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浙大演讲时,有学生问道:'请问您笔下的主角中谁的武功最高呢?' 金庸:这个不太好说,男主角我最喜欢令狐冲、杨过、萧峰。武功最高就不好说了,不过郭靖武功是很好的,算是第一吧。郭靖为国为民,我是很佩服的。
根据两则轶事来进行判断
金庸很有可能,在访谈的讲话定出了结论,张无忌集各家之长,比较全面;到了郭靖这里,就变成了武功很好,算是第一,特别是「为国为民」。
不免有在浙大演讲,为了向学子们宣扬将来要「为国为民」,做一个对国家和社稷有用的人。
反正,我是听金老爷子的话,毕竟怕说错话,导致被老爷子给托梦骂上。
那就说一说我的研究吧。
郭靖的武功境界,很大一部分成就都得益于「九阴真经」,尤其是【神雕】中,处于武力值巅峰,书中是这么说的。
岂知郭靖近二十年来勤练「九阴真经」,初时真力还不显露,数十招后,降龙十八掌的劲力忽强忽弱,忽吞忽吐,从至刚之中生出至柔的妙用,以此抵挡三大高手的兵刃,非但丝毫不落下风,而且乘隙反扑,越斗越挥酒自如。这就是很多人都在讨论 至刚生至柔 的妙用。
纵观金庸全文,就此一例 至刚生至柔 的武学理念,因此大家争论也极其多。
并抓住这一点,认为郭靖是练到「降龙十八掌」的精义所在,并将其在手中发扬光大,甚至是超越了萧大王。
然而我们再看看萧大王。
萧峰跟着传他「降龙廿八掌」,这是一门高深武学,既非至刚,又非至柔,兼具儒家与道家的两门哲理。……‘降龙廿八掌’的精义,乃是‘有余不尽’四字,一掌之出,必须留有余力。不管对方击来的拳掌如何刚猛有力、势若雷霆,我总之应以一招行有余力。使那‘降龙廿八掌’时,心中总须想到:对方毒龙有八十条、一百条,降服了一条又有一条,去了十条,还有二十条,然我的掌力始终无尽无漏,那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
虚竹喜道:「多谢大哥指点。其实‘亢龙有悔’这一招,大哥说必须击敌三分,留力七分,便已道出了‘降龙廿八掌’的精要。」
值得注意的是,追溯武功本源,经过金庸老爷子的新修,最初的降龙掌,本来就是一套 既非至刚 , 又非至柔 的掌法,讲究 有余不尽 ,为得是蓄力,前掌接后掌,掌力始终无尽无漏,甚至 越战越勇 , 越打越强 ,实现永久续航。
为什么到了洪七公手里,反而变成了 至刚至坚 的掌法?
虚竹已将六路「天山折梅手」的口诀都背得滚瓜烂熟。童姥便在旷野中传授他应用之法。她一腿已断,只得坐在地下,和虚竹拆招。这「天山折梅手」虽只六路,但包含了逍遥派武学的精义,掌法和擒拿手之中,含蕴有剑法、刀法、鞭法、枪法、抓法、斧法等等诸般兵刃的绝招,招式奇妙,变法繁复,虚竹一时也学不了那许多。童姥道:「我这‘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好在你已学会了口诀,以后学到什么程度,全凭你自己了。」……
虚竹喜道:「你自己知道,那就好了。」当即以童姥所授法门,用天山六阳掌的纯阳之力,将他悬枢、气海、丝空竹三处穴道中的寒冰生死符化去。
原来,虚竹有一门 天山折梅手 可杂糅天下任意武功的招数,又有一门 天山六阳掌 可练纯阳内力,所以降龙十八掌到他手中传下去,又多了一重变数。
洪七公的武学本是纯阳至刚一路,但刚到极处,自然而然的刚中有柔,原是易经中老阳生少阴的道理,而「亢龙有悔」、「履霜冰至」这些掌法之中,刚劲柔劲混而为一,已不可分辨。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洪七公的内功 纯阳 ,源自于 天山六阳掌 的 纯阳之力 。 至刚 则源自于少林,尤其是虚竹除却 六阳掌 、 折梅手 、 降龙掌 ,还习有少林基础武功 罗汉拳 与 韦陀掌 ,并将其自然而然的延伸进 降龙十八掌 中。
