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援藏日记①丨「漫画」记录从轮椅上站起来的藏族女孩

2024-07-11社会
编者按:
渝藏携手,开花结果。
自1994年对口援藏按下「启动键」,重庆对口支援昌都已持续30年。
「藏东明珠」昌都日新月异,现在已是旧貌换新颜。蜕变的背后,是3400万重庆儿女的倾情支持,更是一批批援藏工作队的接力坚守和奉献。
7月,上游新闻记者走进昌都,与坚守高原的重庆援藏工作队「面对面」,阅读他们的「援藏日记」,记录昌都的变化。
即日起,上游新闻推出【援藏日记——重庆援藏30周年】系列报道,多维度呈现重庆援藏故事,谱写民族团结美妙乐章。
7月5日,西藏昌都城区,高原上特有的蓝,让阳光清透无比。
这一天,上游新闻记者翻开了一本特别的援藏日记。日记中以漫画为插图,记述了今年10岁的藏族女孩小拉姆从轮椅上站起来的故事。
程健写工作日记
这本漫画日记的主人是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程健,他也是小拉姆口中的「重庆叔叔」。在两人的合影里,小拉姆笑容可掬,比过去开朗了不少。
去年6月5日,程健驱车1小时到卡若区,第一次见到轮椅上的小拉姆。回忆起刚见到小拉姆的情景,他只说了一句话:「眼睛里毫无光泽。」
那时,重庆市民政局出资开展的拯救「折翼天使」援藏项目专家组,将到昌都筛查手足残疾困难群众病患,他要提前探访报过来的患者。
区县民政局上报了小拉姆信息:9岁,右脚先天残疾,从未治疗。程健说,看到信息的一刹,他心里头为之一惊:都9岁了,怎么从来没有去治疗?
程健和昌都市民政局的刘鹏一起赶到小拉姆的家——两间屋子的平房。村干部介绍了小拉姆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当保安,收入微薄;母亲常年在家照顾小拉姆,几乎没有收入。
他在援藏日记中插入的漫画,还原了初见时的情景:小拉姆单手托着右腮若有所思。这一情景,日记文字里也有简短描述:小拉姆坐在轮椅上,低着头……
「我来自重庆援藏工作队,可以让孩子去重庆接受免费治疗。」程健讲明自己的来意,却让母子俩有些质疑。经村干部反复解释,娘俩面露笑容半信半疑,几次三番向村干部确认:「免费治疗是真的吗?」
9月17日,阴转晴。这一天,小拉姆到重庆接受治疗。
经诊断,小拉姆为「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踝关节及周围的骨畸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就可以痊愈。
「当时医生说这个病很常见,如果能早些治疗,就不会在轮椅上坐9年,不会遭受这样的苦。」
话音刚落,程健的眼里已噙满泪花。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11月8日这一天,程健记得格外清晰。当天,康复的小拉姆回到学校,再也不用坐轮椅上课。「你像只小蝴蝶一样一路跳着舞,来到了学校路上还看到了彩虹,她好开心,我也好开心。」程健在日记里写道。
11月19日,程健和刘鹏再次去到小拉姆家回访。
程健在小拉姆家回访
看到「重庆叔叔」来了,小拉姆跑着上前迎接、紧紧靠在程健身旁,毫不避讳地展示了自己的右脚。
「‘重庆叔叔’谢谢你,我真的好了!」小拉姆说完,立马转了几个圈圈,高兴地跳起了舞。
小拉姆的父母也拿出过年(藏历年)才吃的点心招待他们,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分享着家庭发展规划,脸上满是笑容。那一天,程健的酥油茶杯一直满满的,他每喝一口,主人又热情斟上,续了很多次。
「我记得上一次来,她们家窗户紧闭,这一次不一样。」刘鹏对程健说,「窗户打开了,屋里也更明亮了。」
回访结束,车渐行渐远。后视镜里,小拉姆一家三口一直立在家门口目送。程健看着越来越小的人影,盈眶的热泪模糊了眼睛。
程健围绕援藏创作的绘画作品,上面有众多重庆援藏工作队队员签名。如今,作品已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一个援藏故事就像一朵花。30年来,这样的花一朵接一朵,在藏东昌都已花开成海,成为「昌都所需、重庆所能」的生动注解。
30年来,重庆援藏工作队背靠3400万巴渝儿女,通过开展团结之花「开在身边」、社工服务「助在身边」、应急援助「援在身边」、一老一小「爱在身边」、一进一出「育在身边」等专项行动,打造「渝昌民心汇」民生援藏品牌,让一项项「民生清单」变成藏东昌都群众的「幸福账单」。
重庆对口援藏的故事还很长。
「援藏工作队将继续拿稳‘接力棒’、跑好‘接力赛’。」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魏兴贵说,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续写援藏工作新篇章。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郭发祥 摄影 周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