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莫让「民心」工程闹民心

2024-02-22社会
西北某地举债数十亿元建设「有轨电车」,结果一期项目通车后,所得年收入还不及年运营成本的二十分之一。如今境况是再建缺钱、拆掉费钱、不拆赔钱,多年打造的「民心」工程,落得个骑虎难下的闹心局面。
近期,中央有关部门公开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发人深省,引发社会关注,上述案例正是其中之一。通报中,有的地方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不惜破坏植被,在水土保持核心区搞「挖山造田」;还有地方实行「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考核体系,加重基层负担……凡此种种,皆是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尽管近年来党中央对形式主义频频亮剑、严肃纠治,然而这股歪风仍不时变换「马甲」粉墨登场,屡禁不绝。
点名的是个别县市,警示的是更多地方。这些外光内糙、华而不实的项目、举措,不但空耗地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折损。在不切实际的工程上浪费资源,就会变相剥夺那些百姓真正所需项目的实施机会;不踏踏实实为民办事,就会降低群众的信任度、好感度,长此以往基层政府形象也必然受到影响。
剑指病灶,才能对症下药。形式主义这股歪风,根在何处?说到底,还是扭曲的政绩观、个人主义和懒政思维在作祟。个别为官者没有把百姓利益摆在第一位,在乎的是能不能立竿见影做出「显绩」来,更重视短期效益而非长远发展,结果留下烂摊子,离群众越来越远。
细究起来,这些干部有的是「手电筒式」作风,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嘴上说着痛恨形式主义,但是一旦与自身政绩相关时,就觉得偶尔一用也无妨。还有的是「井底葫芦」作风,看似沉下去了,实际上还浮在水面。不少干部对形式主义存在路径依赖,仿佛离开形式套路就难以行事,调查研究蜻蜓点水,不能透彻了解实际。拿「有轨电车」案例来说,一期项目选择外绕路线,虽然减少了对原有道路的干扰,但是成本明显拉高;由于路线偏离主城区,客流量就会减少……这些方面是否在前期可行性论证中得到充分讨论、找到最优解法,目前看来是要打问号的。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党员干部最好的政绩体现在百姓幸福中。实施一个项目固然有多重考虑,比如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产业开发等,但「为民造福」这个核心始终不变。做决策前应问问,是否足够尊重客观实际?是否足够敬畏人民的利益?决不能让形式主义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办好「民心」工程,扭转形式主义歪风,解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要从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入手,将干部政绩与百姓利益紧密结合,以严明的奖惩机制倒逼扎实的工作作风。强化监督,对那些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工程果断出手、从严问责,提升盲目决策的风险成本,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贯穿始终。加大调研,充分听取利益相关群众、专家等多方意见,提升公众参与度,实事求是为民解忧。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松一松就可能反弹。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对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出明确要求,彰显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与魄力。对照典型案例,党员干部务必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多做实事、少图虚功。只有把百姓冷暖放心中,百姓才会将干部记心坎。 (作者:原 洋 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