这还仅仅是第一层变数。
第二层变数,就是【九阴真经】。先看看 九阴武学境界 吧。
郭靖见第二页中有一句是「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周伯通教过的,又有一句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那个「骋」字不识得,将周伯通所教背熟了的句子凑上去,跟下面识得的「天下之至坚」五字也都合适。尤其是这句 天下之至柔 , 驰骋天下之至坚 。
再反观前文的「降龙十八掌忽强忽弱,忽吞忽吐,从 至刚之中生出至柔 的妙用」来分析,不难得到此处正是「 天下之至柔 , 驰骋天下之至坚 」——【九阴真经】总纲中所记载。
那降龙十八掌却是武学中至刚至坚的拳术。古语有云:「柔能克刚」,但也须视「柔」的功力是否胜「刚」而定,以洪七公的修为,纵然周伯通以至柔之术对敌,却也未必能胜。因为「 降龙十八掌是武学中至刚至坚的拳术 」,反能被【九阴真经】所制,导致其掌法要义,经郭靖的演练之法,再次发生偏离。
况且郭靖本来就是愚而不慧之人,书中他也凿凿言之「不善教诲」,想来将 降龙十八掌 练出第二层变数后,传及弟子的要求,也是以【九阴真经】中 至刚生至柔 的变数为主。
降龙掌 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也难怪史火龙习练掌法,竟是出现自身残疾的现象。
接下来,问题来了, 降龙十八掌 是进步了,还是衰退了?
降龙掌 在「天龙」年代最初时,取中庸之道, 既非刚 , 也非柔 。换言之, 可刚可柔 , 非刚非柔 。 先发制人 , 后有余力 。
经虚竹之手,再落到洪七公身上时, 纯阳至刚 , 至刚至坚。
然而正因为洪七公身具 纯阳 之功,才能以道家经典【易经】来衍化,「老阳生少阴」,通俗来讲就是「长年习练纯阳功力会延伸进一部分肢体中」, 阳 为内功,内功又是柔功, 阴 为形体,形体又是肢体,掌法才会 刚中有柔 。
(其中阳为气,阴为形。
【九阳真经】注重内功,所以「天下内功皆不逾九阳之蕃篱」,练有「九阳真气」。
【九阴真经】侧重外功,所以其中收录有「天下武学之要义」,练有「易筋锻骨篇」。
※其中「九」并非指代单纯的数之极,其实对应奇经八脉的两路阴/阳脉络,对应十二正经的六道阴/阳经络,以及气息/形体,两者互相对应九之数,所以为【九阴/阳真经】)
降龙掌 在「射雕」年代的时候,偏 刚坚 之道,虽 至刚至坚 ,但也 刚中有柔 , 刚猛之中留有余力 , 威力更强 , 掌力更厚 。
最后又到了郭靖手中,到达「神雕」年代时,郭靖的掌法另生 至刚生至柔 , 至柔骋至刚 的「九阴境界」。
降龙掌 到了「神雕」年代之时,混 刚柔 之功, 至刚生至柔 , 至柔骋至刚 , 刚柔相济 , 混而为一 , 密不可分 , 忽强忽弱 , 忽吞忽吐 。(实中有虚)
再往后,耶律齐不得武功要领,掌法中规中矩,难以将 降龙掌 有所突破,直至倚天时期, 降龙掌 拥有者史火龙,习练武功走火入魔,只练得十二掌,却有所瘫痪。
综上所述,郭靖身具有【九阴真经】以及 降龙十八掌 、 空明拳 三大绝学,其次便是 左右互搏 之术,其武功实力,还是以「九阴境界」为主,盖因 九阴绝学含天下武功之要旨。
九阴总纲中所载的内功 , 至阴至柔 , 能兼容于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学之中 , 混而为一 , 密不可分 , 再难析出武功原貌 。
接下来,再看张无忌。
谈及张无忌的武功——内功以【九阳真经】为主,外功以「乾坤大挪移」为绝学。
谈及【九阳真经】,不难想到,王重阳与斗酒僧拼酒的趣事,这里就有了一个疑点,全真教的重阳真人怎么会输给斗酒僧,又为何将【九阴真经】转手赠予斗酒僧一观?
