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北新泾街道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辖区内老旧公房多,居民通过「香樟缘」等各类社区自治团体,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建言献策。街道、居委认真听取居民呼声,广泛查民情、集民意、聚民智,有机融入社区建设,有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近年来,北新泾街道积极筹措资源,在东、中、西片区均衡建设3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立5家老年助餐点,服务时间从午餐调整为三餐,并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新建蒲淞北路卫生服务站,改造新泾七村卫生服务站,新泾六村「AI+医疗」声名远播,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灵活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察纳居民创新建议,打造七彩汇、吾爱家、乐爱家等便民活动新空间,推动社区美好生活E空间投入运营。灵活利用中环桥下空间,建成洛克体育公园,获评「长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新建及扩建1个社区健身苑、5条健身步道、23个小区健身点。
「小建议」推动「大治理」。自2021年建立北新泾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以来,始终将人民建议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级水平的「有效源泉」。2021年,北新泾街道居民关于「推广可移动垃圾箱房进小区」的建议,获市领导批示,并作为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收运模式全市推广。北新泾街道因势利导、整合资源、主动协调,率先实现可移动垃圾箱房全覆盖,装修垃圾快清运、不落地,支付费用易计算、低总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凸显」。综合居民反馈的电动汽车充电难和建设共享充电桩的建议,北新泾街道主动作为,在区发改委、区房管局、国家电网的大力支持下,将充电桩建设作为精品小区改建的优选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成为全市首个「共享充电桩示范街道」。在充电桩选址、建设、使用全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取得广大群众赞同、支持,群众满意度高、获得感强。
「多平台」夯实「新机制」。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时候联手并肩都比单打独斗更富成效。北新泾街道积极搭建人民建议征集与人大工委办公室、政协委员工作站等多元平台的沟通交流渠道,注意与人大代表「家站点」、政协委员工作站协同工作,共同开展活动,收集社情民意。注重与基层信息征集点、法治观察点融合建设,在综治中心和各居民区收集、整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依法依规研究解决措施,并及时向有权处置部门反映。将人民建议征集网络与街道「金和平」社区治理论坛相结合,就无人照护老人赡养、社区食堂建设、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电瓶车治理、社区体育设施管理等热点问题主动开展人民意见征集工作,积极开展「社区治理我来议」论坛活动。同步加强社区协商共治平台建设,落实好居民代表会议及听证会等制度,增进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快清运」「不落地」新模式,解决装修垃圾管理难
建议:我们小区没有建筑垃圾箱房,也没有集中堆放点位。居民家里装修时,一般由物业就近选择空地堆放建筑垃圾,又脏又杂乱,清运也不及时。我建议做一些可移动的垃圾箱房,可以专门存放建筑垃圾,存放到一定量后通知环卫清运,可以极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建议人:陈海新(元丰花园)
落实:收集到该人民建议后,北新泾街道向上反应,得到市级部门积极反馈。2021年,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房屋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本市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和收运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增两种收运模式,推行装修垃圾不落地。一是「垃圾搬家」,居民和装修垃圾收运企业约定收运时间和临时投放地点位置,企业在约定时间上门收运,减少垃圾在小区停留时间。二是「回收箱模式」,居民可直接预约,或通过物业预约建筑垃圾专业回收箱,装满后整箱运走。
北新泾街道在辖区内积极推广装修垃圾「快清运」+「不落地」模式,实现可移动垃圾箱房全覆盖,取得了良好效果。居民普遍反映这种模式便于计费,收费项目透明、总体费用较低;便于投送,居民就近投送、减少了劳动量;清洁卫生,箱体干净整洁,没有灰尘大、堆物乱等现象,非常方便、实用。
电动汽车充电难 ,共享充电来解忧
建议: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电动汽车,很多居民都购买了电动汽车,但是充电却成了大问题。很多老旧公房小区车位少,更不可能有固定车位,无法安装充电桩,电动汽车车主只能到单位或者商场充电。建议老旧公房小区在进行精品小区改造时,将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建设纳入其中,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
