可以共享的存在。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大创举。做了这些之后,张之江仍旧不满足,他觉得:下一步,必须让国术走向世界。

张之江(左)与李景林(右)张之江是个「想到就做到」的人,曾出任过总司令的他,也有「想到就做到」的能耐。只要有出国弘扬中国武学的机会,他从来都不会放过。1930年,张之江甚至为了弘扬武学前去参加了日本的全国相扑大会。张之江认为,这是一个洗雪「东亚病夫」污名的机会。果然,张之江一行抵达日本后,媒体大肆报道,天皇于是决定接见他们,并好好「切磋切磋」。自接受挑战之日起,张之江便给即将应战的杨法武分析敌情,指定较技方案,他一次次提醒他:「让他们看看,咱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期间,他还让一名武士日日与杨法武陪练。为了这次较量,日本选出了4名柔道高手,其中一位还是战遍12国无敌手的佐藤次郎。比武那天,日本各报馆记者和驻日外交使节,都到了现场观战。较技场设在东京皇家操场,这次较技,杨法武一人打到了四名日本武术。眼见天皇的脸色变得非常不好看了,张之江便淡然一笑道:「贵国柔道术和中国摔跤术本出一母,我们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如何?」天皇听到这儿,脸上有了欣喜的神色,张之江一句话将输赢说得无比「淡」了,当下,天皇便觉得:这个人是个真英雄。于是,他沉思片刻后,竟提出:只要他肯留在日本,教中国功夫,便加封他为帝国大将军。张之江听后哈哈大笑道:「感谢天皇美意,我们中国武士只爱国术,别的都是身外之物。」日本之行结束后,张之江又带着人马访问了南洋、欧美等地。每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都会表演中国武术,且每次,他们都能得到极大的认可。

张之江(左一)访欧美期间合影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张之江提议:我们应该派国术运动员参加大会表演武术,以将中国武术推广向全世界,发扬国宝。很快,经过一轮紧张的选拔后,由王正廷领队的中国武术代表团成立。那届奥运会上,代表团中的张文广表演了「少林拳」,温敬铭表演了「绵拳」,傅淑云表演了「昆吾剑」和「达摩剑」,这场20分钟的武术表演震撼了全场。德国元首还特地命人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段影像,表演中,他还几次站起来鼓掌。这次表演,标志着:中国武士第一次,真正走向了世界。奥委会除了赠予傅淑云等人金盾奖章外,还特别授予张之江一枚金光闪闪带有五环会标的奥林匹克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一直被他珍藏着。

德国奥委会文件(证明张之江曾被授予奥林匹克运动纪念章)第二年,即1937年,全民抗战爆发。最早考入国术馆且后来在国术馆做教练的马英图,加入了抗日队伍。他当时入的张之江老部下宋哲元的29军,在宋哲元的应允下,他开始做29军的武术教练。原本,张之江昔日所率的西北军就极其注重武术,在马英图的助力下,29军日日苦练刀法,所以,上战场时,日本人发现,29军除了配备枪支和手榴弹外,还一人背上了一把大刀。长城抗战中,29军的大刀队所向披靡,直将日军杀得胆战心惊。29军年方19岁的战士陈永德,一人就杀死日军9名,缴获13支枪,威名大震。张之江得知这些消息后更加确信:习武,能磨炼战士和国人的心性,从而让他们在自卫战斗中英勇无畏。后来,作曲家麦新还在看了29军的相关报道后,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自西北军大刀队扬威后,张之江越发把发扬国术事业当成己任。

张之江夫妇(右二右一)与宋哲元夫妇(左二左一)除了马英图外,国术馆培养出的很多人才都投入了抗日队伍,因为身份特殊,他们进入部队后,往往会被分配到各部队中任武术教官。台儿庄大战前,张之江的老部下,台儿庄战役的主力军,孙连仲的30军31师师长池峰城给他写信:请求国术体育人才二十人,准备组织战地服务团。张之江收到信后,立即选出了20人送到了台儿庄。这二十人,都担任了部队的武术教练。

孙连仲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民政府晋升张之江为陆军上将,这是张之江第二次被授予陆军上将(第一次是北洋政府时期)。但这一时期,他的全部心思依旧在弘扬国术上,对于军政的一切,他依旧选择「不直接参与」。1948年,张之江带着全家回到了上海。这时候的他,和多数的国军将领一样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是去台湾,还是留下来。张之江最终选择了留下,因为:他还要继续弘扬中国武术。这一年,张之江年已66岁。

张之江晚年与家人合影新中国成立后,张之江做了全国政协委员,因为每月都能领到生活津贴,加上子孙绕膝,他的小日子过得很美满。可他心里依旧惦记着国术馆,惦记着继续将武术发扬光大。1956年,张之江在赴京参加全国性武术会演交流期间,因为连日兴奋和劳累:他生病了。这次生病开刀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四年后,年已78岁的张之江再次住院、手术。此后,他被诊断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

张之江与妻子最后一张合影1966年,张之江因病辞世,享年84岁。他的女儿说:他弥留之际,还心心念念惦记着弘扬中国武术……张之江的好友钮永建曾给他写过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无疑是对他一生的最好诠释:

「卅年天道,廿年国术,求民族得救,四十作帅,六十入学,创军界新型。」

可叹,这样一位曾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如今却极少有人知道。但或许,张之江先生并不需要被铭记,毕竟,他一生从未求过名利,他所求不过是光大中国武学,强国强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