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速度与便捷角度入手,感受长三角发展之变化;从连接与沟通角度思考,高铁承载着旅客情感之交流、社会文明之体现;从时代意义和影响角度来看,以楹联书写时代之发展变化、中国梦之腾飞。」2025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挂春联投稿者任家潮赞叹道。
任家潮是一名小学老师,也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无为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此次他为安徽创作了两副楹联。「我是安徽人,安徽多年来的发展历历在目,尤其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看到此次高铁挂春联征联活动,我激动万分并积极参与。」任家潮说道。
「梦逐名城,发展两淮开锦绣;风行高地,春光一路赏文明。」这是任家潮为合肥南站创作的楹联。他感慨,安徽近年来发展之迅速有目共睹,大湖名城之梦正在实现,合肥正以昂扬之姿步入新一线城市行列。「上联写名城逐梦,铺开锦绣。下联写合肥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创新高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春光一路赏文明’,并以‘风行’言高铁之快,也寓意合肥发展之快。」
另一副为庐江西站创作的楹联为:「一路向西,窗外庐江惊望眼;盈眸皆画,域中山水焕春光。」任家潮介绍,庐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城,这几年发展日新月异,用「惊望眼」形容毫不为过;小城山水清嘉,处处皆画,乘高铁一路赏来,如观画卷。
任家潮与楹联结缘很早,如今已有30多年。每逢国家大事或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他都会用楹联来表达感想,抒发情怀,为时代进步鼓与呼。
对于参与此次高铁挂春联活动,任家潮表示,2025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七年,长三角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轨道上的长三角」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这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为楹联创作提供了宏阔的视野与背景,也为楹联爱好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将传统春联文化与现代高铁交通相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还能推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高铁作为新的文化传播介质,在其站厅、车厢内挂春联,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甚至国际友人看到,辐射范围更大更广,在文化传承上影响力势必更深远。该活动对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文化创新推动时代前进。」任家潮说。
另一位投稿者陶汉清也为安徽合肥南站创作了一副楹联:「合作神龙,舞动江淮千古韵;肥留福地,煦和华夏万年春。」这位老家在江苏南通的楹联爱好者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他表示:「安徽是文化大省,和江苏紧密相连。安徽的许多风景名胜我都去过,加上媳妇又是安庆人,更多了份亲切的色彩。」
陶汉清介绍,这副楹联有三个特点:一是地域特色明显。联中同时嵌入名词「合肥」和「江淮」,切合安徽的特点,「福地」「千古韵」也符合合肥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二是春节的喜气浓郁。蛇年又称「小龙年」,冠以「神龙」之名,也比较贴切。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华夏大地春意盎然,辅以神龙舞动加持,把中华文明古国的「万年春」通过「煦和」表现出来,虚中有实,形象动人。三是高铁的属性明确。高铁列车比较长,在碧绿的原野上奔驰,犹如神龙游动,极具视觉冲击力。
「此外,这副联采用了‘鹤顶格’的修辞手法,把‘合肥’两字放在楹联两行的开头,非常醒目,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作’二字体现了社会和谐、长三角各省市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陶汉清说道。
因自小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楹联,陶汉清读大学时选择了中文专业,退休后他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观光,学习揣摩前人留下来的经典诗联。长此以往,他也萌生了创作冲动,几年来陆续撰写了数千副楹联。「我有一些楹联作品在武汉世博园、范仲淹纪念馆、福州植物园等风景名胜刻挂,诗词楹联作品在全国各级赛事中获奖700多次。」陶汉清告诉江南时报记者。
如何撰写一副好的楹联?陶汉清认为,从艺术形式上来说,必须对仗工整。例如,在为合肥南站撰写的楹联中,「神龙」与「福地」,偏正结构相对;「江淮」与「华夏」,联合结构相对,都非常工整。含有数量词的「千古韵」与「万年春」,也是平仄、词性对得很工稳。动词「舞动」和「煦和」把前后两分句串联起来,使全联语意连贯,气脉通畅,不失为佳构。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千百年来已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血脉,教育、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受众。陶汉清认为,在高铁上挂春联,让春联跑起来,是一种文化创新形式,功德无量。这一大创举,将对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开展,把这样的好创举推向全国。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来源: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