重阳真人临别之际,对我师言道:‘近来我 旧疾 又发,料想不久人世,欧阳锋虽然了得,好在先天功已有传人,再加上皇爷的一阳指神功,世上已有克制他之人,就不怕他横行作怪了。一阳指是大理不传之秘,多承指点,贫道得见大道,欣喜无已,但绝不传人。’从以上原文得知,王重阳逝世前,旧疾复发,他到底怎么产生了旧疾呢?
看完「射雕」,再看「神雕」便知。
小龙女脸色异样,定神片刻,才叹了口气道:「原来祖师婆婆死后,王重阳又来过古墓。」杨过道:「他来干么?」小龙女道:「他来吊祭祖师婆婆。他见到石室顶上祖师婆婆留下的玉女心经,竟把全真派所有的武功尽数破去。他便在这石棺的盖底留字说道,咱们祖师婆婆所破去的,不过是全真派的粗浅武功而已,但较之最上乘的全真功夫,玉女心经又何足道哉?」……
室中也无特异之处,两人不约而同的抬头仰望,但见室顶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迹符号,最右处写着四个大字:「九阴真经」。
显然王重阳也并非射雕中,郭靖口中那等深明大义之人,其实私下也习练了【九阴真经】,在古墓派中,见到林朝英将全真教的所有武功尽数破去后,心生难堪,他甚至还在另一处石棺上,留下了部分「九阴真经」精义。
他牢牢记住师兄王重阳的遗训,决不敢修习经中所载武功,哪知为了教导郭靖,每日里念诵解释,不知不觉地已把经文深印脑中。睡梦之间,竟然意与神会,奇功自成,这时把拳脚施展出来,无不与经中所载的拳理法门相合。他武功深湛,武学的悟心又极高,兼之【九阴真经】中所载纯是道家之学,与他毕生所学原本一理相通,他不想学武功,武功却自行扑上身来。这门【九阴真经】当是邪门的紧,只要阅读记下之后,睡梦之间,意与神会,奇功自成。
【九阴真经】中的 至阴至柔 连 至刚至坚 都可驰骋,更别说全真教本来的 柔功 了。
王重阳想来是阅读了这门【九阴真经】后,他一生所创得【先天功】等道家功法,难忘其项背,满脑子都是「九阴境界」中「以虚胜实」等要义,习练原本的武功都有所阻滞,甚至产生了旧疾。
于是乎,这就有了,王重阳顺手将【九阴真经】转赠给斗酒僧,同时也是想看少林这位高僧,又将怎么应对【九阴真经】 至阴至柔 的内家心经,毕竟少林武功中不乏 至刚至坚 的武学。
这日午后,将四卷经书从头至尾翻阅一遍,揭过最后一页,见到真经作者自述写真经的经过。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既然九阴最高境界是至刚生至柔 , 那么九阳最高境界便是至柔生至刚 。
正因为 九阳 中暗含 至柔生至刚 ,也才有了张君宝随之衍生的 太极拳 ,才能做到 以慢打快 , 以柔克刚 , 后发制人 , 以静制动 。
【九阴真经】讲究 阴柔 ;【九阳真经】讲究 阳柔 。
说到这里,估计就有人要问,为什么【九阳真经】不是 阳刚 ,那是因为 纯阳至刚 的只能是外功,这也是「降龙十八掌」被称为外功的原因。
洪七公怒道:「老叫化最爱的就是吃喝,老毒物偏生瞧准了来折磨人。我一生只练 外功 ,抵御酒菜的定力可就差了点儿。靖儿,咱们下去打他个落花流水再上来,好不好?」而【九阳真经】其实是斗酒僧为了防止功力 至阴至柔 ,根据少林武功临时做的改变,又因为其中暗含道家至理,不好意思拿出来给人看,这才将其藏于【楞伽经】中,没想到被觉远大师无意练去。
因缘际会,【九阳真经】又被张无忌所得,成为张无忌所掌握的第一门武功绝学,就因为神功中 阳柔 奥妙,「天下内功难逾九阳之蕃篱」。
总算讲完了【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之间的一点渊源。
再说「乾坤大挪移」神功。
「乾坤大挪移」是明教历代相传一门最厉害的武功,其根本道理也并不如何奥妙,只不过先求激发自身潜力,然后牵引挪移敌劲,说起来也只「四两拨千斤」而已,但真要做到,那可难了,其中变化神奇,匪夷所思。……
当年阳教主看得起我,曾传过我一些这神功的粗浅入门功夫。我练了十多年,也只练到第二层而已。再练下去,便即全身真气如欲破脑而出,无论如何,总没法克制。阳教主能于瞬息间变脸三次,那是练到第四层了。他曾说,本教历代众位教主之中,以第八代钟教主武功最高,据说能将乾坤大挪移神功练到第五层,但便在练成的当天,走火入魔身亡。自此之后,从未有人练到过第四层。
