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军方深陷兵源不足的泥沼。资料显示,台军志愿役人数逐年降低,从2021年底的16.5万人,降至2024年6月的15.3万人,为2018年以来新低;台军主战部队所谓「编现比」也逐年下滑,从2020年的88.57%到2024年的78.6%,4年时间已减少近10%。
有媒体分析,台军兵源不足,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台湾地区出生率持续多年低迷,「少子化」情况日趋严重;二是台湾年轻人对于当兵普遍有着抗拒心理,不甘被民进党任意驱使、不愿成为炮灰;三是台军中出现管理弊病,基层军人压力大,自残、轻生事件日益增多。
岛内学者对此曾指出,台军人员流失与现役官兵勤务压力大有关。此外,民进党执政期间台军各种演习及战备任务不断增加,基层单位还要为接收美国新购装备作准备,进一步恶化了台军现役官兵的工作状况。
面对兵源不足问题,在恢复一年期义务役的基础上,台防务部门应对办法是将放宽入伍条件,比如让原本「不适服」退伍5年内的士官兵再度入营。此外,还将扩大开放「色弱」、身上刺青面积大于现行规定者,以及仅有高中学历者入营。台防务部门这一「补破网」的做法,被台媒评为「提油救火」。更有台军方人士直言,此举「弊绝对大于利」,现在为了「充数」而急就章,只会造成部队战训上的困扰。
与台军志愿役人数和所谓「编现比」持续降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当局的军费预算却是屡创历史新高。民进党当局不断花费财力物力,妄图要把台军、岛内民众绑到其「台独」战车之上。数据显示,台湾地区2025年度防卫预算高达6470亿元新台币,较2024年增加400亿元新台币,创下历史新高。这项费用中,有不少钱是用来购买美国武器。不过,再多武器也改变不了两岸军事实力的对比,更改变不了岛内社会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的主流民意。
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尤其是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频繁制造两岸对立,甚至全面主导布局各项「备战」作为。然而,兵源不足暴露出「台独」路线的穷途末路。民进党当局妄图「以武拒统」,却连基本的兵源都无法保证,可见其「军事对抗」的幻想是何等荒谬。(文/郭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