建议人:朱佳骏(新泾六村)
落实: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北新泾街道积极争取区委办局和国家电网支持,在精品小区改造过程中,大力挖潜,盘活空间,建设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在共享充电桩选址、建设、使用全过程中,北新泾街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共议共治共享,群众满意度高、获得感强。
新泾六村「红色物业」新程物业主动将物业管理处院墙向内退一米,腾挪出10余个停车位,用于建设共享充电桩,并由门岗门卫主动承担巡查管理职责。新泾五村利用街道位于小区内的爱馨苑围墙建设新能源充电桩。为减少影响,预埋充电桩管线时,按照开挖路面最短距离的方案来实施,开挖宽度缩减到10厘米以内。新泾三村根据居民建议,结合北渔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及精品小区建设,在小区建设500KVA箱变,提升社区供电容量,为共享充电桩建设奠定基础。剑河家苑居民自发建立了「剑河家苑新能源车主」微信群,群成员自主管理,友情提醒、有序充电。
2023年,北新泾街道被评为全市首个「共享充电桩示范街道」。
社区资源巧激活,地下空间焕活力
建议:新泾四村是老小区,面积不大,开发较早,居民活动室只有30平方米左右。新泾四村有2000多居民,人员多、公共空间少,日常活动很不方便,很多居民只能在小区里兜兜转转。冬天夏天,老年人也不适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有比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
建议人:丁宏珍(新泾四村)
落实:为解决这一问题,北新泾街道、新泾四村居委积极盘活社区资源,发现新渔路300弄1号旁有一处关闭闲置的地下民防空间,产生了将此处空间打造为小区居民活动新阵地的想法。经过与区机管局、地区办、民政局、民防办等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北新泾街道将该项目作为一街一品予以实施。
项目推进过程中,北新泾街道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小区「四位一体」联席会议载体功能,利用居委微信公众号、楼组长会议、党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先后组织开展了意见征询会、项目专题会、座谈会近20次,广泛征集党员骨干和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探讨问题、激发灵感、形成共识,修改设计23次,最终确定了暖心共享家、凝聚共享厅、七彩影像室、美好微展厅、缤纷议事厅、乐活时光坊、艺享舞空间、四村直播间等八个空间功能。2024年10月,地下空间投入使用,受到了新泾四村居民广泛欢迎。
小调整解决大问题,跨苏河慢行更方便
建议:我们是北新泾老居民,一直住在苏州河边,经过多年建设,中环跨苏州河两岸已经很漂亮了,我们很开心。对面普陀区有苏河半马公园,我们长宁区有足球、篮球等运动场馆,居民来往过桥很频繁。在桥上看看苏州河,也蛮适意的。现在,跨苏州河慢行不是很方便,建议在中环跨苏州河桥东侧开辟人行通道,方便居民往来。
建议人:钱连英(新宁小区)
落实:北新泾街道收集到人民建议后,积极向区建管委反映。区建管委牵头市道运中心、长宁普陀两区相关部门及街道、居民代表多次研究,吸纳群众建议,汇集群众智慧,最终确定了调整非机动车道、新辟人行通道方式优化中环跨苏州河慢行交通的方案。市、区、街道联动,从中环桥东侧南向北的非机动车道中,辟出宽两米的人行通道,设置人非隔离护栏,增加标志标识;同时,充分利用已建的长宁路南北两处人行梯道,实现中环桥下空间跨长宁路的「人行天桥」功能。通过调整「小成本」,解决了市民跨苏州河慢行通行的「大问题」。
一处公交站,便捷三小区
建议:明欣公寓、新宁小区、元丰花园三个小区在北新泾辖区的东面,周边缺乏公共服务设施。以前91路公交车在哈密路北翟路设有公交站,居民乘车一两站路就可以到菜市场、学校、卫生中心,还是比较方便的。2023年,91路公交车终点站调整到剑河路北翟路,可能要取消哈密路北翟路公交站。我们建议91路公交在哈密路北翟路继续设公交站点,方便周边居民外出。
建议人:孙朝忠(明欣公寓)
落实:北新泾街道中环以东,明欣公寓、新宁小区、元丰花园三个小区的周边生活配套设施相对较少,老年居民外出就医、买菜非常不便。
北新泾街道积极向区建管委反映居民建议,区建管委牵头市道运中心、区交通中心、街道和公交公司进行了多次研究,并邀请居委干部、居民代表与会讨论。在广泛听取居民建议基础上,结合周边道路交通现状,相关部门对91路公交进行了线路优化,在哈密路北翟路设立站点,满足了周边居民外出需求,居民很满意。
数字社区新阵地,智慧健身来打卡
建议:小区刚刚进行了精品小区改造,外貌有了大改观,绿化很漂亮,道路很整洁,各类车辆停放有序。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旁边有块场地,一直闲置,建议开发起来,做为居民体育健身场所。
建议人:曹闻一(新泾一村)
落实:新泾一村是个大的居民区,一直缺乏公共运动场所。立足群众现实需求,结合数字社区定位,北新泾街道致力于将该闲置场地建设为居民区智慧健身点,打造家门口「15分钟体育圈」。为此,街道多次与区体育局现场考察调研,并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沟通协调,倾听小区居民意见建议。2024年7月,新泾一村泾彩园市民益智健身点建成投入使用。通过「智能化、全龄化」健身设施,让居民在室外零距离感受科技健身的新鲜与乐趣,享受数字社区的便捷与智能。健身点兼具休闲、娱乐功能,成为居民常来常往、锻炼休憩的社交新场地,受到周边居民的点赞和好评。
作者:北新泾街道
编辑:苏展责任编辑:王嘉旖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