……
乾坤大挪移神功的主旨,乃在颠倒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的乾坤二气,脸上现出青色红色,便是体内血液沉降、真气变换之象。据说练至第六层时,全身都能忽红忽青,但到第七层时,阴阳二气转换于不知不觉之间,外形上便全无表征了。
「乾坤大挪移」其实是通过外功来激发自身的潜力(内力),进而辗转腾挪敌方劲力。所以通篇既像描述内功,又像描述外功,本意则用于 颠倒一刚一柔 , 一阴一阳 的 乾坤二气 。
从前文我们可知,外功也能练内力,尤其是洪七公 纯阳至刚 的「降龙十八掌」,练得便是 纯阳内力 。
因此,「乾坤大挪移」通过外功来激发自身内力,也就见怪不怪了,这门武功前提是自身内力强大。
恰巧【九阳真经】讲究 至柔生至刚 。如果这个不属于原因的话,就引用「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就因为 真气充足 ,通过外功来激发潜能时,真气才不会破脑而出,与其说是以 乾坤二气 来 颠倒阴阳与刚柔 ,不如说是以 真气 来 颠倒阴阳和刚柔 。
这乾坤大挪移心法,实则是运劲使力一项极巧妙法门,根本之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之潜力。每人体内潜力原极庞大,只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张无忌练就九阳神功后,本身所蓄力道当世已无人能及,只以未得高人指点,未学高明武功,使不出来。这时学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体内潜力便如山洪蓄谷后,得知如何引入宣泄通道,一开闸即沛然莫之能御。练九阳神功是积蓄山洪,此事甚难;而乾坤大挪移则是凿开宣泄的通道,知法即成。这门心法所以难练难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因运劲的法门复杂巧妙无比,而练功者却无雄浑的内力与之相辅,正如要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链子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铁锤飞舞控纵愈难,越会将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挥锤者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以往练这心法之人,只因内力有限,勉强修习,变成心有余而力不足。
昔日明教各教主也都明白这其中关键所在,但既得身任教主,自皆是坚毅不拔、决不服输之士,服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言,于是孜孜兀兀,竭力修习,殊不知人力有时而穷,一心想要「人定胜天」,结果往往饮恨而终。张无忌所以能在半日间练成,而许多聪明才智、武学修为远胜于他之人,竭数十年苦修而不能练成者,其间的分别,便在于一则内力有余,一则内力不足而已。也是他机缘巧合,先练成九阳神功,再练乾坤大挪移,便顺理成章,倘若倒了转来,这乾坤大挪移便第一层功夫也难练成了。
最强的内功是使得内力游走于全身上下所有的经络中,最强的外功便是以全身上下所有经络穴位来用劲发力。
很显然,「乾坤大挪移」中所讲述的潜力,便是指用全身所有经络穴位施劲发力,进而 腾挪 敌人攻来 劲力 ,所以说「乾坤大挪移」是最强外功也不为过。
就因为「乾坤大挪移」以全身 刚劲 借 真气护体 来贯穿游走全身经络,导致了天下任意武学经络的 运劲法门 在张无忌眼里毫无秘密。
只要碰其招式,就可以学其精妙之处。
综上所述,金庸老爷子于1999年的采访时,说出「很大可能是张无忌,集各家之所长,比较全面。」只不过是谦虚的发言罢了,因为他也不想得罪各种读者啊!
见到评论区总有一个小伙伴阐述自己的疑问。
那么我再讲一讲,【九阴真经】的最高境界为什么是 至刚生至柔 ,【九阳真经】的最高境界又为什么是 至柔生至刚 。
那【九阴真经】中所载原是天下武学的要旨,不论内家外家、拳法剑术,诸般最根基的法门诀窍,都包含在真经的上卷之内。道家武功本来以阴柔为主,九阴极盛,乃成为灾。黄裳所以名之为【九阴真经】,原有阴阳不调,即成为灾之意。这【九阴真经】的总旨阐述阴阳互济、阴阳调和的至理,纠正道家但重阴柔的缺失,比之真经中所载的功夫更深了一层。
道家武功本来以阴柔为主, 九阴极盛 , 乃成为灾 。
根据「阳为气、阴为形」的理念来讲,这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呢?
「射雕」年代期,(黄裳尚在世),道家的武功是以形体(外功)来练柔功,所谓的阴柔便是以柔拳、柔剑等武学,来练武功。
为什么说 九阴极盛 , 乃成为灾 ?
从前文可知, 九阴 实为奇经八脉中两路脉络(阴维、阴跷),十二正经中六路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以及形体之阴。
道家以柔拳绝学来练武功,导致外功的柔劲顺应经络游遍全身,在没有任意内功护体的情况下,会怎么样呢?
那老僧又道:「本寺之中,自然也有人佛法修为不足,却要强自多学上乘武功的,但练将下去,若非走火入魔,便是内伤难愈。本寺玄澄大师一身超凡绝俗的武学修为,先辈高僧均许为本寺二百年来武功第一。但他在一夜之间,突然筋脉俱断,成为废人,那便是为此了。」看了【射雕英雄传】,再反观【天龙八部】,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
扫地僧以 佛法修为 代指纯阳功力,其含义就是光练武学修为,不练体内的内功,最后的结果,就是筋脉俱断,成为废人。
所以【九阴真经】讲了个什么呢?
书中最常见【道德经】的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奠定了道家学说的根基,这番话从经典的借鉴,自然是有所代指——
损有余而补不足 指(阴柔之法有不足之处)常练能损伤身体,所以要补齐不足之法。
是故虚胜实 , 不足胜有余 。指道家武功,讲究虚质来胜实质,不足之处就是(阴柔劲气)胜于身体。
这才有了 九阴极盛 , 乃成为灾 。
所以要 阴阳互济 , 阴阳调和 。要怎么调和呢?补齐道家中缺失的 阳 ——内功。
郭靖见第二页中有一句是「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周伯通教过的,又有一句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那个「骋」字不识得,将周伯通所教背熟了的句子凑上去,跟下面识得的「天下之至坚」五字也都合适。接下来是【道德经】中的 弱之胜强 , 柔之胜刚 , 天下莫不知 , 莫能行 。指代(但凡道家武功)讲究以弱胜强,以柔来胜于刚,普天之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道家内)没有人能够实行。(那是因为道家武功本以阴柔为主,不懂阳刚)。
要想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就要补充刚功,所以【九阴真经】收录有「易筋锻骨章」、「摧坚神爪」、「大伏魔拳」等外家刚功,来锻炼身体。
(周伯通)想到得意之处,顺手挥出,喀喇一声,打折了路旁一株小树,蓦地惊觉:「怎么我功力精进如此?这可与双手互搏的功夫无关。」手扶花树,呆呆想了一阵,两手连挥,喀喀喀喀,一连打断了七八株树,不由得心中大震:「这是【九阴真经】中的功夫啊,我……我……我几时练过了?」霎时间只惊得全身冷汗,连叫:「有鬼,有鬼!」要知道周伯通的拳术以「空明拳」为主,而「空明拳是天下至柔的功夫」,看到这里,你不会以为是 至柔生刚 吧?
其实这是【九阴真经】中锻炼身体的内功之法,要求习武者不仅要有至柔的武功,还应当具有刚猛的武功。
书中也是借周伯通之口,来讲述自己的 刚功 来源于【九阴真经】。
(周伯通)他牢牢记住师兄王重阳的遗训,决不敢修习经中所载武功,哪知为了教导郭靖,每日里念诵解释,不知不觉地已把经文深印脑中。睡梦之间,竟然意与神会,奇功自成,这时把拳脚施展出来,无不与经中所载的拳理法门相合。他武功深湛,武学的悟心又极高,兼之【九阴真经】中所载纯是道家之学,与他毕生所学原本一理相通,他不想学武功,武功却自行扑上身来。再看其余五绝,哪个有逃离【九阴真经】的厄运?
黄药师翻动手中真经下卷的默文,听郭靖所背果真一字不错,默本中有几句缺了几字,或为血渍、水渍、汗渍涂污,或为泥沙磨损,当是为陈玄风、梅超风盗去后在练功困境中弄损,郭靖也毫无阻滞地背诵下去,文理通顺,上下连贯,有些地方引述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虽有缺字缺文,郭靖背诵时全部补足,黄药师曾经读过,也知不错,心中一凛,不觉出了一身冷汗:「难道我那故世的娘子当真显灵,在阴世间把经文想了出来,传了给这少年?」只听郭靖犹在流水般背将下去,连最后那段缠夹不清的古怪文字也十分流畅地顺口全背了出来,终于全部背完。……
洪七公默默听着,说道:「够啦,可惜不成!」黄蓉问道:「怎么?」洪七公道:「这经中说道,若受了内伤,震坏经脉,或丹田气海受损,或内息走岔,种种内功上的损伤,均可依此法治疗,即使难复旧状,也必大有改善。我给毒蛇咬了,那是外伤中毒,倒也罢了。最厉害的是受了老毒物蛤蟆功的一掌,经脉给他打得散乱。」黄蓉喜道:「师父,好啊!【九阴真经】中的法子,刚好对症。」
……
洪七公道:「老毒物何等眼力,岂能让咱们长此欺瞒?不过世事难料,眼下空担心也是白饶。我说,靖儿所念的经文之中,有一章叫什么【易筋锻骨】的,听来倒很有意思,左右无事,咱们这就练练。」
……
郭靖一怔,这两句话他是会背的,当下依次背了下去,说道:「斯热确虚,哈虎文钵英……」当日周伯通教他背诵【九阴真经】,最后一篇全是这些古怪说话,郭靖不明其意,可是心中囫囵吞枣地记得滚瓜烂熟,这时便顺口接了下去。
一灯与那天竺僧人听他居然会说梵语,都是一惊,又听他所说的却是一篇习练上乘内功的秘诀,更是诧异。一灯问起原委,郭靖照实说了。
……
(一灯)当下要郭靖将经文梵语一句句地缓缓背诵,他将之译成汉语,写在纸上,授了郭靖、黄蓉二人。道家武功本来以阴柔为主,九阴极盛,乃成为灾。黄裳所以名之为【九阴真经】,原有阴阳不调,即成为灾之意。这【九阴真经】的总旨阐述阴阳互济、阴阳调和的至理,纠正道家但重阴柔的缺失,比之真经中所载的功夫更深了一层。
……
欧阳锋那老贼逼我教他【九阴真经】,你那篇经文本就写得颠三倒四,我再给他胡乱一解,他信以为真,已苦练了几个月。我说这上乘功夫要颠倒来练,他果真头下脚上地练功,强自运气叫周身经脉逆行。这厮本领也当真不小,已把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四脉练得顺逆自如。若他全身经脉都逆行起来,不知会怎生模样?」说着格格而笑。郭靖也笑道:「难怪我见他颠倒行路,这功夫可不易练。
前文也有王重阳「九阴」宿命的例子。
不会吧!不会有人会认为这门武功,自己不想练,就练不成的吧!
所以,一切所谓的 至柔生刚 , 至刚生柔 , 至刚生至柔 ——这些武功境界其实都源于【九阴真经】。
因为一旦要分析五绝,实际上,读者就相当于拿这门【九阴真经】来耍流氓。
但凡高深武学,一经涉足,各种各样武功就会自行演变于其中。
我这‘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好在你已学会了口诀,以后学到什么程度,全凭你自己了。同样的道理,【九阴真经】中的内功理念也是十分高明,天下任何武功招数,都能自行衍化进内功之中。
洪七公随即明白,他二人所使的九阴真经内功,虽有正练、逆练之分,但均依于 【易经】的至理:「物极必反」。老阴升至尽头即转而为少阳,老阳升至顶点便转为少阴。他二人将真经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洪七公正练功夫渐转为逆,而欧阳锋逆练的功夫到后来渐转为正。总有人以「老阴升至尽头即转而为少阳,老阳升至顶点便转为少阴。」,来解释为至柔生刚,至刚生柔。
实际上【易经】中的这句话,在金书中有所指代。
长年锻炼外功到尽头就会转变而成为少量的内功(正练九阴,洪七公)
长年习练内功累积到顶点时便转变成少量的外功(逆练九阴,欧阳锋)
究竟有没有至刚生柔,至柔生刚,我不知道。
而这句话的信息只是在论述 刚中有柔 , 柔中有刚 。
【九阴真经】讲究刚柔并济,不能单练刚功和柔功,练了「九阴」,就相当于把刚功、柔功所混合起来,以外功为基底,练上乘内功。
在【九阴真经】中外功表现最强为 至刚 ,内功表现最强为 至柔 ,由于要以「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表现出来,其实就是 至刚生至柔 。
将【九阴真经】讲述完毕后,再来看看【九阳真经】为何是 至柔生至刚 。
【九阳真经】讲了个什么呢?
郭襄睡到半夜,忽听得觉远喃哺自语,似在念经,当即从矇昽中醒来,只听他念道:「……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郭襄心中一凛:「他念的并不是什么‘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佛经啊。什么左重左虚、右重右虚,倒似是武学拳经。」「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借郭襄之口,懂武功的人,只觉得这一段像是武学拳经。
实际上这段文字也摘录自【李亦畲拳论】,我们知道,金庸老爷子最擅长指代了,尤其是他的摘录也并不全,左摘一句,右摘一句,拼凑起来,就会有新的意思。
那这段借拳理讲述了什么呢?来一句句解读。
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 这句话根据【九阳真经】重内功真气来解释:他人的外功劲力对我而言,如同皮毛一般,没有任何阻碍;不知我的(内功)之意已经深入到骨髓里密不可分。
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还是通过【九阳真经】注重内功来解释,将两手用于支撑,(呼吸吐纳)以真气来贯穿全身。左臂重则虚于锻炼左手,而右手的去势已经足够了;右臂重则虚于锻炼右手,而左手的去势已经足够了。
这一节,表面像是在写拳招拳理,实际讲究内功不因外功而失去左右平衡。
只听他顿了一顿,又念道:「……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郭襄听到「其病于腰腿求之」这句话,心下更无疑惑,知他念的正是武学要旨,暗想:「这位大和尚全然不会武功,只读书成痴,凡书中所载,无不视为天经地义。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 。则是讲述,内力真气如同车轮一样,存在在身体里各处,必须要面面俱到,随车轮一般圆润,若是有一处不圆润(*孟鹤堂:就盘它),身体哪方面便气机散乱,这种病症多见于腰部和腿部气力不够。
她想到此处,生怕岔乱了觉远的神思,悄悄坐起,倾听经文,暗自记忆,自忖:「倘若他念的真是【九阳真经】,奥妙精微,自非片刻之间能解。我且记着,明儿再请他指教不迟。」只听他念道:「……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这部分又摘录自【打手要言】,读金老爷子的书,真有种博古通今的感觉。以下皆以【九阳真经】注重内功来解释书中的含义。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
(修炼内功)首先要以心法驱动身体,与他人习练武学不如以自己来练(内功),练至后来身体自然就能跟随心念而动,任由自己练出内功再延续到和他人切磋。
由己则滞,从人则活。
(习练内功)由于独自一人练而进境缓慢,跟从他人切磋武功则越显灵活。
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当和他人切磋武功时,便知他人手上的(武功)就有的一定的分寸感,称量对方外功劲力的大小和强弱,能做到分厘之间没有错误;权衡他人功力所能袭来的距离长短,也能精确到分毫不差。
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跟他人比武时)无论前进多少还是后退几步,都能够处处切合对手的武功,进行防御,功夫修炼的越久,这项技能也就越显精纯。
所以【九阳真经】讲究后发制人,也就有了郭襄这样言语。
郭襄听到这里,不自禁地摇头,心中说道:「不对不对。爹爹和妈妈常说,临敌之际,须当制人而不可受制于人。这大和尚可说错了。」只听觉远又念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对方不动,自己便不动,对方微有行动,我方已经动了。运使功夫尽量宽大将对方的劲力给包容进去,但不能因此松弛,敌人将要施展武功时,自己也不要放开内力,即使对方的劲力断开,自己的内力也不要断开。
此处讲究【九阳真经】的反震原理。
又听觉远念道:「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盛,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生于老阴,少阴生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易,由重转轻,由轻转重……」郭襄忽有所悟:「我一拳击出,到后来拳力已尽,再要加一分一厘也决不可得。照觉远大师所说,倒似拳力已尽之后,忽然又能生了出来,而且越生越强,这倒奇了。他内功如此了得,难道竟是从这道理中生出来的?」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盛,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生于老阴,少阴生于老阳。
外功练到极其强大,便会渐渐转而变弱,那是由于经络中有少量内劲悄然滋生,随着外功的渐渐变弱而越来越依靠强大的内功,外功和内功两者互相滋补,那是因为内外互相衍生,互相交济,少量的内功滋生于长年习练外功,少量的外功滋生于长年习练内功。
凡事不可极,极则变易,由重转轻,由轻转重。
修炼任何武功不可讲究极端,过于极端则会凭空生出各种变数,就像失去平衡一样,该重的转变成轻的,该轻的转变成重的。
从这句话,倒是想起来影视剧中的欧阳锋,逆练九阴,练得头重脚轻,最后变成用头着地来走路,倒也蛮符合原著的意思。
这也是为何,【九阴真经】、【九阳真经】都讲究阴阳互济,各相调和,只不过两者调和之处大相径庭罢了。
PS:不想继续翻译原文了,内容太多。
总之【九阳真经】以内功为主,从而做到 至柔生至刚 。即「一拳一脚都有莫大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